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5541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能提高半透射式液晶显示装置的颜色特性。在具有形成了多个像素电极的第1基板,与上述第1基板相对置的第2基板,在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之间形成的滤色片,反射从上述第2基板侧入射的光的反射部件,以及设置在上述第1基板的外侧的背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从与上述多个像素电极中的第1像素电极对应的滤色片的靠近上述第1基板的第1边的一侧开始形成开口部分,从与上述多个像素电极中的第2像素电极对应的滤色片的靠近与上述第1基板的第1边相对的第2边的一侧开始形成开口部分。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提供颜色特性优良的半透射式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涉及被称为所谓的部分透射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被称为部分透射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可装载到便携式电话或数字静像照相机等中,根据需要可以通过太阳的反射光或内置的背光源的光识别显示面的图像。就是说,在中间隔着液晶相对配置的透明基板中,把在其一方的透明基板的液晶侧的面上由在x方向延伸的栅极信号线和在y方向延伸的漏极信号线围起来的区域作为像素区域,在这些各像素区域上,形成有通过提供来自一方的栅极信号线的扫描信号而被驱动的薄膜晶体管,以及经由该薄膜晶体管提供来自一方的漏极信号线的图像信号的像素电极。该像素电极,由例如ITO(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这样的透明电极构成,与在另一方的透明基板的液晶侧的面上由在各个像素区域上公共地形成的透明电极构成的对置电极之间产生电场,通过该电场控制像素区域内的液晶的光透射率。通过在该各个像素区域中分别形成由金属等构成的反射板,使之在形成了该反射板的部分(反射显示区域)中具有进行反射式显示的功能,在未形成该反射板的部分(透射显示区域)中具有进行透射式显示的功能。该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在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中进行了详细讲述。在这样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彩色显示用的液晶显示装置,在另一方的透明基板的液晶侧的面上与各个像素区域相对地形成有红色(R)、绿色(G)和蓝色(B)的滤色片。部分透射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滤色片,为了提高进行透射显示时的特性,使用了浓的滤色片保护层。但是,在反射显示时,由反射板反射透过滤色片而入射的光,并再次透过滤色片在外部进行显示。因此,在反射显示时,光两次透过滤色片,反射率大幅度地降低,从而反射显示的特性恶化。为了防止特性恶化,在反射显示区域,即在形成了反射部件的区域的滤色片上设置了网眼。该结构在专利文献3中进行了详述。日本特开平11-101992号公报日本特开平11-242226号公报日本特开2002-34136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如上所述,通过在部分透射式(也叫做半透射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滤色片上设置网眼(开口部分),即便是使用浓的(色纯度高的)滤色片,也可以提高反射特性。但是却发生了每种颜色的反射特性产生不均这样的问题。此外,在像使用了低温多晶硅的液晶显示装置那样极其高精细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受形成滤色片的开口部分时的光刻工艺的分辨率限制,难以像现有技术那样在反射区域上形成开口部分。此外,在顾客要求比反射区域多地设置透射区域的情况下,更难以在反射区域上形成开口部分。此外,还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在把构成液晶显示装置的TFT基板和滤色片基板组装起来时的对准偏差对显示特性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本专利技术的第1个目的在于提供使滤色片的每种颜色的反射特性都良好的液晶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第2个目的在于提供即便是在高精细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也可以在以往一直使用的色纯度高的滤色片上形成开口部分,且降低了基板的对准偏差的影响的液晶显示装置。在本申请所公开的专利技术中的有代表性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具有形成了多个像素电极的第1基板;与上述第1基板相对的第2基板;在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之间形成的滤色片;反射从上述第2基板侧入射的光的反射部件;以及设置在上述第1基板的外侧的背光源;在与上述多个像素电极中的第1像素电极对应的滤色片上,从靠近上述第1基板的第1边的一侧开始形成有开口部分,在与上述多个像素电极中的第2像素电极对应的滤色片上,从靠近与上述第1基板的上述第1边相对的第2边的一侧开始形成有开口部分。在此,与上述第1像素电极对应的滤色片和与上述第2像素电极对应的滤色片是红色的滤色片,上述第1像素电极和上述第2像素电极与相同的漏极线连接,并与相邻的栅极线连接。此外,还具有与连接上述第1像素电极的栅极线连接、并与上述第1像素电极相邻设置的第3像素电极,以及与连接上述第1像素电极的栅极线连接、并与上述第3像素电极相邻设置的第4像素电极,与上述第3像素电极对应的滤色片是绿色的滤色片,与上述第4像素电极对应的滤色片是蓝色的滤色片,在与上述第3像素电极对应的上述滤色片上也可以设置开口部分。此外,设置在与上述第3像素电极对应的滤色片上的上述开口部分,也可以从靠近上述第1边的一侧开始设置。此外,设置在与上述第3像素电极对应的滤色片上的上述开口部分,也可以从靠近上述第2边的一侧开始设置。此外,设置在与上述第3像素电极对应的滤色片上的上述开口部分的面积,也可以比设置在与上述第1像素电极对应的滤色片上的开口部分的面积大。此外,设置在与上述第3像素电极对应的滤色片上的上述开口部分,也可以从上述第1边的一侧形成到上述第2边的一侧。在此,在与上述方式不同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具有形成了多个像素电极的第1基板;与上述第1基板相对的第2基板;在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之间形成的滤色片;反射从上述第2基板侧入射的光的反射部件;设置在上述第1基板的外侧的背光源;在与上述多个像素电极中的第1像素电极对应的滤色片上,从靠近上述第1基板的第1边的一侧开始形成有开口部分,在与上述多个像素电极中的第2像素电极对应的滤色片上,从靠近与上述第1基板的第1边相对的第2边的一侧开始形成有开口部分。在此,上述第1像素电极和上述第2像素电极与相同的栅极线连接,与上述第1像素电极对应的滤色片和与上述第2像素电极对应的滤色片是红色的滤色片,在上述第1像素电极和上述第2像素电极之间,形成有与上述栅极线连接的、显示绿色的第3像素电极和显示蓝色的第4像素电极。此外,与上述第3像素电极对应的滤色片,也可以是具有从靠近上述第1边的一侧开始设置的开口部分的结构。此外,与上述第3像素电极对应的滤色片,也可以具有从靠近上述第2边的一侧开始设置的开口部分。此外,设置在与上述第3像素电极对应的滤色片上的上述开口部分的面积,也可以比设置在与上述第1像素电极对应的滤色片上的开口部分的面积大,此外,设置在与上述第3像素电极对应的滤色片上的上述开口部分,也可以从上述第1边的一侧形成到上述第2边的一侧。另外,具有连接与上述栅极线相邻的栅极线和连接上述第1像素电极的漏极线、并显示红色的第5像素电极,与上述第5像素电极对应的滤色片,也可以具有从靠近上述第1边的一侧开始设置的开口部分。此外,具有连接与上述栅极线相邻的栅极线和连接上述第1像素电极的漏极线、并显示红色的第5像素电极,与上述第5像素电极对应的滤色片,也可以具有从靠近上述第2边的一侧开始设置的开口部分。此外,也可以以在与上述第4像素电极对应的滤色片上不形成开口部分为特征。此外,也可以在上述第4像素电极上形成间隔物。另外,上述反射部件,也可以是在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之间形成的金属膜,上述反射部件,也可以分别与上述多个像素电极电连接。此外,上述反射部件,也可以形成在上述背光源中。此外,既可以在上述第2基板上形成对置电极,也可以在上述第1基板上形成对置电极。根据本说明书的记述和附图,将会明白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之外的目的、结构和效果。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方式的滤色片的结构。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显示板的结构。图3表示本专利技术的TFT基板的结构。图4表示在图1和图3的IV-IV处的剖面。图5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滤色片的结构。图6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滤色片的结构。图7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了多个像素电极的第1基板;与上述第1基板相对的第2基板;在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之间形成的滤色片;反射从上述第2基板侧入射的光的反射部件;以及设置在上述第1基 板的外侧的背光源;在与上述多个像素电极中的第1像素电极对应的滤色片上,从靠近上述第1基板的第1边的一侧开始形成有开口部分,在与上述多个像素电极中的第2像素电极对应的滤色片上,从靠近与上述第1基板的第1边相对的第2边的一侧开始形成有开 口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贺浩二永田彻也洼田岳彦藤冈恭弘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