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装置和使用了该光源装置的液晶显示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8963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是提供发光效率高的光源装置和使用该光源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该光源装置具备:至少1个发光管20;在发光管20的内部封入的放电媒体;以及激励上述放电媒体用的第1和第2电极21和22。而且,在发光管20的内部或外部形成了第1电极21,第2电极22在离第1电极21的距离不同且不连续的多个接触部处与发光管20的外表面接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封入了放电媒体的发光管和激励该放电媒体用的电极的光源装置和使用了该光源装置的液晶显示器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液晶显示器等中使用的背光源(光源装置)中,除了使用汞的背光源的研究外,还积极地进行了不使用汞的背光源(以下,有时称为无汞背光源)的研究。因为无汞背光源不使用汞,由于没有伴随汞温度的上升的发光效率的下降的情况,故光通量的上升较快。此外,无汞背光源在对环境的影响方面是较为理想的。作为不使用汞的光源装置,公开了具有封入了稀有气体的真空管、在该真空管的内部配置的内部电极和在真空管的外部配置的外部电极的放电灯装置(特开平5-29085号公报)。该外部电极是线状电极,以与真空管的中心轴平行的方式在真空管的外表面上形成。该稀有气体放电灯装置通过对内部电极和外部电极施加电压而发光。此外,公开了具备封入了稀有气体的发光管、在发光管的内部形成的内部电极和在发光管的外周面上以螺旋状形成的外部电极的稀有气体放电灯(特开平10-112290号公报)。此外,作为将稀有气体定为主要的放电媒体的放电灯,公开了具备气密容器、在气密容器的内部配置的内部电极和线圈状或网格状的形状的外部电极的放电灯(特开2001-325919号公报)。在该公报中公开了使用收缩管来固定外部电极的方法。此外,在美国专利5,604,410中公开的放电灯具备封入了稀有气体的发光管、内部电极和外部电极。内部电极沿发光管的中心轴,在发光管的大致整个区域上形成.外部电极是线状电极,以与发光管的中心轴平行的方式在发光中心的外表面上形成。但是,如果在发光管的大致整个区域上形成线状的外部电极,则放电集中在外部电极的附近,有时放电发生了收缩,不能高效率地激励放电媒体,其结果是,有时发光效率下降。另一方面,即使在发光管的外表面上设置螺旋状的外部电极的情况下,由于外部电极以线状与发光管的外表面接触,故放电也容易收缩。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这样的状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新的光源装置和使用该光源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光源装置具备至少1个发光管;在上述发光管的内部封入的放电媒体;以及激励上述放电媒体用的第1和第2电极,在上述发光管的内部或外部形成了上述第1电极,上述第2电极在离上述第1电极的距离不同且不连续的多个接触部处与上述发光管的外表面接触。再有,在本说明书中,所谓「第2电极与发光管的外表面的接触」,包含第2电极与发光管经电介质等接触的情况。所谓「接触」,意味着2个构件之间不存在空隙(air space)。在上述光源装置中,多个上述接触部可沿上述发光管的管轴的方向配置。在上述光源装置中,在上述发光管的端部上可形成上述第1电极,离上述第1电极越远,多个上述接触部的面密度越高。在上述光源装置中,可用电介质覆盖上述第1电极的表面。在上述光源装置中,还可包含在上述发光管的内表面上形成的荧光体层。在上述光源装置中,上述发光管可包含玻璃管和在上述玻璃管的外表面上形成的电介质层。在上述光源装置中,上述第2电极可经电介质与上述发光管接触。在上述光源装置中,上述放电媒体可包含氙气,放电媒体还可包含汞。此外,在上述光源装置中,上述放电媒体可不包含汞。在上述光源装置中,还可具备支撑板,将上述发光管配置在上述支撑板的侧面上。在上述光源装置中,上述支撑板可取入从上述发光管发出的光并从上述支撑板的一个主面发射出去。在上述光源装置中,可具备支撑板和被上述支撑板支撑的多个上述发光管,上述第2电极可包含平行地配置的多个线状电极,可将上述发光管配置成与上述线状电极正交。在上述光源装置中,上述发光管可包含多个第1发光管、多个第2发光管和多个第3发光管。上述第1、第2和第3发光管按上述顺序重复地配置,上述第1、第2和第3发光管发出互不相同的波长的光。在上述光源装置中,还可具备在上述发光管的内表面上或周围配置的第3电极。将上述第3电极形成为线状,以使上述第3电极与上述发光管的管轴平行,上述第1电极的电位E1、上述第2电极的电位E2和上述第3电极的电位E3满足|E2|≤|E3|<|E1|和0≤E1·E3的关系。在上述光源装置中,上述第3电极的两端可在从多个上述接触部中选出的2个接触部处连接到上述第2电极上。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器是具备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光源装置和从上述光源装置发出的光透过的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器。上述光源装置具备至少1个发光管;在上述发光管的内部封入的放电媒体;以及激励上述放电媒体用的第1和第2电极,上述发光管的内部或外部形成了上述第1电极,上述第2电极在离上述第1电极的距离不同且不连续的多个接触部处与上述发光管的外表面接触。上述液晶显示器的上述光源装置还可具备取入从上述发光管发出的光并从一个主面射出的导光板。将上述液晶面板配置成与上述导光板相向。此外,上述液晶显示器的上述光源装置具备支撑板和被上述支撑板支撑的多个上述发光管,上述第2电极包含平行地配置的多个线状电极,可将上述发光管配置成与上述线状电极正交。附图说明图1(A)和(B)分别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光源装置的一例的侧面图和剖面图,(C)是示出光源装置的另一例的剖面图,(D)是示出第1电极的一例的剖面图。图2(A)是图1(A)中示出的光源装置的剖面图,(B)是另一例的剖面图。图3(A)是对本专利技术的光源装置施加的电压的一例的图,(B)是流过电极间的电流的一例的图。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驱动本专利技术的光源装置用的点亮电路的一例的图。图5(A)和(B)分别是示意性地示出关于本专利技术的光源装置的另一例的侧面图和剖面图。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关于本专利技术的光源装置的又一例的图。图7(A)和(B)分别是图6中示出的光源装置的剖面图。图8(A)和(B)分别是本专利技术的光源装置中使用的漫射板的另一例的剖面图。图9(A)和(B)分别是本专利技术的光源装置中使用的支撑构件的另一例的剖面图。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关于本专利技术的光源装置的又一例的图。图11(A)和(B)分别是示出在发光管的外部形成的第1电极的例子的侧面图和剖面图。图12(A)~(D)分别是示出将在发光管的外部形成的第1电极连接到电路上的方法的图。图13是示意性地示出关于本专利技术的光源装置的又一例的图。图14是示意性地示出关于本专利技术的光源装置的又一例的图。图15是示意性地示出关于本专利技术的光源装置的又一例的图。图16是示意性地示出关于本专利技术的光源装置的又一例的图。图17是使用了图16中示出的光源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例的剖面图。图18是示意性地示出关于本专利技术的光源装置的又一例的图。图19是使用了图18中示出的光源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例的剖面图。图20是示意性地示出关于本专利技术的光源装置的又一例的图。图21是使用了图20中示出的光源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再有,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同样的部分标以同一参照编号,有时省略重复的说明。(实施例1)在实施例1中,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光源装置(放电灯装置)的一例。在图1(A)中示出实施例1的光源装置10的结构。在图1(B)中示出图1(A)的线I-I中的剖面图。光源装置10具备发光管(放电管)20、在发光管20的内部配置的第1电极21和在发光管20的外部配置的第2电极22。将引线24连接到第1电极21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至少1个发光管; 在上述发光管的内部封入的放电媒体;以及 激励上述放电媒体用的第1和第2电极, 将上述第1电极配置在上述发光管的内部或外部, 上述第2电极在离上述第1电极的距离不同且不连续的多个接触部处与上述发光管的外表面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纪和重田照明清水伸浩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