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矩阵基底以及有源矩阵寻址液晶显示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9080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了一种TFT矩阵基底,它有效地阻挡了朝向TFT的有源层传播的光。具有图案的第一遮光层以这样一种方式形成于一个透明板和TFT之间,以便与TFT的有源层相重叠。形成具有图案的第三遮光层,以便覆盖相对于TFT来说是位于所述板的对侧上的TFT。第三遮光层具有沿着所述矩阵的行延伸的第一部分,以及沿着其列延伸的第二部分。具有图案的第二遮光层形成于所述第一遮光层和TFT之间。第二遮光层具有吸光特性,它会吸收进入所述基底内侧的光。可以在TFT和第三遮光层之间,额外提供一个形成图案的、具有吸光特性第四遮光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一般涉及液晶显示(LCD)器件。特别是,本专利技术涉及薄膜晶体管(TET)以矩阵阵列的形式排列于其上的一种基底,即TFT矩阵基底,以及装配有该基底的一种有源矩阵寻址LCD器件。最好将这种基底和设备用于投影型显示器件的照明灯泡。已有技术的说明近年来,开发了适用于壁挂式电视(TV)、投影型TV或办公自动化(OA)设备的各种的显示器件。为实现用于OA设备或高清晰度电视(HDTV)等高等级显示器件,日益希望在传统的显示器件中,使用将TFT用作其开关元件的有源矩阵寻址LCD器件。这是因为有源矩阵LCD器件具有一个优点即便扫描线的数目增加,其对比度以及响应速度也不会降低。此外,有源矩阵LCD器件还具有另一个优点如果将它们用作投影型显示器件的照明灯泡,则很容易实现大尺寸显示屏。对于专用于照明灯泡的LCD器件,一般来说,高亮度光从光源输入LCD器件中,之后,依据图象信息,对这样输入的光进行控制,同时,光穿过同一设备。换言之,在驱动TFT的同时,通过将电场施加到各个像素上来改变各个像素的透射率,从而调节穿透该设备的光的强度。之后,利用包含专用透镜的投影光系统,将穿过该器件的光放大,并投射到大屏幕上。光源位于LCD器件对置基底侧上,而投影光系统位于TFT矩阵基底一侧。这样,不仅仅是从光源发射出的光,而且由投影光系统反射回的光也将进入该器件。对于有源矩阵寻址LCD器件来说,象非晶硅或多晶硅这样的一个半导体层(即一个半导体层)被用于每一个TFT的有源层。如果光照射到有源层上,则由于光学激励而会引起电流泄漏。另一方面,如前所述,高亮度光被输入LCD器件,用于照明灯泡,这样,电流泄漏将变大。由于除了来自光源的光之外,由投影光系统反射回的光也照射到有源层上,电流泄漏很可能变大。近年来,有一种趋势,即投影型LCD器件被设计得越来越紧凑,并具有较高的亮度。这样,输入到器件内的光的亮度变得越来越高。从这一点来看,有关电流泄漏的上述问题将变得更加严重。为解决这一问题,利用已有的有源矩阵寻址LCD器件,用作照明灯泡,需要提供遮光层,以防止光照射到TFT的有源层上。附图说明图1和图2A和2B示出了这种类型的已有LCD器件的TFT矩阵基底100的示意性结构,其中,为简便起见,仅仅示出了一个像素。图1是基底100的部分平面图,图2A是沿着图1中的线IIA-IIA的剖面图,图2B是沿着图1中的线IIB-IIB的剖面图。由于所有像素都具有相同的结构,所以,这些图仅仅示出了这些像素中的一个。已有的TFT矩阵基底100包括一个透明板101,其上以矩阵阵列的形式排列有TFT 131。由硅化钨(WSi2)构成的底部的遮光层103,借助于二氧化硅(SiO2)层102形成于板101之上。底部遮光层103的平面形状类似于格子(lattice),它是由沿着TFT 131的矩阵的行(图1中的X方向)延伸的横向条、以及沿着其列(图1中的Y方向)延伸并与横向条相交的垂直条构成的。完整的层103被覆盖在其上的一个SiO2层104所覆盖。用作TFT 131的有源层的、形成图案的多晶硅层107,形成于SiO2层104上。每个层107都具有一个形状类似于L的平面。每一个多晶硅有源层107都包含一个无掺杂的沟道区107c、两个轻微掺杂的LDD(轻微掺杂的漏极)区107b和107d,一个重掺杂源极区107a以及一个重掺杂漏极区107e。源极和漏极区107a和107e位于沟道区107c的每一侧。LDD区107b位于源极区107a和沟道区107c之间。LDD区107d位于沟道区107c和漏极区107e之间。源极区107a、LDD区107b、沟道区107c、LDD区107d以及漏极区107e以这样一种方式沿着Y方向排列,以便与底部折光层103相重叠。漏极区107e的一部分沿着X方向延伸。栅极绝缘层108形成于SiO2层104上,以覆盖位于下部的有源层107。由掺杂有杂质的多晶硅或硅化物构成的栅极线109,形成于栅极绝缘层108上。这些线109彼此平行,并沿着X方向延伸。对线109中的每一条进行放置,使其能覆盖属于矩阵同一行的TFT 131的沟道区107C。部分线109刚好位于作为相应的TFT 131的栅极的区107c的上面。线109完全由第一夹层绝缘层110所覆盖。由铝(AL)制成的数据线111,形成于第一夹层绝缘层110上。这些线111彼此平行,并沿着Y方向延伸。对线111的每一条进行放置,使其与属于矩阵同一列的TFT 131的有源层107重叠。线111完全覆盖了相应的TFT 131的源极区107a、沟道区107c以及LDD区107b和107d。线111覆盖了相应的TFT 131的部分漏极区107e。通过贯通第一夹层绝缘层110和栅极绝缘层108的接触孔121,线111与属于矩阵同一行的TFT 131的源极区107a进行机械连接以及电气连接。线111完全由第二夹层绝缘层112所覆盖。由铬(Cr)构成的形成有图案的黑底层113,形成于第二夹层绝缘层112上。层113的平面形状类似于格子,它是由沿着矩阵的行(图1中的X方向)延伸的横向条、以及沿着其列(图1中的Y方向)延伸且与横向条相交的垂直条构成的。层113形成图案,以便与栅极线109以及数据线111重叠,从而覆盖TFT 131。层113用作顶部遮光层。层113完全由第三夹层绝缘层114所覆盖。具有一个大约为矩形平面形状的像素电极115,形成于第三夹层绝缘层114上。电极115位于由栅极线109和数据线111所确定的相应的像素区120内。通过穿透第三夹层绝缘层114、第二夹层绝缘层112、第一夹层绝缘层110以及栅极绝缘层108的接触孔122,电极115与相应的TFT 131的漏极区107e进行机械连接以及电气连接。利用包含具有上述结构的已有TFT矩阵基底100的已有的LCD器件,一个对置基底(未示出)与基底100相耦合,以便在这两个基底之间,形成一个液晶层。从对置基底的一侧进入LCD器件的光,被黑底层(即顶部遮光层)113阻挡。从TFT矩阵基底100一侧进入的光被底部遮光层103阻挡。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即不能充分地防止从基底100一侧进入的光照射到TFT 131的LDD区107b和107b以及/或沟道区107c。以下,将参见图3,对这种情况进行详细说明。如图3所示,从对置基底一侧进入LCD器件的光L101,被黑底层(即顶部遮光层)113阻挡。另一种方案是光L101穿过基底100,而没有被底部遮光层103反射。这是由于可以为此目的,要很好地调节层113和层103的宽度以及层113和层103之间的间隔。从基底100的一侧进入LCD器件的光L102被底部遮光层103阻挡。但是,正如可以从图3中看到的那样,从TFT矩阵基底100一侧进入LCD器件的、朝向黑底层113的光L103,被层113所反射,而转到底部遮光层103上。之后,光L103通过多次反射而穿行在层103和数据线111之间的空间中,最后,到达LDD区107b。但是,从基底100一侧进入LCD器件的、朝向数据线111的光L104,通过多次反射而穿行在层103和数据线111之间的空间中,最后,到达LDD区107b。与此相似,在经过多次反射后,光照射到LDD区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TFT矩阵基底,包括:(a)一个透明板;(b)以成行成列的矩阵阵列形式排列于所述板上的TFT;每一个TFT都具有第一源极/漏极区、第二源极/漏极区,以及有源层;(c)以这样一种方式形成于所述板上的栅极线,以便能沿着所述矩 阵的行方向延伸;(d)以这样一种方式形成于所述板上的数据线,以便能沿着所述矩阵的列方向延伸;每一条数据线都电连接到相应的一个TFT的第一源极/漏极区;(e)形成于所述板上的像素区内的像素电极;每一个像素电极都电连接到相应一个 TFT的第二源极/漏极区;(f)具有图案的第一遮光层,以这样一种方式形成于所述板和TFT之间,以便与TFT的所述有源层相重叠;(g)形成于所述第一遮光层和所述TFT之间的具有图案的第二遮光层;所述第二遮光层具有吸光特性;(h )具有图案的第三遮光层,形成它以便覆盖相对于所述TFT来说是位于所述板的对侧上的TFT;所述第三遮光层具有沿着所述矩阵的行延伸的第一部分,以及沿着其列延伸的第二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世良贤二奥村藤男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