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RTO用切换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0340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9
本技术涉及一种RTO用切换阀,包括阀体、阀板组、驱动轴和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气缸、主传动杆、连杆;气缸安装于阀体上,气缸的输出端与主传动杆的中部铰接;主传动杆一端与阀体铰接、另一端与连杆铰接,通过主传动杆传递气缸驱动力,放大行程后传输给连杆;连杆与驱动轴同轴设置,连杆一端与主传动杆铰接、另一端与驱动轴连接,通过连杆传递驱动力带动驱动轴移动;驱动轴的另一端与阀板组连接。本技术改变气缸驱动方式,附加了一个杠杆装置,采用短行程、大推力的气缸驱动大行程的阀板组,缩短行程过程的时间,采用经过设计的一系列不同大小和厚度的圆板组成的柔性阀板组,阀板组采用类似板簧的原理,具有良好的阻尼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vocs处理,具体涉及一种rto用切换阀。


技术介绍

1、在vocs(挥发性有机物)处理设备中,两室rto(蓄热式热力焚化炉)以运用广泛、处理效率高、成本相对较低得到广泛运用。采用两室rto处理方案时候,切换阀的性能对rto装置处理能力、适用范围造成直接影响。

2、目前切换阀主要采用气缸直驱,阀板采用单阀板的方案,如图1所示。标准气缸的活塞运动速度一般在50~500mm/s的范围内,如果高于500mm/s时,气缸密封圈的摩擦生热加剧,加速密封圈磨损,造成漏气、气缸寿命缩短等问题。再考虑到初始和终止所需要的时间,目前切换阀的一个动作行程为2~3s,而在正常工况下,通过切换阀的气体流速为20m/s,这样在切换过程中,就有大量废气未经过rto的处理而直接排放到大气,影响vocs的处理效率,而为了减少切换时间过长造成的效率损失,往往会把阀门行程压缩到一个较小的行程,这就造成了气体通过阀门的节流面积的减小,造成切换阀的阻力往往偏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切换阀动作时间受限于直驱气缸线速度限制以及高速切换的阀板停止时冲力力过大的问题,提供一种rto用切换阀,它可以减少切换阀动作时间,并能减少切换阀阻力。

2、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rto用切换阀,包括阀体、阀板组、驱动轴和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气缸、主传动杆、连杆;所述气缸安装于所述阀体上,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主传动杆的中部铰接;所述主传动杆一端与所述阀体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杆铰接,通过所述主传动杆传递气缸驱动力,放大行程后传输给所述连杆;所述连杆与所述驱动轴同轴设置,连杆一端与所述主传动杆铰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轴连接,通过所述连杆传递驱动力带动所述驱动轴移动;所述驱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阀板组连接。

4、上述方案中,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用于限定所述驱动轴沿其轴向运动。

5、上述方案中,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分别布置于所述驱动轴上下两侧的两排滚轮,实现对中间的驱动轴进行导向。

6、上述方案中,所述气缸布置于所述驱动轴的下方,气缸与阀体铰接;所述主传动杆与连杆呈一定夹角设置,二者不共线。

7、上述方案中,所述主传动杆的行程变比为1:1.1~1:6。

8、上述方案中,所述气缸采用短行程、大推力快速动作气缸,一个动作时间为0.3~0.6s。

9、上述方案中,所述阀板组是由若干不同直径和厚度的阀板固定相连组合而成的叠片结构。

10、上述方案中,所述阀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11、上述方案中,所述阀体内的阀座与所述阀板的接触面设计为圆弧面。

12、上述方案中,所述阀板组包括位于中间的阀板,以及位于中间阀板两侧且对称布置的若干阀板,中间阀板直径最大、厚度最小并与阀座接触,两侧阀板直径递减、厚度递增。

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4、本技术改变气缸驱动方式,附加了一个杠杆装置,采用短行程、大推力的气缸驱动大行程的阀板组,缩短行程过程的时间,可将原rto切换阀动作时间由2~3s减少为0.3~0.6s,提高rto系统效率。

15、采用经过设计的一系列不同大小和厚度的圆板组成的柔性阀板组,阀板组采用类似板簧的原理,具有良好的阻尼效果。

16、阀板组与阀座采用接触弧处理,把末端阀板变形行程由滑动摩擦变动为滚动摩擦,减小阻力的同时,提高阀板和阀座的使用寿命。

17、通过上述措施,可以大大降低行程末端的冲击力,提高机械寿命,因此可以减少气缸初始和和终止缓冲的时间,进而降低整体切换时间。

18、本技术的切换阀可以实现较大行程,在减少切换阀阻力的同时,为后期大风量vocs系统采用单体rto提供可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RTO用切换阀,包括阀体、阀板组、驱动轴和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气缸、主传动杆、连杆;所述气缸安装于所述阀体上,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主传动杆的中部铰接;所述主传动杆一端与所述阀体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杆铰接,通过所述主传动杆传递气缸驱动力,放大行程后传输给所述连杆;所述连杆与所述驱动轴同轴设置,连杆一端与所述主传动杆铰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轴连接,通过所述连杆传递驱动力带动所述驱动轴移动;所述驱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阀板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TO用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用于限定所述驱动轴沿其轴向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RTO用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分别布置于所述驱动轴上下两侧的两排滚轮,实现对中间的驱动轴进行导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TO用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布置于所述驱动轴的下方,气缸与阀体铰接;所述主传动杆与连杆呈一定夹角设置,二者不共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TO用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传动杆的行程变比为1:1.1~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TO用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采用短行程、大推力快速动作气缸,一个动作时间为0.3~0.6s。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TO用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板组是由若干不同直径和厚度的阀板固定相连组合而成的叠片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RTO用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RTO用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内的阀座与所述阀板的接触面设计为圆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RTO用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板组包括位于中间的阀板,以及位于中间阀板两侧且对称布置的若干阀板,中间阀板直径最大、厚度最小并与阀座接触,两侧阀板直径递减、厚度递增。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rto用切换阀,包括阀体、阀板组、驱动轴和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气缸、主传动杆、连杆;所述气缸安装于所述阀体上,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主传动杆的中部铰接;所述主传动杆一端与所述阀体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杆铰接,通过所述主传动杆传递气缸驱动力,放大行程后传输给所述连杆;所述连杆与所述驱动轴同轴设置,连杆一端与所述主传动杆铰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轴连接,通过所述连杆传递驱动力带动所述驱动轴移动;所述驱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阀板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to用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用于限定所述驱动轴沿其轴向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rto用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分别布置于所述驱动轴上下两侧的两排滚轮,实现对中间的驱动轴进行导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to用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布置于所述驱动轴的下方,气缸与阀体铰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辉朱易萌张轶韩长民冯威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凯迪电力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