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机器人可拆卸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9806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1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机器人可拆卸传动装置,包括机器人头部组件、底座,所述机器人头部组件的底部设有底部开口;所述底座的顶部与转动套管的底部进行可拆卸连接固定,所述转动套管的顶部向上穿过所述底部开口进入所述机器人头部组件的内部;所述机器人头部组件的内部设有左右转动架,所述机器人头部组件套接固定在所述左右转动架的顶部的转轴上并形成上下转动配合;所述左右转动架的底部向下套接固定在所述转动套管的顶部内并形成左右转动配合;所述左右转动架上固定有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机器人头部组件进行上下、左右转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设置上下、左右转动、可拆卸结构,提高了拆卸便利程度、互换性和适用性。互换性和适用性。互换性和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机器人可拆卸传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载机器人
,尤其涉及一种车载机器人可拆卸传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车载机器人主要用于行车人员和车机系统的AI交互识别,机器人头部可以根据行车人的状态进行人机交流和跟踪,目前大部分装置将上下转动机构放在机器人头部,而左右转动机构则布置在机器人底座,这种结构基本上较难做到机器机器人头部可拆,影响了机器人的互换性和适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机器人可拆卸传动装置,以解决现有车载机器人由于将左右转动机构布置在机器人底座而造成车载机器人的头部难以拆除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车载机器人可拆卸传动装置,包括机器人头部组件、底座,所述机器人头部组件的底部设有底部开口;所述底座的顶部与转动套管的底部进行可拆卸连接固定,所述转动套管的顶部向上穿过所述底部开口进入所述机器人头部组件的内部;所述机器人头部组件的内部设有左右转动架,所述机器人头部组件套接固定在所述左右转动架的顶部的转轴上并形成上下转动配合;所述左右转动架的底部向下套接固定在所述转动套管的顶部内并形成左右转动配合;所述左右转动架上固定有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上下转动组和左右转动组,所述上下转动组用于驱动所述机器人头部组件进行上下转动,所述左右转动组用于驱动所述左右转动架进行左右转动。
[0005]进一步地,所述左右转动架的底部设有水平转动板,所述水平转动板的底部设有竖直转轴;所述转动套管的顶部设有转动腔,所述转动腔的底面设有向下贯通所述转动套管的通道;所述水平转动板安装在所述转动腔内,所述竖直转轴安装在所述通道内,所述竖直转轴的底部向下穿出所述通道后与上下定位圈进行安装固定,所述上下定位圈的上限位面与所述转动套管的底部的下限位面进行限位配合。
[0006]进一步地,所述上下定位圈的上限位面设有若干个凸起限位面,所述凸起限位面用于减少所述上下定位圈的上限位面与所述转动套管的底部的下限位面之间的接触面积;所述转动腔的底面设有限位块,所述水平转动板的底面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限位块进行限位配合,以限制所述水平转动板的左右转动幅度。
[0007]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腔的顶部固定有水平内齿轮;所述左右转动组包括第二步进马达、第五齿轮,所述第五齿轮与所述水平内齿轮进行内啮合,所述第二步进马达驱动所述第五齿轮进行左右转动,以带动所述左右转动架相对于所述转动套管进行左右转动。
[0008]进一步地,所述左右转动组还包括第二马达支架,所述第二步进马达安装固定于所述第二马达支架上;第二齿轮轴的后端固定于所述第二马达支架上,第二齿轮轴的前端向前水平延伸,所述第二齿轮轴的前端安装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二步进马达驱动所述第一锥齿轮上下转动;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下方安装有竖直方向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
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进行啮合传动,所述第五齿轮固定于所述第二锥齿轮的底端,以使所述第二锥齿轮带动所述第五齿轮进行左右转动。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后端固定有第四齿轮;所述第二步进马达的转轴上固定有第六齿轮,所述第六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进行啮合传动;所述第二齿轮轴的前端向前穿过所述第一锥齿轮的通孔后与固定轴进行连接固定,所述固定轴上安装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底部设有锥齿轮轴,所述锥齿轮轴向下插入所述第二锥齿轮的竖孔内,所述限位部向下与所述第二锥齿轮的顶部进行限位配合,所述第五齿轮的底部设有限位凹槽,所述水平转动板的顶面的边缘设有限位台,所述限位台向上与所述限位凹槽的进行限位配合,以使所述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五齿轮能够进行自转的同时带动所述左右转动架进行左右转动。
[0010]进一步地,所述左右转动架的顶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往左右方向延伸的水平转轴,所述机器人头部组件的内壁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轴套,所述轴套分别与所述水平转轴进行套接固定;所述机器人头部组件的内部还设有内齿轮转动架,所述内齿轮转动架的前端设有轴孔,所述轴孔与所述水平转轴进行套接固定,所述内齿轮转动架的后端与所述机器人头部组件的内壁的后侧进行连接固定;所述上下转动组驱动所述内齿轮转动架进行上下转动,以带动所述机器人头部组件相对于所述水平转轴进行上下转动。
[0011]进一步地,所述内齿轮转动架上开设有弧形槽口,所述弧形槽口中远离所述轴孔的一侧设有上下内齿轮,所述上下内齿轮、所述弧形槽口和所述轴孔的中心相重合;所述上下转动组包括第一步进马达、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上下内齿轮进行内啮合,所述第一步进马达驱动所述第二齿轮进行上下转动。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上下转动组包括第一马达支架,第一齿轮轴的左端、所述第一步进马达安装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马达支架上,所述第一齿轮轴的右端向右水平延伸,所述第一齿轮轴的右端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固定于所述第一齿轮的右端,所述第一步进马达的转轴上设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进行啮合传动,以带动所述第二齿轮进行上下转动;所述轴套内设有卡口,所述水平转轴上设有与所述卡口相应的卡块,所述卡块与所述卡口进行配合,以限位所述机器人头部组件上下转动的幅度。
[0013]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向下延伸的竖直管道,所述竖直管道的内侧的底部设有支撑台阶,所述竖直管道的顶部开口的边缘设有向下延伸的缺口,所述缺口的一侧设有锁定开口,所述锁定开口低于所述竖直管道的顶部开口的边缘,所述缺口的底端与所述锁定开口的底端相互连通;所述转动套管的底部的外圆柱上套接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上方设有若干个卡扣;在安装时,所述转动套管的底部装入所述竖直管道内,所述压缩弹簧被弹性压缩在所述支撑台阶上,所述卡扣从缺口向下运动至底端后转动至所述锁定开口的底端,在所述压缩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下,所述卡扣锁定在所述锁定开口内的顶端。
[0014]综上所述,运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5]第一、本专利技术的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机器人头部组件的内部设有左右转动架,同时使机器人头部组件套接固定在左右转动架的顶部的转轴上并形成上下转动配合,左右转动架的底部向下套接固定在转动套管的顶部内并形成左右转动配合,左右转动架上固定有转动组件,从而使得驱动机器人头部组件进行上下转动以及左右转动的机构都在机器人头部组件内完成安装,并且底座的顶部与转动套管的底部进行可拆卸连接固定,从而在使机
器人头部组件与底座进行分离时只需将转动套管的底部与底座的顶部进行拆卸即可,极大地提高了对机器人头部组件进行拆卸时的便利程度,同时也提高了机器人的互换性和适用性。
[0016]第二、通过在机器人头部组件的内部采用了内啮合传动和锥齿轮传动相结合的结构方式来驱动机器人头部组件进行上下转动与左右转动,这种传动相对于现有大部分采用外啮合传动装置而言,可以有效地减小机构所用的结构空间,相对来说机器人将可以做得更小,有更广的使用范围;同时内啮合相对于外啮合传动较为平稳,顺畅,更加适合于车载机器人一类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机器人可拆卸传动装置,包括机器人头部组件(13)、底座(14),所述机器人头部组件(13)的底部设有底部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4)的顶部与转动套管(7)的底部进行可拆卸连接固定,所述转动套管(7)的顶部向上穿过所述底部开口进入所述机器人头部组件(13)的内部;所述机器人头部组件(13)的内部设有左右转动架(5),所述机器人头部组件(13)套接固定在所述左右转动架(5)的顶部的转轴上并形成上下转动配合;所述左右转动架(5)的底部向下套接固定在所述转动套管(7)的顶部内并形成左右转动配合;所述左右转动架(5)上固定有转动组件(4),所述转动组件(4)包括上下转动组和左右转动组,所述上下转动组用于驱动所述机器人头部组件(13)进行上下转动,所述左右转动组用于驱动所述左右转动架(5)进行左右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车载机器人可拆卸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转动架(5)的底部设有水平转动板(51),所述水平转动板(51)的底部设有竖直转轴(52);所述转动套管(7)的顶部设有转动腔(701),所述转动腔(701)的底面设有向下贯通所述转动套管(7)的通道(702);所述水平转动板(51)安装在所述转动腔(701)内,所述竖直转轴(52)安装在所述通道(702)内,所述竖直转轴(52)的底部向下穿出所述通道(702)后与上下定位圈(8)进行安装固定,所述上下定位圈(8)的上限位面与所述转动套管(7)的底部的下限位面进行限位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车载机器人可拆卸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定位圈(8)的上限位面设有若干个凸起限位面(801),所述凸起限位面(801)用于减少所述上下定位圈(8)的上限位面与所述转动套管(7)的底部的下限位面之间的接触面积;所述转动腔(701)的底面设有限位块(7011),所述水平转动板(51)的底面设有限位槽(5102),所述限位槽(5102)与所述限位块(7011)进行限位配合,以限制所述水平转动板(51)的左右转动幅度。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一种车载机器人可拆卸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腔(701)的顶部固定有水平内齿轮(703);所述左右转动组包括第二步进马达(4208)、第五齿轮(4206),所述第五齿轮(4206)与所述水平内齿轮(703)进行内啮合,所述第二步进马达(4208)驱动所述第五齿轮(4206)进行左右转动,以带动所述左右转动架(5)相对于所述转动套管(7)进行左右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车载机器人可拆卸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转动组还包括第二马达支架(42),所述第二步进马达(4208)安装固定于所述第二马达支架(42)上;第二齿轮轴(4201)的后端固定于所述第二马达支架(42)上,第二齿轮轴(4201)的前端向前水平延伸,所述第二齿轮轴(4201)的前端安装有第一锥齿轮(4203),所述第二步进马达(4208)驱动所述第一锥齿轮(4203)上下转动;所述第一锥齿轮(4203)的下方安装有竖直方向的第二锥齿轮(4207),所述第一锥齿轮(4203)与所述第二锥齿轮(4207)进行啮合传动,所述第五齿轮(4206)固定于所述第二锥齿轮(4207)的底端,以使所述第二锥齿轮(4207)带动所述第五齿轮(4206)进行左右转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车载机器人可拆卸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齿轮(4203)的后端固定有第四齿轮(4202);所述第二步进马达(4208)的转轴上固定有第六齿轮(4209),所述第六齿轮(4209)与所述第四齿轮(4202)进行啮合传动;所述第二齿轮轴(4201)的前端向前穿过所述第一锥齿轮(4203)的通孔后与固定轴(4205)进行连接固定,所
述固定轴(4205)上安装有限位部(4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德城罗木新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华阳通用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