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装置及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6169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FFS方式的液晶装置使绝缘膜变薄且防止在像素电极和共用电极间发生短路。其具有元件基板,元件基板具备:LTPS型TFT元件;设置于其上侧、在对应于TFT元件的位置具有接触孔的绝缘膜;设置于前述绝缘膜上侧、通过前述接触孔电连接于TFT元件的像素电极;设置于其上侧的其他的绝缘膜;和设置于前述其他的绝缘膜的上侧、具有多个缝隙在其与像素电极间通过各个缝隙使电场发生的共用电极。多个缝隙中的某个缝隙设置于前述接触孔的附近位置;共用电极具有:在对应于前述接触孔的位置具有比该接触孔大的面积并与前述1个缝隙相连的缺口部分。即使因上述的目的使其他的绝缘膜为薄膜,像素电极和共用电极也不重叠于接触孔,能防止二者短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各种信息的显示中合适的液晶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一般性地,若将液晶的显示模式进行大致区分,则存在TN(TwistedNematic,扭曲向列)方式,或者以宽视场角及高对比度作为目的的垂直取向模式,或者为IPS(In-Plane Switching,平面内开关)方式或FFS(Fringe Field Switching,边缘场开关)方式所代表的横向电场方式等。其中,IPS方式,是使施加于液晶的电场的方向为大致平行于基板的方向的方式,相比较于TN方式等而具有能够谋求视场角特性的提高的优点。可是,在如此的液晶装置中,一般地,因为由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等的透明导电材料构成的像素电极,和在与该像素电极之间使横向电场发生的共用电极,形成于同一层,所以不够充分地驱动位于像素电极的上侧的液晶分子,而存在招致透射率等的下降的问题。该点,在FFS方式中,因为形成共用电极的层夹持绝缘膜而设置于形成像素电极的层的下侧,所以即使对于位于像素电极的上侧的液晶分子也能够施加横向方向的电场,能够充分地驱动存在于该位置的液晶分子。其结果,相比较于上述的IPS方式,具有能够谋求透射率等的提高的优点。如此的FFS方式的液晶装置的一例记载于专利文献1及2中。记载于专利文献1及2中的液晶装置,都为应用了α-Si(非晶硅)型的TFT元件的FFS方式的液晶装置。专利文献1特开2001-235763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2-182230号公报在上述的FFS方式的液晶装置中,在将易于向位于共用电极和像素电极之间的绝缘膜形成辅助电容作为目的、并且将由共用电极和像素电极之间的电场强度的提高带来的图像信号电平的降低作为目的,而使该绝缘膜的厚度变薄了的情况下,由于像素区域内的像素电极和共用电极的布局的方法,而有在该二者之间发生短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以上之点所作出,目的在于提供以容易形成辅助电容等作为目的而将绝缘膜的厚度变薄、且可以防止在像素电极和共用电极之间发生短路的FFS方式的液晶装置及采用了该液晶装置的电子设备。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观点中,液晶装置,具备对液晶进行保持的基板;前述基板,具备开关元件;至少设置于前述开关元件的上侧,在对应于前述开关元件的位置具有接触孔的绝缘膜;设置于前述绝缘膜的上侧,通过前述接触孔电连接于前述开关元件的第1透明电极;设置于前述第1透明电极的上侧的其他的绝缘膜;和设置于前述其他的绝缘膜的上侧,具有多个缝隙并在其与前述第1透明电极之间通过前述缝隙的各自而使电场发生的第2透明电极;前述第2透明电极,不与前述接触孔平面性地相重合。上述的液晶装置,具备对液晶进行保持的基板。基板,具备开关元件;至少设置于开关元件的上侧,在对应于该开关元件的位置具有接触孔,并通过例如透明的丙烯酸树脂等所形成了的绝缘膜;设置于该绝缘膜的上侧,通过该接触孔电连接于开关元件的第1透明电极;设置于该第1透明电极的上侧,通过例如SiO2、SiNX(氮化硅膜)等所形成了的其他的绝缘膜;和设置于该其他的绝缘膜的上侧,具有多个缝隙并在其与第1透明电极之间通过该缝隙的各自而使电场发生的第2透明电极所构成。在合适的例中,前述电场,能够为在前述液晶的驱动时在与前述基板大致平行的方向及大致垂直的方向(相对于基板为铅垂方向)具有强的电场分量的边缘场。由此,能够构成FFS方式的液晶装置。在合适的例中,作为开关元件,例如,能够采用在玻璃基板上以600℃以下的温度所制造的LTPS(Low Temperature Poly silicon,低温多晶硅)型的TFT元件或P-Si(多晶硅)型的TFT元件或α-Si(非晶硅)型的TFT元件等所代表的三端子型元件,或者TFD(Thin Film Diode,薄膜二极管)元件等所代表的二端子型非线性元件等。并且,在合适的例中,优选前述第1透明电极,是为显示的最小单位的单位像素电极;前述第2透明电极,是连接于共用电位的共用电极。并且,优选应当使第1透明电极和前述第2透明电极的间隔保持一定,前述绝缘膜及前述其他的绝缘膜具有平坦性。尤其是,在该液晶装置中,前述第2透明电极,不与前述接触孔平面性地相重合。即,前述第1透明电极和前述第2透明电极,在前述接触孔的位置处不重合。因而,即使在尽可能薄地形成了作为电介质膜发挥作用的其他的绝缘膜的厚度的情况下,在接触孔内第1透明电极和第2透明电极也不会发生短路。即,通过该结构,能够防止在接触孔内第1透明电极和第2透明电极发生短路。其结果,既防止成品率的下降,又可以使为电介质膜的其他的绝缘膜的厚度尽可能地薄,能够容易地向其他的绝缘膜形成辅助电容,并能实现因边缘场的强度提高而引起的图像信号电平的降低。若换言之,伴随于既防止成品率的降低又能够将其他的绝缘膜(电介质膜)的厚度设定得薄,能够增加辅助电容,并且使形成于第1透明电极和第2透明电极之间的边缘场的强度也变强,即使是更低电压也可以容易地使液晶分子进行工作。在上述的液晶装置的一个方式中,前述多个缝隙之中的某一个缝隙,设置于前述接触孔的附近位置;前述第2透明电极具有缺口部分,该缺口部分,在对应于前述接触孔的位置具有比该接触孔大的面积,与前述1个缝隙相连。在该方式中,第2透明电极的多个缝隙之中的某一个缝隙,设置于绝缘膜的接触孔的附近位置。而且,第2透明电极具有缺口部分,该缺口部分,在对应于该接触孔的位置具有比该接触孔大的面积,与该1个缝隙相连。由此,能够防止第2透明电极和第1透明电极在接触孔的位置相重合。因而,能够防止在接触孔内发生第1透明电极和第2透明电极的短路。在上述的液晶装置的其他的方式中,具有电连接于前述开关元件、延伸于相互交叉的方向的第1布线及第2布线;前述缝隙的各自,设置为相对于前述第1布线及前述第2布线之中的任何一方的布线的延伸方向仅倾斜预定的角度;前述缺口部分,在设置于前述接触孔的附近位置的前述一方的布线和前述1个缝隙之间,设置于该一方的布线和该一个缝隙的间隔大的位置侧。在该方式中,具有电连接于开关元件、延伸于相互交叉的方向的第1布线及第2布线。而且,第2透明电极的缝隙的各自,设置为相对于第1布线及第2布线之中的任何一方的布线的延伸方向仅倾斜预定的角度。在合适的例中,前述一方的布线,能够为供给数据信号的源线或供给扫描信号的栅线。并且,第2透明电极的缺口部分,在设置于绝缘膜的接触孔的附近位置的前述一方的布线和前述1个缝隙之间,设置于该一方的布线和该一个缝隙的间隔大的位置侧。在合适的例中,前述缺口部分,设置于前述第1布线和前述第2布线的交叉位置附近。由此,能够不与接触孔平面性地相重叠地形成第2透明电极。在上述的液晶装置的其他的方式中,具备夹持前述液晶与前述基板相对向的对向基板;前述对向基板,至少在与前述缺口部分及前述一方的布线相重叠的位置处具有遮光层。在该方式中,具备夹持液晶地与基板相对向的对向基板。而且,对向基板,至少在与第2透明电极的缺口部分及第1布线及第2布线之中的任何一方的布线相重叠的位置处具有遮光层。在合适的例中,前述一方的布线,能够为供给数据信号的源线或供给扫描信号的栅线。在此,因为在对应于绝缘膜的接触孔的第2透明电极,设置该与1个缝隙相连的缺口部分,所以有可能由于该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对液晶进行保持的基板,前述基板,具备:开关元件,至少设置于前述开关元件的上侧,在对应于前述开关元件的位置具有接触孔的绝缘膜,设置于前述绝缘膜的上侧,通过前述接触孔电连接于 前述开关元件的第1透明电极,设置于前述第1透明电极的上侧的其他的绝缘膜,和设置于前述其他的绝缘膜的上侧,具有多个缝隙,并在其与前述第1透明电极之间通过前述缝隙的各自而使电场发生的第2透明电极; 前述第2透明电极,不与 前述接触孔平面重合。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田伸小出慎
申请(专利权)人:爱普生映像元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