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分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5526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晶分注装置,用于容易地检测在液晶排放泵中产生的蒸气,所述液晶分注装置包括:容纳液晶的容器;用于吸入和排出容器中所容纳的液晶的排放泵;以及喷嘴,用于将排放泵所排出的液晶分注在基板上。所述排放泵包括:缸体;活塞,插入缸体内并且在其下部的特定区域中具有槽,所述活塞用于通过转动和上下运动来吸入和排出液晶;吸入口和排出口,用于根据活塞的运动而相应地吸入和排出液晶;以及容纳所述缸体和所述活塞的壳体,在该壳体的下部具有透明窗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分注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通过在液晶排放泵的底部安装一透明窗口而容易地判断在排放液晶时所产生的蒸汽,从而可以防止液晶劣化的液晶分注装置。
技术介绍
近来,由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小尺寸、轻质量以及高功效操作,已经开发出了诸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以及笔记本计算机等的各种便携式电子设备。相应地,开发了多种平板显示器件,诸如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体显示板(PDP)、场致发光显示器(FED)以及真空荧光显示器(VFD)。在这些平板显示器件中,LCD由于其简单的驱动方案和卓越的图像质量而在目前被大量生产。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LCD器件的剖面图。在图1中,LCD器件1包括下基板5、上基板3以及形成在其间的液晶层7。下基板5是驱动器件阵列基板,并且包括多个像素(未示出)和形成在各个像素上的驱动器件(如薄膜晶体管(TFT))。上基板3是滤色器基板,并且包括一滤色层,用于再现真实色彩。此外,在下基板5和上基板3上分别形成有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在下基板5和上基板3上都形成有取向层,用于使液晶层7的液晶分子定向排列。利用密封剂9将下基板5和上基板3沿周边进行接合,并且将液晶层7限定在该周边之内。另外,通过形成在下基板5上的驱动器件而使液晶层7的液晶分子重新定向,以控制通过液晶层7透射的光量,从而显示图像。图2是根据现有技术的LCD器件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在图2中,制造方法包括用于制造LCD器件的三个子处理驱动器件阵列基板处理,用于在下基板5上形成驱动器件;滤色器基板处理,用于在上基板3上形成滤色器;以及单元处理。在步骤S101中,通过驱动器件阵列处理在下基板5上形成多个选通线和数据线,以限定像素区域,并且在各像素区域上形成与选通线和数据线连接的薄膜晶体管。此外,通过驱动器件阵列处理形成与薄膜晶体管连接的像素电极,用于根据通过薄膜晶体管所提供的信号来驱动液晶层。在步骤S104,通过滤色器处理在上基板3上形成用于再现色彩的R、G和B滤色器层以及公共电极。在步骤S102和S105,在下基板5和上基板3上形成取向层。然后,分别对各取向层进行磨擦,以引起液晶层7的液晶分子的表面锚定(anchoring)(即,预倾角和取向方向)。在步骤S103,在下基板5上散布隔块,用于维持下基板5和上基板3之间的均匀单元间隙。在步骤S106,沿上基板3的外部印刷密封剂。在步骤S107,通过压合将下基板5和上基板3组装在一起。下基板5和上基板3都由玻璃基板制成,并且包括多个单位显示板区域,在该单位显示板区域上形成有驱动器件和滤色器层。在步骤S108,将组装好的上玻璃基板3和下玻璃基板5切割成单位显示板。在步骤S109,通过液晶注入孔将液晶材料注入在单位显示板的上基板3和下基板5之间形成的间隙中。通过密封该液晶注入孔而完成充注好的单位显示板。在步骤S110,对充注和密封好的单位显示板进行测试。图3是用于制造根据现有技术的LCD器件的液晶注入系统的示意图。在图3中,将容纳有液晶材料14的容器12放置在真空室10中,并且将液晶显示板1设置在容器12的上侧。然后,将真空室10连接到真空泵(未示出),以在真空室10内维持预定的真空/压力状态。此外,在真空室10中安装有液晶显示板移动装置(未示出),用于将液晶显示板1从容器12的上侧移动至液晶材料14的表面,从而使液晶显示板1的注入孔16与液晶材料14接触。因此,通常将该方法称为液晶浸渍注入法。在液晶显示板1的注入孔16与液晶材料14的表面接触的状态下,当通过向真空室10中注入氮气(N2)而使真空室10中的真空/压力水平降低时,通过液晶显示板1之中的真空/压力水平和真空室10中的真空/压力水平之间的压力差将液晶材料14通过注入孔16注入到液晶显示板1中。在液晶材料14完全充入液晶显示板1中后,利用密封剂将注入孔16密封以将液晶材料14密封在液晶显示板1中。因此,将该方法称为真空注入法。然而,在液晶浸渍注入法和/或真空注入法中存在几个问题。首先,液晶材料14注入到液晶显示板1的总时间相对较长。通常,液晶显示板1中的驱动器件阵列基板和滤色器基板之间的间隙相对较窄,即,几个微米。因此,每单位时间只有相对小量的液晶材料14注入到液晶显示板1中。例如,将液晶材料14完全注入到一个15英寸的液晶显示板大约需要8个小时,因此降低了生产效率。其次,在液晶注入法中增大了液晶材料14的耗费。实际上仅将容器12中的少量液晶材料14注入液晶显示板1。因此,在将液晶显示板1装进真空室10的过程中,未使用的液晶材料14曝露于大气或者某种气体,从而污染了液晶材料14。因此,在将液晶材料14注入多个液晶显示板1之后必须将任何剩余的液晶材料14丢弃,从而增加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分注装置,用于直接地将液晶分注在包括至少一个液晶板的大面积的玻璃基板之上。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分注装置,用于通过在壳体的底部安装一透明窗口而容易地检测在液晶排放泵中所含有的蒸气,从而防止液晶显示器件的劣化。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分注装置,通过在壳体的底部安装底盖以单独地安装该壳体、并且通过在该底盖上安装一窗口,从而可以容易地检测并且去除剩余液晶。为达到这些和其他的优点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如本文所实施和广义说明的,提供了一种液晶排放泵,包括壳体;形成在该壳体的底部的透明窗口;容纳在该壳体中的缸体;插入该缸体中并在其底部的特定区域具有槽的活塞,用于通过转动和上下移动来吸入并且排出液晶;以及,吸入口和排出口,用于随着活塞的运动而相应地吸入和排出液晶。将形成在活塞上的杆可转动地固定在一旋转部件的孔中,从而随着旋转部件的转动而相应地转动和上下运动,由此吸入和排出液晶。通过在壳体上安装窗口,可以容易地验证在液晶排放泵中所产生的蒸气,从而可以防止由液晶的不精确分注而导致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劣化。单独地将底盖接合到壳体的底部,从而可以通过将底盖与壳体分离而简单地去除残留在壳体中的液晶。为了实现这些和其他的优点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如本文所实施和广义说明的,提供了一种液晶分注装置,包括容器,其中容纳有液晶;液晶排放泵,用于吸入并且排放容器中所容纳的液晶;以及喷嘴,用于把从该排放泵排出的液晶分注到基板上。所述液晶排放泵包括缸体;插入该缸体中并在底部的一定区域具有槽的活塞,用于通过转动和上下运动而相应地吸入并排出液晶;吸入口和排出口,用于随着该活塞的运动而相应地吸入和排出液晶;以及容纳该缸体和活塞的壳体,在该壳体的底部具有一透明窗口。通过以下的详细说明,结合附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特点和优点。附图说明附图帮助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并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这些附图中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LCD)器件的剖面图;图2是根据现有技术的LCD器件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用于制造根据现有技术的LCD器件的液晶注入系统的示意图;图4是由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液晶分注方法所制造的LCD器件的剖面图;图5是利用液晶分注方法制造LCD器件的方法的流程图;图6是该液晶分注方法的基本原理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液晶分注器的透视图;图8是根据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分注装置,包括:容纳液晶的容器;排放泵,用于吸入并且排出在所述容器中容纳的液晶,所述排放泵包括:缸体;活塞,所述活塞插入所述缸体中,并且在其下部的特定区域具有槽,所述活塞用于通过转动和上下运动来吸入和排出液晶;吸入口 和排出口,用于随着活塞的运动而相应地吸入和排出液晶;以及容纳所述缸体和所述活塞的壳体,并且在所述壳体的下部具有透明窗口;以及喷嘴,用于将所述排放泵排出的液晶分注到基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宰圭郭洙珉孙海晙安满镐金埈煐
申请(专利权)人:LG飞利浦LCD有限公司TOPENGINEERING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