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装置的限位及固定组件和人工听觉脑干植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2646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植入装置的限位及固定组件和人工听觉脑干植入装置,植入装置的限位及固定组件包括位于颅内部分的植入电极、颅外部分的植入体、以及两者之间的连接导线,植入体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定位件;连接导线上套设有可沿连接导线滑动的限位件;限位件自连接导线接触侧向连接导线外延伸依次包括弹性保护内层、固定外层及固定网;连接导线上还设有与限位件相配合的限位标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填补了现有ABI装置并无针对植入体而专门设计的固定方式的空缺。另一方面降低了因植入体固定不牢导致移位而可能产生的安全风险,且有利于提高手术效果;再者固定装置成本低廉,操作简易。操作简易。操作简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植入装置的限位及固定组件和人工听觉脑干植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植入装置的限位及固定组件和人工听觉脑干植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听觉脑干植入(auditory brainstem implant,ABI)绕开病变的内耳和听神经,将电极植入第四脑室侧隐窝脑干表面,通过将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直接刺激脑干耳蜗核复合体,使不能行人工耳蜗植入的患者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听觉。
[0003]听觉脑干植入装置的核心部件主要有外机部分和植入部分。外机包括麦克风、言语处理器和经皮发送器线圈;植入部分包括了颅外部分的植入体和颅内部分的植入电极。
[0004]ABI有效重建听觉的关键在于精确定位蜗核并良好地固定于其表面。术中蜗核的定位需根据解剖标志进行初步判定,并进一步通过电生理检测以实现更精确的定位。植入电极需要良好的固定于定位的脑干蜗核处,才能实现最佳的手术效果。若电极发生位移,则会导致ABI失效,甚至影响患者的人身安全(电极误刺激其他神经核团,如迷走等,引起心跳骤停;若植入体发生移位,则会出现皮瓣并发症。但现有的ABI并无针对上述情况而专门设计的固定方式,临床上仅将用止血材料将电极阵列上与蜗核附近作简单压迫固定,或通过纤维蛋白胶等生物胶进行加强固定。但实际应用却发现,手术缝合脑膜、或肌瓣时有时会误碰导线,而引起植入电极的移位,因此需要有一种装置能妥善地将电极线固定限位与脑膜上(引用限位器固定于导线合适的部位,限位网固定于脑膜)。此外,脑脊液皮下漏是颅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而皮下的积液亦引起埋入皮下、颅骨表面植入体移位,因此,植入体亦需要一种固定装置,以防在出现皮下积液时仍能紧密贴合于颅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对现有装置的结构优化,通过在植入体上设置的定位件以及在连接导线靠近植入体一端设置限位件实现对植入体以及植入电极进行术中的限位与固定,最终提高ABI装置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植入装置的限位及固定组件,包括位于颅内部分的植入电极、颅外部分的植入体、以及设于所述植入电极和植入体之间的连接导线,所述植入体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定位件;所述连接导线上套设有可沿连接导线滑动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自连接导线接触侧向连接导线外延伸依次包括弹性保护内层、固定外层及固定网;所述连接导线上还设有与限位件相配合的限位标识。
[000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导线的外径为0.5~3mm。
[000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件包括设于植入体上的螺孔板和与螺孔板相配合的螺钉。
[000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各所述定位件对称的分布于植入体边缘。
[00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弹性保护内层的内径与所述连接导线
的外径相配合;所述弹性保护内层的内径为0.7~3.2mm,外径为1.7~4.2mm。
[00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外层的内径与所述弹性保护内层的外径相配合;所述固定外层的内径为1.7~4.2mm,外径为2.7~5.2mm。
[00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保护内层的材质为硅胶。
[00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外层的材质为金属。
[00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保护内层、固定外层厚度均为2~5mm。
[00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网的厚度为为1~2mm。
[001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网的面积不小于2cm2。
[001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标识上设有颜色或刻度。
[0018]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人工听觉脑干植入装置,包括本技术所述的植入装置的限位及固定组件。
[0019]本技术的植入装置的限位及固定组件和人工听觉脑干植入装置,填补了现有ABI装置并无针对植入体而专门设计的固定方式的空缺。另一方面降低了因植入体固定不牢导致移位而可能产生的安全风险,且有利于提高手术效果;再者固定装置成本低廉,操作简易。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植入装置的限位及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中限位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元件标号说明:
[0023]1ꢀꢀꢀꢀꢀꢀꢀꢀꢀꢀꢀꢀꢀꢀꢀꢀꢀꢀ
植入电极
[0024]2ꢀꢀꢀꢀꢀꢀꢀꢀꢀꢀꢀꢀꢀꢀꢀꢀꢀꢀ
植入体
[0025]3ꢀꢀꢀꢀꢀꢀꢀꢀꢀꢀꢀꢀꢀꢀꢀꢀꢀꢀ
连接导线
[0026]4ꢀꢀꢀꢀꢀꢀꢀꢀꢀꢀꢀꢀꢀꢀꢀꢀꢀꢀꢀ
定位件
[0027]5ꢀꢀꢀꢀꢀꢀꢀꢀꢀꢀꢀꢀꢀꢀꢀꢀꢀꢀꢀ
限位件
[0028]51
ꢀꢀꢀꢀꢀꢀꢀꢀꢀꢀꢀꢀꢀꢀꢀꢀꢀꢀ
弹性保护内层
[0029]52
ꢀꢀꢀꢀꢀꢀꢀꢀꢀꢀꢀꢀꢀꢀꢀꢀꢀꢀ
固定外层
[0030]53
ꢀꢀꢀꢀꢀꢀꢀꢀꢀꢀꢀꢀꢀꢀꢀꢀꢀꢀ
固定网
[0031]6ꢀꢀꢀꢀꢀꢀꢀꢀꢀꢀꢀꢀꢀꢀꢀꢀꢀꢀꢀ
限位标识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5]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36]如图1~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植入装置的限位及固定组件,包括位于颅内部分的植入电极1、颅外部分的植入体2、以及设于所述植入电极1和植入体2之间的连接导线3,连接导线3应用时贯穿颅内外。更具体的,应用时,例如植入电极1位于脑干蜗核处,植入体2位于颞骨或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入装置的限位及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颅内部分的植入电极(1)、颅外部分的植入体(2)、以及设于所述植入电极(1)和植入体(2)之间的连接导线(3),所述植入体(2)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定位件(4);所述连接导线(3)上套设有可沿连接导线(3)滑动的限位件(5);所述限位件(5)自连接导线接触侧向连接导线外延伸依次包括弹性保护内层(51)、固定外层(52)以及固定网(53);所述连接导线(3)上还设有与限位件(5)相配合的限位标识(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装置的限位及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导线的外径为0.5~3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装置的限位及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4)包括设于植入体(2)上的螺孔板和与所述螺孔板相配合的螺钉。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装置的限位及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定位件(4)对称的分布于所述植入体(2)边缘。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装置的限位及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保护内层(51)的内径与所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皓贾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