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板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9051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板和显示装置,能防止端子周围导电层的剥离的发展。该显示板的特征在于,包括从端子向外侧延伸的导电层,该导电层在沿着延伸方向的2个端面,交替地设有从一个端面向另一个端面的方向延伸的切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显示图像或视频的显示装置,有液晶显示装置。上述液晶显示装置,是具有在2块基板之间填充有液晶材料的液晶显示板的显示装置,广泛应用于例如便携式电话终端的显示器、电视、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的显示器等。上述液晶显示板,例如在一块基板上以阵列状设有TFT元件,在另一块基板设有滤色片(colour filter)。此时,以阵列状设有上述TFT元件的TFT基板中,在玻璃基板等透明基板上,形成有用于设置上述TFT元件的栅极布线、源极布线、以及漏极布线等。此时,上述栅极布线、源极布线集中到上述透明基板的端部引出。上述TFT基板,通常采用尺寸比上述液晶显示板所需要的外形大的透明基板进行制造,最后再与上述液晶显示板所需要的外形尺寸一致地切出。另外,在制造上述TFT基板时,有时在例如曝光工序等中带电,而发生损坏所形成的TFT元件的静电击穿。因此,在上述TFT基板的制造过程中,使在上述透明基板的端部集线引出的布线在切出区域的外部短路、接地。并且,在最后切出时,也切断上述布线以使其电独立。此时,在上述透明基板的端部,除设置上述布线之外,有时也设置例如用于防止上述静电击穿的虚设(dummy)的金属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4973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上述TFT基板的端部集线引出的布线等的导电层,与例如安装有驱动IC的TCP(Tape Carrier Package)或COF(Chip On Film)的外引线电连接。在上述TFT基板的端部集线引出的布线与上述TCP或COF的外引线,例如用ACF(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进行电连接,但此时容易发生由错位等导致的连接不良。在发生了上述错位等连接不良时,可以考虑进行这样的修复作业一旦摘下上述TCP或COF,将上述布线的表面净化后重新连接上述TCP或COF的外引线。在除去上述ACF时,将施加摩擦和外力,但是,由此,在上述布线的端部发生剥离时,该剥离发展到与上述TCP或COF的外引线相连接的连接部,将发生与上述外引线的连接不良。尤其是上述布线或导电层到达上述TFT基板的端面、成为暴露于端面的状态时,将容易发生剥离。另外,上述问题不仅产生在上述液晶显示板的TFT基板,也产生在相同结构的显示板的基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端子周围的导电层或布线剥离的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目的和新特点,将通过本说明书的记述及附图而变得清楚。本专利技术的显示板和显示装置的结构例如下。(1)一种显示板,包括从端子向外侧延伸的导电层,该导电层在沿着延伸方向的2个端面,交替地设有从一个端面向另一端面的方向延伸的切口。(2)在上述结构例(1)中,在从上述导电层的第1端面向第2端面的方向延伸的切口、和在从上述导电层的第2端面向第1端面的方向延伸的切口,在上述导电层的延伸方向上错开,并在宽度方向上重叠。(3)在上述结构例(2)中,上述切口,在相对上述导电层的延伸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4)在上述结构例(2)或(3)中,上述导电层的延伸方向与上述切口延伸的方向所成的角为从30度到150度。(5)在上述结构例(2)至(4)中的任意一项中,上述导电层由2种导体层叠而成,上述切口设置在上述2种导体中。(6)在上述结构例(2)至(4)中的任意一项中,上述导电层由2种导体层叠而成,上述切口设置在上述2种导体中的任一者中。(7)在上述结构例(1)至(6)中的任意一项中,上述导电层到达基板的端面。(8)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结构例(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板。本专利技术的显示板,如上述结构例(1)那样,在上述导电层交替地设有在从一个端面向另一端面的方向延伸的切口。因此,例如在上述导电层的端部发生了剥离时,在设有上述切口的区域上述导电层弯曲或切断,因此能防止剥离从此处向前发展。此时,如果将上述切口预先设置于基板的端面和上述TCP或COF的外引线的连接端子部之间,则能防止由上述连接端子部的剥离导致的与外引线的连接不良。另外,如果预先在上述导电层设置切口,则能抑制上述剥离和腐蚀的发展,因此,在如以往的显示板那样的制造过程中,能使上述导电层(布线)在切出区域的外部短路、接地,由此能防止由带电导致的元件的静电击穿。另外,将切口设置于上述导电层时,通过采用上述结构例(2)的结构,能够使上述导电层容易弯曲或容易切断。另外,此时,优选的是,上述导电层的切口如上述结构例(3)那样,设置在相对上述导电层的延伸方向倾斜的方向。上述切口的方向,也可以是与上述导电层的延伸方向正交的布线宽度方向,例如,如上述结构例(4)那样,上述导电层的延伸方向与上述切口延伸的方向所成的角为从30度到150度即可。另外,上述导电层不需要是例如单一的导体,也可以如上述结构例(5)或上述结构例(6)那样,层叠有2种导体。此时,导体的组合是任意的,例如可以是ITO这样的透明导电体与金属的组合。另外此时,上述切口,既可以如上述结构例(5)那样设有上述2种导体,也可以如上述结构例(6)那样只设有某一种导体。另外,在上述结构例(1)至结构例(6)的显示板的制造过程中,使上述导电层(布线)在切出区域的外部短路、接地时,如上述结构例(7)那样,上述导电层到达基板的端面。此时,上述导电层暴露于基板的端面,特别容易发生剥离和腐蚀。因此,通过设置上述切口抑制剥离和腐蚀,能够提高连接端子部的连接可靠性。另外,如上述结构例(8)那样,在包括上述结构例(1)至(7)的显示板的显示装置中,上述布线的端部在上述显示板的基板端面暴露,因此有时上述布线会被腐蚀。但是,如果像上述结构例(1)至结构例(7)那样设有切口,则能够在设有上述切口的部分抑制上述布线的腐蚀。因此,如果预先在上述基板的端面和上述TCP或COF的外引线的连接部之间设置上述切口,就能够使得难以发生由上述布线与上述外引线的连接部的腐蚀导致的导通不良。以下,对于本专利技术,参照附图并详细说明实施方式(实施例)。另外,在用于说明实施例的所有附图中,对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标以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对其反复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板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是表示显示板整体结构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板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是表示图1中区域L的放大俯视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板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是表示图2的沿A-A’线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板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是说明布线的结构例的图。图5是表示使用了本实施例的显示板的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是显示板和驱动IC的连接部的放大剖视图。图6是用于说明上述实施例的变形例的示意图,是说明切口方向的变形例的图。图7是用于说明上述实施例的变形例的示意图,是说明布线端部的形状的变形例的图。图8是用于说明上述实施例的变形例的示意图,是说明层叠了2种导体的布线时的变形例的图。图9是用于说明上述实施例的变形例的示意图,是说明层叠了2种导体的布线时的变形例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至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板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图1是表示显示板整体结构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图1中区域L的放大俯视图,图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从端子向外侧延伸的导电层,该导电层在沿着延伸方向的2个端面上,交替地设有从一个端面向另一个端面的方向延伸的切口。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杉山里织后藤泰子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