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层阻燃输送带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05345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煤矿井下用输送带产品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是叠层阻燃输送带及其制备方法,包括覆盖胶层、贴胶层、骨架层,所述骨架层由高强力EP、EE或NN阻燃浸胶帆布制成,所述覆盖胶层、所述贴胶层分别固定粘接在所述骨架层的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胶料混炼的更均匀,综合性能更佳;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所采用的制备方法能够有效地保证胶料具有较好的产品质量和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叠层阻燃输送带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矿井下用输送带产品制备
,尤其是叠层阻燃输送带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煤矿井下用输送带必须具备阻燃和抗静电性能,产品必须取得安标证书。目前有煤矿用织物整芯阻燃输送带、煤矿用钢丝绳芯阻燃输送带、煤矿用织物叠层阻燃输送带适合煤矿井下使用。整芯阻燃输送带用量占比最大,其次是钢丝绳芯阻燃输送带,叠层阻燃输送带是最近几年研发的产品,客户认可度低,因此用量占比很少。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叠层阻燃输送带的配方研发还不够成熟,产品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单从产品结构、骨架材料来说,与整芯阻燃输送带和钢丝绳芯阻燃输送带相比叠层阻燃输送带具有绝对优势,具有带体轻、节能、抗撕裂、成槽好、耐磨、使用寿命长等优势,是阻燃输送带的发展趋势。为此公司自立项目,研发叠层阻燃输送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叠层阻燃输送带,包括覆盖胶层、贴胶层、骨架层,所述骨架层由高强力EP、EE或NN阻燃浸胶帆布制成,所述覆盖胶层、所述贴胶层分别固定粘接在所述骨架层的表面;所述覆盖胶层包括如下组分:氯丁胶40-50、NBR20-30、EPVC20-30、热塑性弹性体10-15;氧化锌4-5、氧化镁3.0-4.0、硬脂酸1.5-2.0、N220炭黑35-40、促进剂1.0-1.3、硫磺1.7-2.2、防老剂2.5-3.5、微晶石蜡1.0-1.5、增塑剂DOP/IPPP8-12、硅系阻燃剂18-20、三氧化二锑6-8、70%氯化石蜡20-25、3.5水硼酸锌15-20;所述贴胶层包括如下组分:氯丁胶50-60、BR5-10、EPVC10-20、热塑性弹性体20-30、氧化锌4-5、氧化镁3.0-4.0、硬脂酸0.5-1.5、N330炭黑10-15、N660炭黑20-25、促进剂1.2-1.5、硫磺0.5-1.0、防老剂1.5-2.5、增塑剂DOP/IPPP10-15、硅系阻燃剂10-15、3.5水硼酸锌15-20、三氧化二锑6-8、70%氯化石蜡15-20、粘合剂2.5-4.0、白炭黑10-15。优选地,所述覆盖胶层还包括如下组分:补强阻燃剂15-20、导热剂5-8、橡塑氮磷阻燃剂12-15。优选地,所述贴胶层还包括如下组分:补强阻燃剂15-20、橡塑氮磷阻燃剂10-15。优选地,所述覆盖胶层包括如下组分:氯丁胶20-30、NBR40-50、EPVC20-30、热塑性弹性体10-20、氧化锌4-5、氧化镁2.0-3.0、硬脂酸1.5-2.0、N220炭黑35-40、促进剂1.0-1.5、硫磺1.5-2.0、防老剂2.5-3.5、微晶石蜡1.0-1.5、增塑剂DOP/IPPP10-15、橡塑氮磷阻燃剂8-12、硅系阻燃剂5-10、补强阻燃剂10-15、三氧化二锑6-8、70%氯化石蜡20-25、3.5水硼酸锌10-15、导热剂5-8。优选地,所述贴胶层包括如下组分:氯丁胶20-30、BR5-10、EPVC35-45、热塑性弹性体15-25、氧化锌4-5、氧化镁2.0-3.0、硬脂酸0.5-1.5、N330炭黑10-15、N660炭黑20-25、促进剂1.2-1.5、硫磺0.5-1.0、防老剂1.5-2.5、增塑剂DOP/IPPP10-15、硅系阻燃剂15-20、补强阻燃剂15-20、三氧化二锑6-8、70%氯化石蜡15-20、粘合剂2.5-4.0、白炭黑10-15。叠层阻燃输送带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配料称量;一段混炼;下片冷却、码垛;停放8小时以上;二段混炼;下片冷却、码垛;检验。优选地,所述配料称量包括如下步骤:将EPVC和DOP/IPPP称量配置在一起,并搅拌均匀,使EPVC充分浸润增塑剂;将氧化锌和硫磺称量配置在一起,二段混炼时加入。优选地,所述一段混炼包括如下步骤:将搅拌均匀的EPVC和DOP/IPPP混合料与其它阻燃剂、补强阻燃剂等一起投入密炼机,促进粉料混入胶料的速度和更好的分散效果;第1步.密炼机内投入生胶,混炼30-60秒;第2步.投入氧化镁、硬脂酸、促进剂、防老剂等小料,混炼30-60秒;第3步.投入炭黑等补强剂,混炼30-60秒;第4步.投入EPVC和DOP/IPPP混合料与其它阻燃剂、补强阻燃剂等,混炼60-90秒;第5步.排料,10-20秒;第6步.压片机切落刀一次,捣胶辊翻炼2遍以上,下片、浸胶片隔离剂;第7步.胶片进胶片冷却机,冷却、晾干,35℃以下码垛。停放8-12小时以上再进行二段混炼。优选地,所述二段混炼包括如下步骤:第1步.投入一段胶片,混炼30-60秒;第2步.投入氧化锌和硫磺,混炼30-60秒;第3步.排料,10-20秒;第4步.压片机切落刀一次,捣胶辊翻炼2遍以上,下片、浸胶片隔离剂;第5步.胶片进胶片冷却机,冷却、晾干,35℃以下码垛;叠层阻燃输送带压延成型,包括工艺要求:1、帆布采用双面贴胶,单面贴胶厚度为:(0.45~0.5)×布厚;2、盖胶压延;2.1、盖胶厚度公差:(盖胶厚度±0.30)mm;2.2、盖胶胶片宽度为:(带宽+50)mm;2.3、压延温度;三辊压延机盖胶压片温度:三辊压延机贴胶温度2、成型1、胶布宽度:带胚宽度-边胶宽度x2;2、边胶宽度:带芯厚度±0.2mm;正方形边胶;3、带胚宽度:(成品带宽x0.995)±3mm;4、使用输送带恒张力成型机进行带胚成型,确保每层胶布层张力一致;并且压合密实,无褶皱。杜绝油污污染。3、硫化:硫化温度:148℃±3℃;硫化时间:t=11+(1.0~1.5)P+2.0(A+B);式中:t---硫化时间,分钟;P---布层数;A+B--上下覆盖胶厚度。硫化单位压力:2.3MPa-3.0MPa。硫化压缩比:8%-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胶料混炼的更均匀,综合性能更佳;采用二段混炼方式,能够有效地保证胶料具有较好的产品质量和性能;通过对比数据可知本专利技术所制得的产品明显优于现有产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所述覆盖胶层包括如下组分:氯丁胶40-50、NBR20-30、EPVC20-30、热塑性弹性体10-15;氧化锌4-5、氧化镁3.0-4.0、硬脂酸1.5-2.0、N220炭黑35-40、促进剂1.0-1.3、硫磺1.7-2.2、防老剂2.5-3.5、微晶石蜡1.0-1.5、增塑剂DOP/IPPP8-12、硅系阻燃剂18-20、三氧化二锑6-8、70%氯化石蜡20-25、3.5水硼酸锌15-20。所述贴胶层包括如下组分:氯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叠层阻燃输送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覆盖胶层、贴胶层、骨架层,所述骨架层由高强力EP、EE或NN阻燃浸胶帆布制成,所述覆盖胶层、所述贴胶层分别固定粘接在所述骨架层的表面;/n所述覆盖胶层包括如下组分:氯丁胶40-50、NBR 20-30、EPVC 20-30、热塑性弹性体10-15;氧化锌 4-5、氧化镁3.0-4.0、硬脂酸1.5-2.0、N220炭黑 35-40、促进剂 1.0-1.3、硫磺1.7-2.2、防老剂 2.5-3.5、微晶石蜡 1.0-1.5、增塑剂DOP/IPPP 8-12、硅系阻燃剂 18-20、三氧化二锑6-8、70%氯化石蜡 20-25、3.5水硼酸锌 15-20;/n所述贴胶层包括如下组分:氯丁胶 50-60、BR 5-10、EPVC 10-20、热塑性弹性体20-30、氧化锌 4-5、氧化镁3.0-4.0、硬脂酸0.5-1.5、N330炭黑 10-15、N660炭黑 20-25、促进剂1.2-1.5、硫磺 0.5-1.0、防老剂 1.5-2.5、增塑剂DOP/IPPP 10-15、硅系阻燃剂 10-15、3.5水硼酸锌 15-20、三氧化二锑6-8、70%氯化石蜡 15-20、粘合剂 2.5-4.0、白炭黑10-15。/n...

【技术特征摘要】
1.叠层阻燃输送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覆盖胶层、贴胶层、骨架层,所述骨架层由高强力EP、EE或NN阻燃浸胶帆布制成,所述覆盖胶层、所述贴胶层分别固定粘接在所述骨架层的表面;
所述覆盖胶层包括如下组分:氯丁胶40-50、NBR20-30、EPVC20-30、热塑性弹性体10-15;氧化锌4-5、氧化镁3.0-4.0、硬脂酸1.5-2.0、N220炭黑35-40、促进剂1.0-1.3、硫磺1.7-2.2、防老剂2.5-3.5、微晶石蜡1.0-1.5、增塑剂DOP/IPPP8-12、硅系阻燃剂18-20、三氧化二锑6-8、70%氯化石蜡20-25、3.5水硼酸锌15-20;
所述贴胶层包括如下组分:氯丁胶50-60、BR5-10、EPVC10-20、热塑性弹性体20-30、氧化锌4-5、氧化镁3.0-4.0、硬脂酸0.5-1.5、N330炭黑10-15、N660炭黑20-25、促进剂1.2-1.5、硫磺0.5-1.0、防老剂1.5-2.5、增塑剂DOP/IPPP10-15、硅系阻燃剂10-15、3.5水硼酸锌15-20、三氧化二锑6-8、70%氯化石蜡15-20、粘合剂2.5-4.0、白炭黑10-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层阻燃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胶层还包括如下组分:补强阻燃剂15-20、导热剂5-8、橡塑氮磷阻燃剂12-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大发马群赵绍文张友旺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浩瀚之邦橡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