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位差膜、偏振片及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980454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4 0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正面对比度的相位差膜、使用该相位差膜的偏振片及液晶显示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相位差膜具有第1光学各向异性层及位于所述第1光学各向异性层的表面的第2光学各向异性层,所述第1光学各向异性层是将液晶化合物以水平取向状态固定而成,序参数为0.75~0.95,且层的厚度为0.3~3.0μm,所述第2光学各向异性层是将液晶化合物以垂直取向状态固定而成,序参数为0.60~0.95,且层的厚度为0.3~3.0μm;其中,所谓序参数OP,是指OP=(A||-A⊥)/(2A⊥+A||),“A||”为对相对于液晶化合物的取向方向而平行地偏振的光的吸光度,“A⊥”为对相对于液晶化合物的取向方向而垂直地偏振的光的吸光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相位差膜。另外,涉及一种使用相位差膜的偏振片及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利用IPS (In-Place-Switching)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平板电脑或手机逐渐 被广泛使用。作为平板电脑或手机中所用的光学膜,例如正在研究使用光学各向异性层,该 光学各向异性层利用液晶化合物的取向。具体而言,记载有在透明基板的一个面上设有光 学各向异性层、在另一面上设有相位差层的相位差膜(专利文献1的图1等)。 另外,随着平板电脑或手机的薄型化的要求,对IPS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的相 位差膜的薄膜化要求也逐渐增高。作为使相位差膜薄膜化的技术,已知专利文献2。具体而 言,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不需要介由粘结剂而直接将正C板与正A板或光学双轴性 板密合并层叠而成的相位差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9-86260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12-25592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在此,专利文献1中并未具体记载在光学各向异性层的表面上形成相位差层的方法。 就薄膜化的观点而言,要求可在光学各向异性层的表面上适当地形成相位差层。进而,关于 专利文献1中具体记载的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人进行了追加试验,结果得知未必可获得充分的 正面对比度。 另外,关于专利文献2,本专利技术人对实施例1进行了追加试验,结果可确认到相对于无 相位差膜的形态而偏振片的补偿(视角的漏光)减少的倾向。然而得知,对于目前市售的 厚度为100 μ m左右的相位差膜而言,正面对比度大幅度地劣化。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课题,且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正面 对比度的相位差膜。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所述相位差膜的偏振片及液晶 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方式 本专利技术人根据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在具有至少2层的彼此邻接的 光学各向异性层的相位差膜中,将各光学各向异性层的固定前的取向状态、序参数及膜厚 设定为规定的范围,可解决上述课题。具体而言,通过以下的方式〈1>、优选为方式〈2>~ 〈17>解决了上述课题。 〈1> 一种相位差膜,具有第1光学各向异性层及位于第1光学各向异性层的表面上的第 2光学各向异性层, 第1光学各向异性层是将液晶化合物以水平取向状态固定而成,序参数为0.75~ 〇· 95,且层的厚度为0· 3~3. 0 μ m, 第2光学各向异性层是将液晶化合物以垂直取向状态固定而成,序参数为0. 60~ 0. 95,且层的厚度为0. 3~3. 0 μ m ;其中,所谓序参数OP是指,OP = (AM-A丄)Λ2Α丄+AN), "AN"是指对相对于液晶化合物的取向方向而平行地偏振的光的吸光度,"A丄"是指对相对 于液晶化合物的取向方向而垂直地偏振的光的吸光度。 〈2>根据〈1>所述的相位差膜,其中,第1光学各向异性层为将液晶化合物以层列相的 状态固定而成的层。 〈3>根据〈1>或〈2>所述的相位差膜,其中,第2光学各向异性层为将液晶化合物以向 列相的状态固定而成的层。 〈4>根据〈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相位差膜,其中,第1光学各向异性层满足下述式 (1)及式⑵; 式⑴ 100nm Re (550) 200nm 式⑵ 0· 8 彡 Nz 彡 1. 2 式(1)中,Re (550)表示波长550nm下的面内延迟; 式(2)中,Nz表示(nx-nz)/(nx-ny),nx表示面内的慢轴方向的折射率,ny表示在面 内与nx正交的方向的折射率,nz表示与nx及ny正交的方向的折射率。 〈5>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相位差膜,其中,第1光学各向异性层满足下述式 (3); 式⑶ Re (450)/Re(650)<1 式(3)中,1^(450)及1^(650)分别表示波长45011111及65011111下的面内延迟。 〈6>根据〈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相位差膜,其中,第1光学各向异性层含有流平剂。 〈7>根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相位差膜,其中,第2光学各向异性层含有垂直取 向剂。 〈8>根据〈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相位差膜,其中,相位差膜的厚度为0. 6~6 μπι。 〈9>根据〈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相位差膜,其中,第1光学各向异性层及第2光学 各向异性层分别含有棒状液晶化合物。 〈1〇>根据〈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相位差膜,在支撑体上依序具有取向膜、第1光学 各向异性层及第2光学各向异性层。 〈11> 一种偏振片,具有偏振膜及〈1>至〈1〇>中任一项所述的相位差膜。 〈12>根据〈11>所述的偏振片,其中,在偏振膜的表面上设有第1光学各向异性层。 〈13> -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相位差膜或者如〈11>或 〈12>所述的偏振片。 〈14>根据〈1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为IPS模式用。 〈15>根据〈13>或〈1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前侧具有如〈11>或 〈12>所述的偏振片。 〈16>根据〈1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后侧的偏振膜与液晶单 元之间具有光学膜,所述光学膜的波长550nm下的面内延迟Re (550)为30~120nm,波长 550nm下的厚度方向的延迟Rth (550)为20~100nm。 〈17>根据〈1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后侧所具有的光学膜具 有液晶化合物倾斜取向的光学各向异性层。 专利技术效果 根据本专利技术,可提供一种可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正面对比度的相位差膜。另外,可提供 一种使用所述相位差膜的偏振片及液晶显示装置。【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相位差膜的构成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2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相位差膜的构成的另一例的概略图。 图3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相位差膜的构成的另一例的概略图。 图4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5为表示序参数与NI点及固化温度的关系的一例的图表。【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是以包含其前后所述的 数值作为下限值及上限值的含义而使用。另外,本申请说明书中,关于数值范围或数值,应 解释为包含本专利技术所属的
中容许的误差的数值范围及数值。 本申请说明书中,关于光学上的轴的关系,是指包含本专利技术所属的
中容许的 误差。本申请说明书中,所谓"平行"、"正交"、"垂直",是指在严格的角度±5°以下的范围 内。与严格的角度的误差优选为在小于±4°的范围内,更优选为在小于±3°的范围内。 本专利技术的相位差膜的特征在于:具有第1光学各向异性层及位于上述第1光学各向异 性层的表面上的第2光学各向异性层,上述第1光学各向异性层是将液晶化合物以水平取 向状态固定而成,序参数为〇. 75~0. 95,且层的厚度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0/CN105378522.html" title="相位差膜、偏振片及液晶显示装置原文来自X技术">相位差膜、偏振片及液晶显示装置</a>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相位差膜,其具有第1光学各向异性层及位于所述第1光学各向异性层的表面上的第2光学各向异性层,所述第1光学各向异性层是将液晶化合物以水平取向状态固定而成,序参数为0.75~0.95,且层的厚度为0.3~3.0μm,所述第2光学各向异性层是将液晶化合物以垂直取向状态固定而成,序参数为0.60~0.95,且层的厚度为0.3~3.0μm;其中,所谓序参数OP是指OP=(A||‑A⊥)/(2A⊥+A||),“A||”为对相对于液晶化合物的取向方向而平行地偏振的光的吸光度,“A⊥”为对相对于液晶化合物的取向方向而垂直地偏振的光的吸光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田淳加藤峻也永井道夫伊藤洋士铃木正弥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