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质碳纤维电动车车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0818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1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轻质碳纤维电动车车体结构,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整体装置、挤压装置和固定装置,挤压装置和固定装置均设置在整体装置内,挤压装置和固定装置均与整体装置铰接,固定装置延伸至挤压装置内并与挤压装置卡接,固定装置包括第二转杆和顶槽,第二转杆的端部设置有卡球,卡球与第二转杆固定连接,第二转杆内设置有通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二转杆和挤压装置可以使挤压装置中的第一转杆紧紧的抵在物品的表面,对物品位置进行限位固定,避免人们在使用电动车运输物品时用手或腿对物品进行固定,进而使人们在驾驶电动车时更加舒适安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质碳纤维电动车车体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动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轻质碳纤维电动车车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动车,即电力驱动车,又名电驱车。电动车分为交流电动车和直流电动车。通常说的电动车是以电池作为能量来源,通过控制器、电机等部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运动,以控制电流大小改变速度的车辆,电动车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然而现有的电动车籽使用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当需要使用两轮电动车对物品进行运输时现有的两轮电动车在对物品进行运输时不能对物品进行限位固定,需要人们用手或者腿夹紧物品,这样会导致人们在驾驶电动车时不安全,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质碳纤维电动车车体结构,以解决了现有的问题:当需要使用两轮电动车对物品进行运输时现有的两轮电动车在对物品进行运输时不能对物品进行限位固定,需要人们用手或者腿夹紧物品,这样会导致人们在驾驶电动车时不安全,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轻质碳纤维电动车车体结构,包括整体装置、挤压装置和固定装置,所述挤压装置和固定装置均设置在整体装置内,所述挤压装置和固定装置均与整体装置铰接,所述固定装置延伸至挤压装置内并与挤压装置卡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二转杆和顶槽,所述第二转杆的端部设置有卡球,所述卡球与第二转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杆内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表壁设置有第一橡胶球,所述第一橡胶球与通孔的内表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杆内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贯穿通孔并与通孔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橡胶球,所述第二橡胶球与连接杆固定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橡胶球与第一橡胶球卡接,所述连接杆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强力磁铁,所述第一强力磁铁与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顶槽内设置有第二强力磁铁,所述第二强力磁铁与顶槽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强力磁铁和第二强力磁铁相近端的磁极不同。
[0008]进一步地,所述挤压装置包括车底板,所述车底板内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与凹槽铰接,所述第一转杆内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弧形槽,所述卡球延伸至弧形槽内并与弧形槽卡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转杆和顶槽均设置在车底板内,所述第二转杆与车底板铰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整体装置包括座垫、把手和辊轮,所述座垫和把手均设置在车底板的顶部,所述座垫和把手均与车底板固定连接,所述辊轮设置在车底板的底部,所述辊轮与车底板转动连接。
[0011]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2]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二转杆和挤压装置可以使挤压装置中的第一转杆紧紧的抵在物品的表面,对物品位置进行限位固定,避免人们在使用电动车运输物品时用手或腿对物品进行固定,进而使人们在驾驶电动车时更加舒适安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0013]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橡胶球和第二橡胶球的卡接、第一强力磁铁和第二强力磁铁的磁吸,可以使连接杆固定在第二转杆内,通过连接杆对第二转杆的位置进行固定,使第二转杆不会发生意外移动,进而使第一转杆可以和物品紧紧的相抵。
[0014]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C处的放大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B处的放大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20]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1]1、整体装置;101、座垫;102、把手;103、辊轮;2、挤压装置;201、车底板;202、凹槽;203、第一转杆;204、滑槽;205、弧形槽;3、固定装置;301、第二转杆;302、卡球;303、通孔;304、第一橡胶球;305、连接杆;306、第二橡胶球;307、第一强力磁铁;308、第二强力磁铁;309、顶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4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轻质碳纤维电动车车体结构,包括整体装置1、挤压装置2和固定装置3,挤压装置2和固定装置3均设置在整体装置1内,挤压装置2和固定装置3均与整体装置1铰接,固定装置3延伸至挤压装置2内并与挤压装置2卡接。
[0024]固定装置3包括第二转杆301和顶槽309,第二转杆301的端部设置有卡球302,卡球302与第二转杆301固定连接,第二转杆301内设置有通孔303,通孔303的内表壁设置有第一橡胶球304,第一橡胶球304与通孔303的内表壁固定连接,第二转杆301内设置有连接杆305,连接杆305贯穿通孔303并与通孔303滑动连接,连接杆305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橡胶球306,第二橡胶球306与连接杆305固定连接,固定装置3可以对第一转杆301的位置进行固定,通过第二转杆301可以使第二转杆203和物品紧紧的相抵,避免物品从车底板201上落下,保护物品不受损坏。
[0025]第二橡胶球306与第一橡胶球304卡接,连接杆305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强力磁铁
307,第一强力磁铁307与连接杆305固定连接,顶槽309内设置有第二强力磁铁308,第二强力磁铁308与顶槽309固定连接,第一强力磁铁307和第二强力磁铁308相近端的磁极不同,第一强力磁铁307和第二强力磁铁308之间的磁吸作用,可以使连接杆305固定在第二转杆301内,而第一橡胶球304和第二橡胶球306之间的卡接,可以使连接杆305和第二转杆301固定的更加紧固。
[0026]挤压装置2包括车底板201,车底板201内设置有凹槽202,凹槽202内设置有第一转杆203,第一转杆203与凹槽202铰接,第一转杆203内设置有滑槽204,滑槽204内设置有弧形槽205,卡球302延伸至弧形槽205内并与弧形槽205卡接,挤压装置2可以中的第一转杆203可以对物品进行挤压,使物品紧紧的固定在车底板201的顶部,对物品有固定的作用,避免物品从车底板201上落下而使物品损坏。
[0027]第二转杆301和顶槽309均设置在车底板201内,第二转杆301与车底板201铰接,整体装置1包括座垫101、把手102和辊轮103,座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质碳纤维电动车车体结构,包括整体装置(1)、挤压装置(2)和固定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装置(2)和固定装置(3)均设置在整体装置(1)内,所述挤压装置(2)和固定装置(3)均与整体装置(1)铰接,所述固定装置(3)延伸至挤压装置(2)内并与挤压装置(2)卡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质碳纤维电动车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3)包括第二转杆(301)和顶槽(309),所述第二转杆(301)的端部设置有卡球(302),所述卡球(302)与第二转杆(30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杆(301)内设置有通孔(303),所述通孔(303)的内表壁设置有第一橡胶球(304),所述第一橡胶球(304)与通孔(303)的内表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杆(301)内设置有连接杆(305),所述连接杆(305)贯穿通孔(303)并与通孔(303)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305)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橡胶球(306),所述第二橡胶球(306)与连接杆(305)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轻质碳纤维电动车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橡胶球(306)与第一橡胶球(304)卡接,所述连接杆(305)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强力磁铁(307),所述第一强力磁铁(307)与连接杆(305)固定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卫刚陈德东李伟琪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铃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