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度渐变的S形条形泡罩脱硫塔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9476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度渐变的S形条形泡罩脱硫塔盘装置,包括至少一个U型支撑件和塔盘,所述U型支撑件固定安装于吸收塔内,所述U型支撑件设有U型槽;所述塔盘垂直安装于所述U型支撑件的上方,且塔盘由多个截面呈横向S形的条形板体并列排布而成,相邻板体间的S形端部相互交错并间隔设置,该间隔构成中间通道;所述板体端部位于烟气进气口的两侧配置气体密封板;各条形板体的S形顶部平齐;沿塔盘内壁向塔盘中心方向上依次布置的各条形板体,S形高度逐渐增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塔盘装置不会发生局部浆液液位超过S性端部上缘而溢流;塔盘内气液混合均匀,有效提高塔盘脱硫除尘整体效率,减少颗粒态重金属的排出。属的排出。属的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度渐变的S形条形泡罩脱硫塔盘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脱硫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高度渐变的S形条形泡罩脱硫塔盘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烟气脱硫技术多采用空塔穿流喷淋技术,一方面喷淋浆液直接落入塔底浆池,不能分段收集分段吸收,浆液pH值没有梯度,当反应趋向平衡点时脱硫效率难以再提高;另一方面,喷淋洗涤对烟气中的细小粉尘,特别是PM2.5及以下细小粉尘,除尘效率很低,而且,高速烟气还会将喷淋喷嘴喷出的细小液滴带走,这部分细小液滴所含的石膏也增加了粉尘排放浓度。
[0003]随着国家出台《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加强对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部署,燃煤电厂作为重要的重金属排放源,尤其对于挥发性较强的Hg和半挥发性的Se、As等易于在烟气中富集的重金属有着急迫的控制技术需求。由于HgO在水中的溶解度较高,湿法脱硫塔具备一定的协同脱除重金属Hg的能力,但是针对其它Se、As等重金属协同脱除的研究较少,当前脱硫塔并未包含针对性内件优化设计。
[0004]S形条形泡罩脱硫除尘塔盘由于具备气液分离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局部吸收浆液的pH值,具备强化对酸性SeO2、As2O3、As2O5等物质的吸收的能力,而且喷射态的气液接触方式也有利于提高气液间换热效率,具备对SeO2、As2O3、As2O5等气态物质强化相变冷凝脱除的效果。常规S形条形泡罩板式塔盘适宜作为较低气速、较干净介质、稳定运行工况条件下的气液传质设备,可直接应用于较高气速、悬浮浆液介质、变负荷工况条件下的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0005]中国专利CN205007846U公开了一种S形条形泡罩脱硫除尘塔盘结构,对常规S形条形泡罩塔盘进行了如下改进:1)液体流动方向由传统垂直条形元件方向改为与条形元件方向一致,液体流道更畅通,防止悬浮液体沉积结垢;2)气速范围由常规低于0.8~1.2m/s提高为1m/s~3m/s之间,气液接触状态由鼓泡态转为泡沫态或稳定的喷射态,增大传质面积,提高传质效果,同时防止浆液颗粒沉积;3)调整泡罩各通道比例,由传统的接近等比例关系调整为减少内部通道面积,增大出口通道面积,出口通道面积为内部通道面积的1.5~4倍以上。内部流速提高防止浆液沉积,出口流速降低防止因喷射过高导致雾沫夹带量大。该专利通过对塔盘的改进,能有效适应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较高气速、悬浮浆液介质、变负荷的工况条件,系统可长期稳定运行。但是,该塔盘应用于实际工程时,存在如下情况:塔盘支撑梁在承受塔盘重量、塔盘上浆液重量及支撑梁自身重量荷载条件下发生弯曲变形,由于常规石灰石石膏脱硫塔直径远大于常规化工塔直径,因此脱硫塔内塔盘中部S形条形泡罩水平高度明显低于塔周S形条形泡罩,高度差达数十毫米。这种情况导致三个问题:1)塔周边S形条形泡罩还未达到设计液位时,塔中部S形条形泡罩液位已超过溢流液位,浆液发生溢流;2)由于塔中部S形条形泡罩液位高,气体穿过泡罩时阻力大,大量气体流向阻力小的塔周边泡罩通道,中部泡罩通道因气量小导致浆液搅拌不充分而固体沉积结垢;3)气液分布不均
引起气液混合不充分,导致脱硫除尘效果降低,协同重金属脱除效率不高;4)并未针对Se、As等重金属协同脱除优化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度渐变的S形条形泡罩脱硫塔盘装置,解决现有工程塔直径大引起的中部塔盘浆液溢流、固体沉积及脱硫除尘效率下降等问题。
[0007]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度渐变的S形条形泡罩脱硫塔盘装置,包括至少一个U 型支撑件和塔盘,所述U 型支撑件固定安装于吸收塔内,所述U型支撑件设有U型槽,U型槽开设有用于与浆液流出管道连通的出口;所述塔盘垂直安装于所述U型支撑件的上方,且塔盘由多个截面呈横向S形的条形板体并列排布而成,相邻板体间的S形端部相互交错并间隔设置,该间隔构成中间通道;所述条形板体向下的开口构成烟气进气口,所述条形板体向上的开口构成烟气出气口;所述板体端部位于烟气进气口的两侧配置气体密封板;各条形板体的S形顶部平齐;沿塔盘内壁向塔盘中心方向上依次布置的各条形板体,S形高度逐渐增大。
[0008]按上述方案,相邻S形高度增大值为U型支撑件长度的1/1000~1/500。
[0009]按上述方案,各S形端部上缘位于同一水平高度;相邻两个条形板的S形中,前一S形端部上缘与后一S形顶部的顶部间隙不变。
[0010]按上述方案,各S形端部下缘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沿塔盘内壁向塔盘中心方向上,前一S形端部下缘与后一S形底部的底部间隙逐渐增大。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2]1、沿塔盘内壁向塔盘中心方向上依次布置的各条形板体,S形高度逐渐增大,S形端部上缘保持同一水平高度,浆液不会发生局部液位超过端部上缘而溢流;S形端部下缘保持同一水平高度,塔截面气体穿过S形塔盘时克服的液体阻力相同,气体在整个塔截面均匀分布,不会发生塔中部无气体穿过而造成降液固体沉积的现象,且气液混合均匀,有效提高塔盘脱硫除尘整体效率,减少颗粒态重金属的排出;
[0013]2、高度渐变的S形条形泡罩塔盘优化了气液传质效率,对酸性SeO2、As2O3、As2O5等物质的吸收效果更佳,而且该结构在中心区域承载的吸收浆液更多,进一步增加了塔盘的换热温差,提高了换热效率,对SeO2、As2O3、As2O5等气态物质也具有很好的相变冷凝脱除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施例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0016]图3为本实施例的整体布置示意图。
[0017]图4为本实施例中条形板体端部的气体密封板示意图。
[0018]图5为本实施例中的气体通道示意图。
[0019]图中,1—塔盘,2—吸收塔,3—U型支撑件,4—气体密封板,5—S形端部上缘,6—S形顶部,7—S形底部,8—条形板体,9—S形端部下缘,10—底部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描述。
[0021]如图1~3所示的一种高度渐变的S形条形泡罩脱硫塔盘装置,包括至少一个U 型支撑件3和塔盘1,所述U 型支撑件3固定安装于吸收塔2内,所述U型支撑件3设有U型槽,U型槽开设有用于与浆液流出管道连通的出口;
[0022]所述塔盘1垂直安装于所述U型支撑件3的上方,且塔盘1由多个截面呈横向S形的条形板体8并列排布而成,相邻板体间的S形端部相互交错并间隔设置,该间隔构成中间通道;所述条形板体8向下的开口构成烟气进气口,所述条形板体8向上的开口构成烟气出气口;所述板体端部位于烟气进气口的两侧配置气体密封板4;
[0023]各条形板体8的S形顶部6平齐;沿塔盘内壁向塔盘中心方向上依次布置的各条形板体8,S形高度逐渐增大,也即,沿塔盘内壁向塔盘中心方向上依次布置的各S形高度逐渐增大,S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度渐变的S 形条形泡罩脱硫塔盘装置,包括至少一个U型支撑件和塔盘,所述U 型支撑件固定安装于吸收塔内,所述U 型支撑件设有U型槽,U型槽开设有用于与浆液流出管道连通的出口;所述塔盘垂直安装于所述U 型支撑件的上方,且塔盘由多个截面呈横向S 形的条形板体并列排布而成,相邻板体间的S形端部相互交错并间隔设置,该间隔构成中间通道;所述条形板体向下的开口构成烟气进气口,所述条形板体向上的开口构成烟气出气口;所述板体端部位于烟气进气口的两侧配置气体密封板;其特征在于,各条形板体的S 形顶部平齐;沿塔盘内壁向塔盘中心方向上依次布置的各条形板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轶韩长民陈超丁后亮薛菲汪俊平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凯迪电力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