载具间隔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2476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载具间隔物。该载具间隔物用于支撑在线生产的被承载物,在载具间隔物中央设置有一承载区,承载区的周围设置有一环形凹陷区,其中承载区的厚度大于凹陷区的厚度。由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在生产线运作期间保护被承载物的特色。(*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与间隔物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载具间隔物
技术介绍
间隔物的使用范围极广,例如在液晶显示器在线生产时承载玻璃基板的使用场合,其原理主要是将一间隔物设置于一玻璃基板底侧或玻璃基板之间,由间隔物承载玻璃基板,可在生产线输送期间达到保护玻璃基板的目的。然而,玻璃基板经过加工后,在其边缘会电性连接有多个排线以及多个电路板,习用间隔物为板体,无法对电路板进行限位,在生产线的输送期间,容易使电路板因位移晃动而拉扯排线导致毁损。再者,当玻璃基板以堆栈方式存放时,习用间隔物与玻璃基板之间为相互贴合,接触面积大,使得间隔物与玻璃基板之间因静电吸附的作用而黏在一起,造成位于下方的玻璃基板因碰撞而毁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载具间隔物,其具有在生产线运作期间达到保护被承载物的特色。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载具间隔物,用于支撑在线生产的被承载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间隔物中央设置有一承载区,所述承载区的周围设置有一环形凹陷区,其中所述承载区的厚度大于所述凹陷区的厚度。上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载具间隔物采用发泡材料制成。以上所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载具间隔物采用高倍数发泡材料,由聚乙烯、聚烯烃、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氨酯或乙烯-乙酸乙烯酯所制成,其发泡程度为30%至80%。以上所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载具间隔物内部设置有多个气孔。以上所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载具间隔物的承载区上设置有多个夹持孔。以上所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载具间隔物的承载区上设置有多个穿孔。以上所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各所述穿孔于两端缘分别设置有一导圆角。以上所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载具间隔物的表面设置有纹路。以上所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载具间隔物于环缘设置有一挡止墙,所述挡止墙围合环绕所述凹陷区。以上所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载具间隔物设置有多个凹陷区,各所述凹陷区环绕于所述承载区外围且相隔预定距离。以上所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载具间隔物包含有多个第二承载区,各所述第二承载区设置于各所述凹陷区之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运用呈载区与凹陷区在高度位置上的不同,对被承载物的构件,如连接于玻璃面板的电路板进行限位,具有在生产线运作期间保护被承载物的特色。2、本技术运用穿孔破真空的方式降低间隔物与对象接触的静电吸附作用,具有降低静电吸附的特色。3、本技术运用增加环形凹陷区的方式,可应用于不同尺寸的被承载物,在使用上具有较好的适用性。4、本技术运用发泡材料的特性减轻间隔物的重量并形成缓冲效果,具有缓冲吸震的特色。5、本技术运用承载区表面的纹路,减少接触面积从而降低静电的产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是沿图1中2-2剖面线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于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4是沿图3中4-4剖面线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于另一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第四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图9是沿图8中9-9剖面线的剖视图;图10是本技术第四较佳实施例于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第四较佳实施例于另一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结构及特点,现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下。如图1~图5所示,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载具间隔物10,其主要应用于生产线上,放置在被承载物的底侧或是二被承载物之间,以支撑在生产线上的被承载物并避免被承载物产生损伤。本技术的载具间隔物10为高倍数发泡材料,选自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烯烃(Polyolefine;PO)、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聚氨酯(Polyurethane;PU)或乙烯-乙酸乙烯酯(Ethylene-Vinyl Acetate;EVA)制成且发泡程度为介于30%至80%之间,本实施例以聚乙烯(Polyethylene;PE)为例。载具间隔物10的中央设置有一承载区11,承载区11的周围设置有一环形凹陷区12,其中承载区11的厚度大于凹陷区12的厚度。载具间隔物10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气孔13,用于提供缓冲减震的作用。载具间隔物10设置有四夹持孔14以及多个穿孔15,四夹持孔14设于承载区11的中央位置且夹持孔的直径大于穿孔的直径,以供一自动化生产夹具(图中未示)挟持载具间隔物10,各穿孔15分别贯穿载具间隔物10的顶面及底面,并呈矩阵式排列而概呈均匀地分布于承载区11,此外,各穿孔15在两端缘分别形成一导圆角151。如图3、图4所示,为本技术所提供的载具间隔物10的一种实施方式,其用于承载一玻璃基板20,玻璃基板20边缘装设有多个排线21以及多个电路板22。其中,承载区11用于承载玻璃基板20,玻璃基板20可贴合于承载区11的顶面并形成摩擦力,防止玻璃基板20发生位移,同时,各穿孔15内存留有空气破坏载具间隔物10与玻璃基板20之间的真空状态,以降低载具间隔物10与玻璃基板20之间的静电吸附作用。此外,由于发泡材料比玻璃基板20软,因此具有吸震的作用且不会割伤玻璃基板20。凹陷区12用于放置电路板22,防止电路板22因位移晃动而拉扯各排线21导致毁损。如图5所示,为本技术所提供的载具间隔物10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其揭示了以堆栈方式承载二玻璃基板20。同样能达到前述的功效进而达到保护载具间隔物10的目的。如图6所示,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载具间隔物30,其结构大致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在于,载具间隔物30在承载区32设置有纹路321。由此,各纹路321与一玻璃基板(图中未示)之间形成有空隙,可减少接触面积进而降低静电的产生。如图7所示,为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载具间隔物40,其结构大致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在于载具间隔物40在环缘设置有一挡止墙42,挡止墙40围合环绕载具间隔物40的凹陷区44。由此,挡止墙40能更进一步对玻璃基板(图中未示)的电路板(图中未示)进行限位,达到保护被承载物的目的。如图8、图9所示,为本技术第四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载具间隔物50,其结构大致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在于,载具间隔物50设置有多个凹陷区52,各凹陷区52环绕于承载区54外围且相隔预定距离,在各凹陷区52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二承载区56并同样设置有多个穿孔58,如图10及图11所示,由此,载具间隔物50能应用于不同尺寸的承载物,其以各第二承载区56支撑超出承载区54的玻璃基板20,同时,对位于各凹陷区52其中之一的电路板22进行限位并避免排线21受到拉扯而毁损,达到保护被承载物的目的,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纵上所述,通过对上述较佳实施例的说明,可以得出本技术所提供的载具间隔物相比于习用产品具有以下特色一、本技术运用呈载区与凹陷区在高度位置上的不同,对被承载物的构件,如连接于玻璃面板的电路板进行限位,具有在生产线运作期间保护被承载物的特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载具间隔物,用于支撑在线生产的被承载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间隔物中央设置有一承载区,所述承载区的周围设置有一环形凹陷区,其中所述承载区的厚度大于所述凹陷区的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成
申请(专利权)人:山汰科技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