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振动平板管纱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7531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振动平板管纱输送装置,包括振动平板、平板振动电机及控制系统,其特点是:所述振动平板的出口位置设置第一检测传感器、第二检测传感器及第三检测传感器,第三检测传感器高于第二检测传感器,第二检测传感器高于所述第一检测传感器,平板振动电机、第一检测传感器、第二检测传感器及第三检测传感器均由控制系统控制。第一检测传感器、第二检测传感器及第三检测传感器设置在同一立杆上。管纱输送方法中的振动平板振动时间随着管纱厚度的变化而变化。振动盘内的管纱数量均匀,减少管纱之间相互缠绕,避免振动盘出口的堵塞,提高振动盘的管纱输出速度。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还便于在现有托盘式络筒机上进行改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振动平板管纱输送装置
本技术属于纺织设备制造
,涉及托盘式络筒机的改进,具体说是一种振动平板管纱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托盘式自动络筒机是将管纱经过插管生头后自动输送到单锭的自动络筒机,现有托盘式自动络筒机通常包括单锭、大纱库机架、液压缸、大纱库铲车、管纱小车、翻斗、振动平板、平板振动电机、振动盘及振动盘驱动装置。单锭的效率取决于插管的效率和生头的效率,插管的效率又取决于振动盘的管纱输出效率,振动盘的效率又取决于振动平板的管纱输送的均匀性。细纱机落下的管纱储存在管纱小车内,经人工推到大纱库的铲车上,铲车由液压缸驱动向上翻转,纱库内管纱向振动平板上倾倒,会造成振动平板上管纱层前薄后厚,这样就会在振动平板向振动盘内输送管纱时数量不均,造成振动盘管纱数量前后不均。由于振动盘内的管纱数量前后不均,使管纱之间相互缠绕,降低了振动盘的管纱输出速度。如何设计一种振动平板管纱输送装置和管纱输送方法,使振动平板上的管纱层厚度均匀,减少振动盘内的管纱之间相互缠绕,避免振动盘出口的堵塞,提高振动盘的管纱输出速度。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振动平板管纱输送装置,使振动平板上的管纱层厚度均匀,减少振动盘内的管纱之间相互缠绕,避免振动盘出口的堵塞,提高振动盘的管纱输出速度。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还便于在现有托盘式络筒机上进行改造。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振动平板管纱输送装置,包括振动平板、平板振动电机及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振动平板的出口位置设置第一检测传感器、第二检测传感器及第三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三检测传感器高于所述第二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二检测传感器高于所述第一检测传感器,所述平板振动电机、第一检测传感器、第二检测传感器及第三检测传感器均由所述控制系统控制。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检测传感器、第二检测传感器及第三检测传感器设置在同一立杆上。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立杆上下排列设置3个安装长孔,所述立杆侧面上对应每个安装长孔设置连通的螺钉孔,所述第一检测传感器、第二检测传感器及第三检测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对应的安装长孔中,并通过紧固螺钉固定,使所述第一检测传感器、第二检测传感器及第三检测传感器的固定高度可调。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备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技术振动平板振动的时间随着管纱厚度的变化而变化,这样振动盆内的管纱数量就相对比较均匀,管纱之间不会相互缠绕,减少了振动盘出口处的阻塞,减少了故障的发生,提高了插管效率,减轻了挡车工的工作量。2、本技术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还便于在现有托盘式络筒机上进行改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均匀振动盘内管纱的装置中的大纱库翻斗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均匀振动盘内管纱的装置中大纱库翻斗倒纱效果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均匀振动盘内管纱的装置在发生堵塞时处理方式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均匀振动盘内管纱的装置中的振动盘内管纱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为:1、纱库机架;2、液压缸;3、大纱库铲车;4、管纱小车;5、翻斗;6、管纱;7、振动平板;8、振动盘;9、平板振动电机;10、振动盘驱动装置;11、第一检测传感器;12、第二检测传感器;13、第三检测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图4,本技术一种振动平板管纱输送装置的实施例,包括振动平板7、平板振动电机9及控制系统,在上述振动平板7的出口位置设置第一检测传感器11、第二检测传感器12及第三检测传感器13,第三检测传感器13高于第二检测传感器12,第二检测传感器12高于第一检测传感器11,平板振动电机9、第一检测传感器11、第二检测传感器12及第三检测传感器13均上述控制系统控制。振动平板管纱输送装置还包括纱库机架1、液压缸2、大纱库铲车3、管纱小车4、翻斗5、振动盘8及振动盘驱动装置10。进一步地,上述第一检测传感器11、第二检测传感器12及第三检测传感器13设置在同一立杆上。具体而言:在上述立杆上下排列设置3个安装长孔,在立杆侧面上对应每个安装长孔设置连通的螺钉孔,将第一检测传感器11、第二检测传感器12及第三检测传感器13分别安装在对应的安装长孔中,并通过紧固螺钉穿入上述螺钉孔内固定,且使第一检测传感器11、第二检测传感器12及第三检测传感器13的固定高度可调。参见图1-图4,本技术一种上述振动平板管纱输送装置的管纱输送方法的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1)细纱机落下的管纱6储存在管纱小车4内,经人工推到大纱库的铲车3上,铲车3由液压缸2驱动向上翻转,纱库内管纱6向振动平板上倾倒,振动平板7上管纱层前薄后厚;(2)在大纱库翻斗5向振动平板7上倾倒后的初期阶段,振动平板7出口处的管纱6厚度较薄,只触发了第一检测传感器11,当振动盘8内需要管纱6时,由控制系统控制平板振动电机驱动振动平板7的振动时间较长;(3)随着振动平板7上的管纱6逐渐向前移动,振动平板7出口处的管纱6厚度逐渐增加,管纱6就会触发第二检测传感器12,这时振动盘需要管纱6时,由控制系统控制平板振动电机驱动振动平板7振动时间相应减少;(4)在大纱库翻斗5向振动平板7上倾倒后的中期阶段时,振动平板7出口处管纱6厚度就会达到最大,就会触发第三检测传感器13,由控制系统控制平板振动电机驱动振动平板7的振动时间进一步缩短;(5)在大纱库翻斗5向振动平板7上倾倒后的后期时,振动平板7的管纱6厚度又会减薄,只能触发第一检测传感器,由控制系统控制平板振动电机驱动振动平板7振动平板的振动时间又恢复到初期阶段的时长。这样振动盘8内的管纱6数量就相对比较均匀,管纱6之间不会相互缠绕,减少了振动盘8出口处的阻塞,减少了故障的发生,提高了插管效率,减轻了挡车工的工作量。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振动平板管纱输送装置,包括振动平板、平板振动电机及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振动平板的出口位置设置第一检测传感器、第二检测传感器及第三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三检测传感器高于所述第二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二检测传感器高于所述第一检测传感器,所述平板振动电机、第一检测传感器、第二检测传感器及第三检测传感器均由所述控制系统控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振动平板管纱输送装置,包括振动平板、平板振动电机及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振动平板的出口位置设置第一检测传感器、第二检测传感器及第三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三检测传感器高于所述第二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二检测传感器高于所述第一检测传感器,所述平板振动电机、第一检测传感器、第二检测传感器及第三检测传感器均由所述控制系统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平板管纱输送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社海张志浩李潇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