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偏振片和使用该起偏振片的液晶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6800 阅读:186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通过使用一光散射层、一起偏器和一包括液晶化合物的光学各向异性层,来提供一种起偏振片,其能够提供视角(具体地说是向下的视角)变宽的液晶显示器,几乎不伴随有液晶板加厚、因视角变化的对比度降低、灰度颠倒、黑白颠倒、以及色彩变化。并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起偏振片包括一起偏器、一含有液晶化合物的光学各向异性层和一含有透光树脂和透光漫射剂的光散射层,所述透光漫射剂与透光树脂的折光率不同,其中透光漫射剂分散在透光树脂中,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使用这种起偏振片的液晶显示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光学各向异性层的起偏振片和使用所述起偏振片的液晶显示器。
技术介绍
一个液晶显示器通常包括一个起偏振片和一个液晶元件。在为当今主流的TN型TFT液晶显示器中,已通过在起偏振片和液晶元件之间插入一光学补偿薄膜的技术获得了高级显示的液晶显示器,如JP-A-8-50206(本文所用的“JP-A”是指“未审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中公开的。然而,在该技术中存在的一个缺陷是液晶显示器本身的厚度变厚。在JP-A-1-68940中公开了使用一种椭圆形起偏振片,该起偏振片在一个表面上包括一个具有相衬片的起偏振薄膜并在其另一个表面上包括一个保护膜,可以使正面对比度高,并且不会使液晶显示器变厚。然而,已发现由于受热变形,该专利中公开的相衬薄膜易于引起相差,因此存在耐用性的问题。因变形产生的相差问题已通过直接使用一种包括一透明载体的光学补偿薄膜的技术得到解决,该透明载体上涂布有一含盘形化合物(discotic compound)的光学各向异性层作为起偏振片的保护膜,如JP-A-7-191217和EP-A-0911656中公开的。然而,在液晶显示器中发生面板的向下灰度颠倒(gradationreverse)的问题仍然存在。至于该问题,已通过在观察者侧的表面上提供一光漫射装置大大提高了显示器的级别,如日本专利2822983、JP-A-2001-33783和JP-A-2001-56461中公开的。然而,作为这些专利中的特定光漫射装置,其需要高度控制的透镜结构或者具有衍射结构的光漫射装置,这种装置非常昂贵极难批量生产。专利技术概述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通过使用一光散射层、一起偏器和一包括液晶化合物的光学各向异性层,提供一种起偏振片,其能够提供一种可视角(具体地说是向下的可视角)加宽的液晶显示器,几乎不伴随有液晶显示器厚度的加厚、由于视角变化而引起的对比度降低、灰度颠倒、黑白颠倒、以及色调变化。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其配有具备如上所述优异特性的起偏振片。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耐用性提高的起偏振片以及使用这种起偏振片的液晶显示器。上述目的是通过具有以下构成的起偏振片和液晶显示器达到的。(1)一种起偏振片,其包括一起偏器;一含有液晶化合物的光学各向异性层;和一光散射层,所述光散射层含有一透光树脂以及与该透光树脂的折光率不同的透光漫射剂,其中所述透光漫射剂分散在所述透光树脂中。(2)如(1)所述的起偏振片,其中因内部漫射,所述光散射层具有0-95的内部混浊值(hi)。(3)如(2)所述的起偏振片,其中因内部漫射,所述光散射层具有30-95的内部混浊值(hi)。(4)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起偏振片,其中因表面不平整度,所述光散射层具有大于0.5且小于30的表面混浊值(hs)。(5)如(4)所述的起偏振片,其中所述光散射层的表面混浊值(hs)和内部混浊值(hi)之和是30或更大。(6)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起偏振片,其中因表面不平整度,所述光散射层具有1.2μm或更小的表面粗糙度Ra。(7)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起偏振片,其中所述光散射层中的透光树脂和透光漫射剂之间的折光率之差Δn是0.01-0.8,并且透光漫射剂具有0.1-5μm的平均粒径(d)。(8)如(7)所述的起偏振片,其中所述透光漫射剂是一种透光细粒,并且该透光细粒与透光树脂的折光率之差是0.02-0.15,并且透光细粒的粒径分布至少有两个峰,并且该光漫射层具有40%或更大的混浊值(表面混浊值(hs)和内部混浊值(hi)之和)。(9)如(8)所述的起偏振片,其中透光细粒的粒径分布中的一个峰在0.5-2.0μm的范围内,并且另一峰在2.5-5.0μm的范围内。(10)如(8)所述的起偏振片,其还包括一在所述光漫射层上提供的低折光率层,该低折光率层具有1.35-1.45的折光率。(11)如(10)所述的起偏振片,其中所述低折光率层包括含如下组成的硬化产品能够通过热或电离辐射交联的含氟化合物;和无机细粒。(12)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起偏振片,其中液晶化合物是盘形化合物。(13)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起偏振片,其中将至少一片纤维素醋酸酯薄膜分别提供在光学各向异性层和起偏器之间以及起偏器和光散射层之间。(14)一种包括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起偏振片的液晶显示器,其中将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起偏振片的光学各向异性层侧排列在液晶元件侧之上。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粒径分布的峰是指通过对细粒按粒径(0.1μm单位)分类并以粒径为横坐标轴,以颗粒数为纵坐标轴获得的分布曲线中的最大值。附图简介附图说明图1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起偏振片的优选层结构的剖面轮廓图。图2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光散射薄膜的剖面图。附图中的标记如下。2透明基片薄膜3透光漫射剂4透光树脂6起偏器7透明基片薄膜8光学各向异性层10光漫射薄膜31第一透光细粒32第二透光细粒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起偏振片具有一起偏器和一含有液晶化合物作为结构层的光学各向异性层。所述起偏振片还具有一光散射层,其包括一透光树脂,所述透光树脂中分散有与该透光树脂的折光率不同的透光漫射剂。本专利技术的起偏振片的优选层结构的剖面轮廓图示于下图1。光散射层5被层压在透明基片薄膜2的一个表面(图中上侧)上,并且起偏器6、透明基片薄膜7和光学各向异性层8被层压在透明基片薄膜2的相对面(图中下侧)上。本专利技术的起偏振片的层结构并不限于图1所示的,并且肯定会有各种变化。下面以图2为基础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光散射层(也称之为“光散射薄膜”(还包括一基片))。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光散射薄膜10包括透明基片薄膜2与光散射层5的层压件,所述光散射层5包括其中含有第一透光细粒31和第二透光细粒32的透光树脂4。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在粒径分布曲线中具有两个峰的两种透明细粒(折光率不同)进行描述的,但是可以使用在粒径分布曲线中具有两个峰的相同类型的透明细粒(折光率相同)。下面以图1为基础描述构成本专利技术起偏振片的每一层。光散射层安装在本专利技术起偏振片上的光散射层5是一个通过与后面所述的光学各向异性层组合,用于对光进行散射并使液晶显示器的向下可视角变宽的层。光散射层5是一个所谓的内部光散射层,其包括一其中分散有透光漫射剂的透光树脂,其中所述透光漫射剂与透光树脂的折光率不同。只要它具有这种构造,光散射层5的折光率可以分布在该层中。光散射层5公开在例如JP-A-11-305010。下面具体描述将内部光散射层用于本专利技术起偏振片的方法。光散射层5的内部混浊值(hi)优选是0-95,由此可以除去液晶显示器的向下可视角并且可以降低表面眩光。“表面眩光”是所谓的闪光,即一种发生闪光的现象。光散射层5的表面混浊值(hs)越低,显示器的模糊越小,因此可以获得清楚的显示,但是混浊值太小导致向内反射和表面眩光。而当表面混浊值(hs)太高时,显示器发白(变白,黑色密度降低)。表面混浊值(hs)优选是0.5或更大,并且小于30,更优选是7-20,最优选是7-15。而且,即使表面混浊值(hs)最佳时,如果内部混浊值(hi)低,也易于发生表面眩光。就降低表面眩光而言,光散射层5的内部混浊值(hi)优选是30-95,更优选是3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起偏振片,其包括:    一起偏器;    一含有液晶化合物的光学各向异性层;和    一光散射层,其含有一透光树脂以及与该透光树脂的折光率不同的透光漫射剂,其中所述透光漫射剂分散在所述透光树脂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西弘之伊藤洋士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湖南省电信] 2015年04月12日 22:57
    起电机,又名感应起电机,旋转盘由两块圆形有机玻璃叠在一起组成,中有空隙,每块向外的表面上都贴有铝片,铝片以圆心为中心对称分布。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