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动管路连接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2967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动管路连接固定结构,包括制动硬管接头、制动软管接头,以及设于制动硬管接头和制动软管接头之间的减震组件和安装支架,所述制动硬管接头的下端部穿过减震组件,与穿过安装支架的制动软管接头其上端螺纹连接,且二者内部连通;所述制动硬管接头上部配置有上限位件,所述制动软管接头的下部配置有下限位件;所述减震组件的上部与上限位件接触,减震组件的下部与安装支架抵接;所述安装支架的下表面与下限位件接触;所述减震组件包括U型夹和隔震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专利技术外部的震动通过U型夹的弹性形变执行一级减震,而后再通过隔震环的作用实现制动软管接头向制动硬管接头轴向的二级减震。向制动硬管接头轴向的二级减震。向制动硬管接头轴向的二级减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动管路连接固定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械连接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制动管路连接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制动管路是用来连接ESC(电子稳定控制系统)和卡钳的重要结构,起到传递液压的作用。现有的制动管路主要由制动硬管和制动软管组成,制动硬管是刚性管路,一般固定在车身上;制动软管是柔性管路,受车辆行驶过程的激励而振动,若两者接头固定不好,可能导致力矩衰减、接头脱落、制动液渗漏的问题,所以两者的接头连接固定结构非常重要。
[0003]现有技术中已有相关的用于连接制动硬管和制动软管的连接结构,如中国专利CN201621169688.7公开了一种制动管路连接结构,通过弹性夹片设置于制动硬管与车身支架之间,弹性夹片的第一端与制动硬管相接触,弹性夹片的第二端与车身支架相接触,并且第二端在制动软管与制动硬管的连接过程中产生形变,使得制动软管与车身支架相抵顶,有效地防止了制动软管与制动硬管之间出现脱落的情况。但这种连接结构无隔振、防止力矩衰减的作用。中国专利CN201720319985.3也公开了一种制动管路固定结构,包括支架、软管接头、制动硬管和支撑件,支架上设有固定通孔,软管接头上设有凸台,软管接头的一端穿过固定通孔并与制动硬管连接,且凸台抵靠于支架的一侧,支撑件的一端连接于制动硬管,支撑件另一端抵靠于支架的远离凸台的另一侧。但这种连接结构采用支撑件连接于制动硬管上,而支撑件面向支架的一侧为悬空设置,在装配过程中,支撑件将与螺母一同旋转,不具备防转功能;同时亦仅为制动管路提供一级减震,抗震能力差。<br/>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尘且减震效果好的制动管路连接固定结构。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制动管路连接固定结构,包括制动硬管接头、制动软管接头,以及设于制动硬管接头和制动软管接头之间的减震组件和安装支架,所述制动硬管接头的下端部穿过减震组件,与穿过安装支架的制动软管接头其上端螺纹连接,且二者内部连通;所述制动硬管接头上部配置有上限位件,所述制动软管接头的下部配置有下限位件;所述减震组件的上部与上限位件接触,减震组件的下部与安装支架抵接;所述安装支架的下表面与下限位件接触。
[0006]按上述方案,所述减震组件包括U型夹和隔震环,所述U型夹倒置,其上部闭合下部开口;所述U型夹的上部闭合段与上限位件接触,且开设有用于制动硬管接头下端穿过的第一通孔;U型夹的下部开口两端均与安装支架接触;所述隔震环设于U型夹内,且其上表面与U型夹闭合段接触,隔震环的下表面与制动软管接头的上端面紧贴。
[0007]按上述方案,所述U型夹的两侧开设有第一工艺开孔与第二工艺开孔。
[0008]按上述方案,所述制动硬管接头包括管路一和螺母一,管路一的下端开设有与制动软管接头相连的第一外螺纹;所述螺母一包括螺帽和螺柱,所述螺帽设于管路一上,所述
螺柱开设有用于管路一穿过的通孔;所述螺帽为限制减震组件轴向移动的上限位件。
[0009]按上述方案,所述制动软管接头包括接头主体,所述接头主体的外壁与安装支架上的第二通孔相适配;接头主体的内部开设有与第一外螺纹适配的第一内螺纹;所述接头主体的下部设有凸环,凸环为限制安装支架轴向移动的下限位件。
[0010]按上述方案,所述制动管路连接固定结构还增设有防尘帽,所述防尘帽套设于制动硬管接头的下部;所述U型夹的下部开口两端与防尘帽的外壁相连,所述隔震环的下表面与防尘帽的顶部相连。
[0011]按上述方案,所述防尘帽包括帽体和隔震垫,所述隔震环构成隔震垫,位于帽体的顶部,且二者通过周向间隔布置的若干连接筋相连;帽体外径大于U型夹的第一通孔直径,避免运输过程中U型夹脱出;帽体的外周沿轴向延伸形成若干加强筋;装配后连接筋断裂,帽体取出,隔震垫作为隔震环与制动硬管接头相连。
[0012]按上述方案,所述U型夹采用碳素弹簧钢制作,且其表面Geomet处理。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连接固定结构外部的震动通过U型夹的弹性形变执行一级减震,而后再通过隔震环的作用实现制动软管接头向制动硬管接头轴向的二级减震。
[0014]2、本专利技术中,防尘帽在装配前与制动硬管接头、U型夹共同固定呈一体设置,制动硬接头中管体的部分、第一顶面、第一锥面以及螺母一中螺杆形成的第一外螺纹、与第二底面的部分均密封保护于防尘帽的帽体内,用于保护制动硬管接头并在运输过程中可有效防止杂质进入制动硬管接头,防尘效果好。
[0015]3、防尘帽在准备装配时,帽体与隔震垫能够被折断,从而将制动硬管及螺母一中与制动软管接头配合的部分外露,而此时隔震垫仍然保留于装配槽内;进而在装配过程中,制动软管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配接于第一外螺纹外,与制动硬管接头对接;旋转螺母一向靠近U型夹方向靠近,并压紧U型夹与隔震环;U型夹下设置有隔震环,增强了U型夹与螺母一的阻尼,具有防止U型夹转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施例的剖分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实施例的拆分示意图。
[0019]图4为本实施例中防尘帽与制动硬管接头的连接示意图。
[0020]图5为本实施例中制动硬管接头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实施例中U型夹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实施例中防尘帽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本实施例中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9为本实施例中制动软管接头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描述。
[0026]如图1~3所示的一种制动管路连接固定结构,包括制动硬管接头1、制动软管接头
6,以及设于制动硬管接头1和制动软管接头6之间的减震组件和安装支架5,所述制动硬管接头1的下端部穿过减震组件,与穿过安装支架5的制动软管接头6其上端螺纹连接,且二者内部连通;所述制动硬管接头1上部配置有上限位件,所述制动软管接头6的下部配置有下限位件66;所述减震组件的上部与上限位件接触,减震组件的下部与安装支架5抵接;所述安装支架5的下表面与下限位件66接触。
[0027]优选地,所述减震组件包括U型夹2和隔震环4,所述U型夹2倒置,其上部闭合下部开口;所述U型夹2的上部闭合段与上限位件接触,且开设有用于制动硬管接头1下端穿过的第一通孔24;U型夹2的下部开口两端均与安装支架5接触;所述隔震环4的上表面与U型夹2闭合段接触,隔震环4的下表面与制动软管接头6的上端面紧贴。本专利技术中,所述U型夹2的第一通孔24孔径大于制动硬管接头1其下端外径,实现正常装配,避免卡滞。
[0028]优选地,所述U型夹2的两侧开设有第一工艺开孔25与第二工艺开孔26。所述U型夹2采用碳素弹簧钢S70CM制作,且其Geomet表面处理,以提供管路轴向力,满足防腐要求。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动管路连接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动硬管接头、制动软管接头,以及设于制动硬管接头和制动软管接头之间的减震组件和安装支架,所述制动硬管接头的下端部穿过减震组件,与穿过安装支架的制动软管接头其上端螺纹连接,且二者内部连通;所述制动硬管接头上部配置有上限位件,所述制动软管接头的下部配置有下限位件;所述减震组件的上部与上限位件接触,减震组件的下部与安装支架抵接;所述安装支架的下表面与下限位件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管路连接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包括U型夹和隔震环,所述U型夹倒置,其上部闭合下部开口;所述U型夹的上部闭合段与上限位件接触,且开设有用于制动硬管接头下端穿过的第一通孔;U型夹的下部开口两端均与安装支架接触;所述隔震环上表面与U型夹闭合段接触,隔震环的下表面与制动软管接头的上端面紧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管路连接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夹的两侧开设有第一工艺开孔与第二工艺开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管路连接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硬管接头包括管路一和螺母一,管路一的下端开设有与制动软管接头相连的第一外螺纹;所述螺母一包括螺帽和螺柱,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世荣解洪江陈浪闫涛卫蔡静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