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瓶专用插头插座组件及其成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06570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直流电瓶专用插头插座组件及成型方法,包括相互配合的公插本体、母插本体,公插本体内设有柱形公插针和公通讯针;母插本体内设有筒形母插针和母插通讯针,母插针的侧壁上设有通槽;公插针与母插针配合,母插针初始状态的内径小于公插针外径,公通讯针与公插针之间、母通讯针和母插针之间均预留安全距离。所述公插针和母插针均包括插针本体,插针本体分为接触端和固定端,固定端上设有与插针本体同轴设置的包胶台肩、注塑台肩、接触台肩,所述包胶台肩、注塑台肩、接触台肩依次从固定端排向接触端。将公插针设置为柱形,一是能够防止常规插头与直流插头混用,二是柱形的金属插针电阻小于扁针形的金属插针,能够允许更大的过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流电瓶专用插头插座组件及其成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气耦合件
,尤其是一种直流电瓶专用插头插座组件及其成型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电瓶车的电瓶充电通常使用单独配置的充电线,充电线两端接插头,分别与外界电网和电瓶连接。现有技术中,常规的电瓶专用插头外形与普通品字插头十分相似,容易混淆电瓶专用的直流插头和常规的交流电插头,一旦发成接错充电线的情况,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直流电瓶专用插头及其成型方法,在避免与常规交流插头混用的同时,还能够增大过流、具有通讯能力的优势。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直流电瓶专用插头插座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公插本体、母插本体,所述公插本体内设有柱形公插针和公通讯针;所述母插本体内设有筒形母插针和母插通讯针,母插针的侧壁上设有通槽;公插针与母插针配合,母插针初始状态的内径小于公插针外径,公通讯针与公插针之间、母通讯针和母插针之间均预留安全距离。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公插针和母插针均包括插针本体,插针本体分为接触端和固定端,固定端上设有与插针本体同轴设置的包胶台肩、注塑台肩、接触台肩,所述包胶台肩、注塑台肩、接触台肩依次从固定端排向接触端。所述包胶台肩、注塑台肩、接触台肩的外径相等。注塑台肩的轴向长度大于包胶台肩的轴向长度,包胶台肩的轴向长度大于接触台肩的轴向长度。所述母插针上的通槽靠近接触台肩的一端与接触台肩之间预留有形变距离。所述公插针和母插针的固定端端面上设有用于容纳金属线的锥形孔。所述公插本体、母插本体均包括用于固定插针的连接头,连接头设有插针的端面四周引出保护壳,公插针、母插针、公插通讯针和母插通讯针均落在保护壳内。公插本体、母插本体的连接头外均成型有外壳,外壳背离保护壳一端连接有网尾。一种直流电瓶专用插头的成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公插本体的成型方法如下:第一次包胶:将公插针、公通讯针与电线相接,对公插针、公通讯针尾部进行包胶,使公插针、公通讯针以及与电线相连处被塑胶限位;第二次包胶:对第一次包胶所形成的的半成品进行包胶,形成公插本体的立方体状外部轮廓;第三次包胶:在第二次包胶所形成的的半成品背离公插针、公通讯针的一侧注塑形成网尾,电线从网尾处伸出;母插本体的成型方法如下:一次成型母插本体的塑胶外壳,塑胶外壳上预留用于容纳母插针和母通讯针的孔;在预留的孔中插入母插针和母通讯针;对安装有母插针和母通讯针的塑胶外壳进行灌胶,将塑胶外壳、母插针和母通讯针粘接成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将公插针设置为区别于常规品字插头的柱形,一是能够防止交流电用的常规插头与本专利技术所适用的电瓶直流插头混用,二是柱形的金属插针电阻小于扁针形的金属插针,能够允许更大的过流;同时降低了交流电误接入导致的安全隐患。本专利技术的插头轮廓安装孔与市面上现有的品字形插头轮廓安装孔位一致,可以与现有产品模具通用,也就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复杂程度。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通讯针,通讯针的作用是将电瓶充电的相关信息,例如充电状态、电池状态等参数都传输出来,便于读取。本专利技术中的母插针上设有通槽,通槽的设置能够让母插针容纳比自身初始状态内径更大的公插针,且直径更大的公插针在于母插针接通时,两者之间衔接更紧。本专利技术的插针外镀金,插针自身的材质采用铜,并且将插针直径在允许范围内尽可能做粗,利用材质的性能、直径越大电阻越小的特性辅助提高插针的过流能力。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插头插座组件的成型方法基于可靠性考虑,改变了常规的先做好插头插座,然后再用过盈配合的方式插入插针的方案,先以插针为型芯,注塑包胶,在插针上形成抓牢插针的连接块,再在连接块上进行第二次包胶,形成外壳,最后在外壳上包胶形成网尾,这样成型的优势是外面一层塑胶能够牢牢抓住插针、电线,在多次插拔过程中,插针不易与其所在的插头或插座之间松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公插本体、母插本体配合使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公插本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公插本体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公插针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公插针侧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母插本体正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母插针结构示意图。其中:1、公插本体;2、母插本体;3、插针本体;4、包胶台肩;5、注塑台肩;6、接触台肩;7、锥形孔;8、内芯;9、保护壳;10、外壳;11、网尾;12、电线;101、公插针;102、公通讯针;201、母插针;202、母插通讯针;203、通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直流电瓶专用插头插座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公插本体1、母插本体2,公插本体1内设有柱形公插针101和公通讯针102;母插本体2内设有筒形母插针201和母插通讯针202,母插针201的侧壁上设有通槽203;公插针101与母插针201配合,母插针201初始状态的内径小于公插针101外径,公通讯针102与公插针101之间、母通讯针和母插针201之间均预留安全距离。公插针101和母插针201均包括插针本体3,插针本体3分为接触端和固定端,固定端上设有与插针本体3同轴设置的包胶台肩4、注塑台肩5、接触台肩6,包胶台肩4、注塑台肩5、接触台肩6依次从固定端排向接触端。包胶台肩4、注塑台肩5、接触台肩6的外径相等。注塑台肩5的轴向长度大于包胶台肩4的轴向长度,包胶台肩4的轴向长度大于接触台肩6的轴向长度。母插针201上的通槽203靠近接触台肩6的一端与接触台肩6之间预留有形变距离b。公插针101和母插针201的固定端端面上设有用于容纳金属线的锥形孔7。公插本体1、母插本体2均包括用于固定插针的连接头,连接头设有插针的端面四周引出保护壳9,公插针101、母插针201、公插通讯针和母插通讯针202均落在保护壳9内。公插本体1、母插本体2的连接头外均成型有外壳10,外壳10背离保护壳9一端连接有网尾11。本实施例的直流电瓶专用插头的成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公插本体1的成型方法如下:第一次包胶:将公插针101、公通讯针102与电线相接,对公插针101、公通讯针102尾部进行包胶,使公插针101、公通讯针102以及与电线相连处被塑胶限位;第二次包胶:对第一次包胶所形成的的半成品进行包胶,形成公插本体1的立方体状外部轮廓;第三次包胶:在第二次包胶所形成的的半成品背离公插针101、公通讯针102的一侧注塑形成网尾,电线从网尾处伸出;母插本体2的成型方法如下:一次成型母插本体2的塑胶外壳,塑胶外壳上预留用于容纳母插针201和母通讯针202的孔;在预留的孔中插入母插针201和母通讯针202;对安装有母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流电瓶专用插头插座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公插本体(1)、母插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插本体(1)内设有柱形公插针(101)和公通讯针(102);/n所述母插本体(2)内设有筒形母插针(201)和母插通讯针(202),母插针(201)的外侧壁上设有通槽(203);/n公插针(101)与母插针(201)配合,母插针(201)初始状态的内径小于公插针(101)外径,公通讯针(102)与公插针(101)之间、母通讯针和母插针(201)之间均预留安全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电瓶专用插头插座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公插本体(1)、母插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插本体(1)内设有柱形公插针(101)和公通讯针(102);
所述母插本体(2)内设有筒形母插针(201)和母插通讯针(202),母插针(201)的外侧壁上设有通槽(203);
公插针(101)与母插针(201)配合,母插针(201)初始状态的内径小于公插针(101)外径,公通讯针(102)与公插针(101)之间、母通讯针和母插针(201)之间均预留安全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瓶专用插头插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插针(101)和母插针(201)均包括插针本体(3),插针本体(3)分为接触端和固定端,固定端上设有与插针本体(3)同轴设置的包胶台肩(4)、注塑台肩(5)、接触台肩(6),所述包胶台肩(4)、注塑台肩(5)、接触台肩(6)依次从固定端排向接触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电瓶专用插头插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胶台肩(4)、注塑台肩(5)、接触台肩(6)的外径相等。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电瓶专用插头插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注塑台肩(5)的轴向长度大于包胶台肩(4)的轴向长度,包胶台肩(4)的轴向长度大于接触台肩(6)的轴向长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电瓶专用插头插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插针(201)上的通槽(203)靠近接触台肩(6)的一端与接触台肩(6)之间预留有形变距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瓶专用插头插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华忠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锂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