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模块的封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5229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晶显示模块的封装结构,利用导热吸光体与导热反光体黏合液晶面板与背光模块,提高液晶显示模块内部散热效率,且导热反光体可增加来自背光模块内在光源的利用效率,而导热吸光体可防止来自液晶显示模块外光源的反射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模块的封装结构,尤其指一种具有导热反光体与导热吸光体的液晶显示模块的封装结构。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模块(LCM),通常是利用发光二极管提供光源,经背光模块导光至液晶面板。为了让液晶显示模块有更佳的显示效果,所以必须增加电量供给至发光二极管,随着供应给发光二极管的电量增加,使得所产生的热量也不断升高,常会造成整体模块的温度过热,而降低液晶显示模块显示质量,产生不良现象,包括对比度降低、材料黄变而影响正常颜色显示等。目前使用的液晶显示模块,由于背光模块亮度提高,同时伴随有大量的热量产生。在无法有效散热而造成热量累积的情形下,于测试时常有温度过热的现象发生。例如在美国专利公开号为2004/0076768的文案中阐述了一种液晶显示模块,将液晶面板与背光模块以黑白双面胶带(DoubleCoated Tape,DCT)黏合,此双面胶带的一面为低反射面,而另一面为高反射面。高反射面由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基材制成,用来贴合背光模块。而低反射面由形成于白色PET基材侧面的黑色材质制成,用来贴合液晶面板。黑色的低反射面可吸收光线,使得双面胶带固定处周围不易产生外来光线的反射干扰。另外,借助白色PET基材使得背光模块发出的光在双面胶带固定处能够有效的反射,因而提高光源的使用效率。但PET基材没有导热性,因此无法提供散热的效果。除此之外,目前可供导热的双面胶带是在丙烯酸泡棉基材中分布可导热的陶瓷粒子制成,此双面胶带无法提供光吸收面及光反射面以满足贴合液晶面板和背光模块时所需。综合以上所述,在液晶显示模块中,组合液晶面板与背光模块的组件需要同时具有吸光和反光的特性,并且能在背光模块产生大量的热量时,将热量有效的散出,才能满足工业所需。因此提供一种封装结构来提升液晶显示模块的散热性能并提高背光模块的光源使用效率是相关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模块的封装结构,利用导热吸光体与导热反光体黏合液晶面板与背光模块,有利于液晶显示模块内部散热,且导热反光体贴合背光模块可增加来自背光模块内在光源的利用效率,而导热吸光体贴合液晶面板可防止来自液晶显示模块外光源的反射干扰。本专利技术所阐述的液晶显示模块的封装结构包括液晶面板、导热吸光体、导热反光体与背光模块。导热吸光体的一面与液晶面板的一面黏合,导热反光体的一面连接导热吸光体的另一面,背光模块的一面与导热反光体的另一面黏合,使得背光模块产生的热量可传导至导热反光体与导热吸光体。导热吸光体包括第一树脂基材、多个第一导热粒子、多个吸光粒子与第一黏胶材。第一导热粒子与吸光粒子分散于第一树脂基材中,而第一黏胶材涂布于第一树脂基材。另外,导热反光体包括第二树脂基材、多个第二导热粒子、多个反光粒子与第二黏胶材。第二导热粒子与反光粒子分散于第二树脂基材中,而第二黏胶材涂布于第二树脂基材。除此之外,导热反光体可为另一种材料,其包括一层金属层及位于金属层表面的一层黏胶层。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模块的封装结构进一步包括一种导热基材,其位于导热吸光体与导热反光体之间。导热基材包括第三树脂基材及多个第三导热粒子。第三导热粒子分散于第三树脂基材中。另外,导热基材也可为金属基材。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液晶显示模块的封装结构,利用导热吸光体与导热反光体黏合液晶面板与背光模块,有利于液晶显示模块内部散热,且导热反光体贴合背光模块可反射来自背光模块的内在光源,因此提高内在光源利用效率,而导热吸光体贴合液晶面板可吸收来自液晶显示模块外的光源,以避免外来光源反射干扰。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专利技术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本
内的普通技术人员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阐述的内容、权利要求及附图,本
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相关的目的及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例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六实施例图;及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七实施例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如下100液晶面板120导热吸光体120a导热吸光基材120b第一黏胶材130导热反光体130a导热反光基材130b第二黏胶材140背光模块150导热基材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更易于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以上的关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说明是用来示范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并且为本专利技术提供更进一步的解释。请参照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图。液晶显示模块的封装结构包括有液晶面板100、导热吸光体120、导热基材150、导热反光体130与背光模块140。导热吸光体120的一面与液晶面板100的一面黏合,导热反光体130的一面连接导热吸光体120的另一面,背光模块140的一面与导热反光体130的另一面黏合,使得背光模块140产生的热量可传导至导热反光体130与导热吸光体120。背光模块140包括导光板(Light Guide)、扩散片(Diffuser)、反射板(Reflect Sheet)及发光二极管(LED)等。导热吸光体120包括导热吸光基材120a与第一黏胶材120b。导热吸光基材120a由树脂基材、导热粒子及吸光粒子混合而制成。导热粒子为金属粒子、石墨粒子或陶瓷粒子等。金属粒子包括有铜、银、镍、铁、铝、锡、钴、铬、锰或上述金属的合金。而吸光粒子可为黑色颜料粒子。树脂基材作为介质使得导热粒子和吸光粒子分散在其中,令导热吸光基材120a具有导热效果,并且可吸收来自液晶显示模块外的光线,避免外来光线反射干扰。将黏胶涂布在导热吸光基材120a表面则形成第一黏胶材120b。第一黏胶材120b使导热吸光体120具有黏性可与液晶面板100黏合。导热基材150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四氟乙烯(PTFE)或其它聚烯烃类树脂的树脂基材与导热粒子混合而成,提供较厚的材料来支撑导热吸光体120与导热反光体130。另外,导热基材150也可为金属基材。金属基材包括铜、银、镍、铁、铝、锡、钴、铬、锰或上述金属的合金。导热基材150的厚度为500埃(A)~1000微米(μm)。导热反光体130包括导热反光基材130a与第二黏胶材130b。导热反光基材130a由树脂基材、导热粒子与反光粒子混合而制成。反光粒子为白色颜料粒子。树脂基材作为介质使得导热粒子和反光粒子分散在其中,令导热反光基材130a能够具有导热效果以及可作为背光模块140光源的反射面,使光源利用效率提升。将黏胶涂布在导热反光基材130a表面则形成第二黏胶材130b。第二黏胶材130b使导热反光体130具有黏性可与背光模块140黏合。另外,导热反光基材130a可为金属层,而第二黏胶材1 30b为金属层上涂布的黏胶层。金属层的材料包括有铜、银、镍、铁、铝、锡、钴、铬、锰或上述金属的合金。金属层的厚度为10埃(A)~100微米(μm)时有较佳效果。第一实施例中,背光模块140使用时产生的高热可以通过导热反光体130、导热基材150和导热吸光体120传导到液晶面板100,提升整体散热效果。接着请参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模块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晶面板;导热吸光体,该导热吸光体的一面与该液晶面板的一面黏合;导热反光体,该导热反光体的一面连接该导热吸光体的另一面;及背光模块,该背光模块的一面与该导热反光体的 另一面黏合,其中该背光模块产生的热量可传导至该导热反光体与该导热吸光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源吴贤行
申请(专利权)人: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