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系统的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4502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供电系统的控制装置,用于向充电系统进行供电控制,包括用于电连接供电系统与充电系统的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第一线路串联有第一继电器,第二线路串联有第二继电器;第一继电器并联一个预充模块;预充模块包括相互串联的预充继电器及预充电阻;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及预充继电器均分别电性连接有辅助触点,每个辅助触点均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控制模块通过对应的辅助触点控制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及预充继电器的开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控制模块通过控制辅助触点来控制各个对应的继电器的开闭以及对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进行状态监控,提升了供电系统为充电系统提供电量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供电系统的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供电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供电系统的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供电的持续性是电力供应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的需求,然而自然灾害随机不可避免,经常对现有电力设施造成损坏,不但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和生产活动,而且让救援工作举步维艰。因此,配备可移动的应急电源,可以提高应对自然灾害与突发事件的能力。其中,类似于移动补电车的供电系统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得到迅猛发展,移动补电车的作为一座小型“充电站”,车电池系统是由数量众多的电池包串并联组成的,内部是高压、大电流的直流回路,危险性高,而且电池状态与电路状态需要实时的监测、反馈、控制,当高压电路发生绝缘、短路、漏电等情况时,不但损坏电路零部件,造成经济损失,甚至危害到人的生命安全。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供电系统的控制装置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供电系统的控制装置,旨在现有的移动式供电系统在充电时不能实施监控电池状态以及进行相应控制的问题,提高供电系统在充电时的安全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供电系统的控制装置,用于向充电系统进行供电控制,包括用于电连接所述供电系统与所述充电系统的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所述第一线路串联有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二线路串联有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一继电器并联一个预充模块;所述预充模块包括相互串联的预充继电器及预充电阻;所述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及所述预充继电器均分别电性连接有辅助触点,每个辅助触点均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通过对应的所述辅助触点控制所述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及所述预充继电器的开闭。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器及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的内CAN线与外CAN线;所述内CAN线用于与所述充电系统电性连接,所述外CAN线用于与所述供电系统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辅助触点电性连接。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内CAN线通过多芯连接器与所述充电系统电性连接。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内CAN线电性连接有显示装置。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器包括电压检测单元;所述电压检测单元与所述第一线路及所述第二线路电性连接。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线路串联有霍尔传感器;所述霍尔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器包括电平检测单元;所述电平检测单元与所述每个辅助触点分别电性连接。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线路串联有熔断式保险装置。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线路与所述第二线路通过刀开关进行连通或断开。本技术通过在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设置相应的第一继电器与第二继电器以及预充模块;控制模块通过控制辅助触点来控制各个对应的继电器的开闭,同时控制模块可通过辅助触点对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进行状态监控;另外可通过预充模块对第一线路进行保护;综上所述,提升了供电系统为充电系统提供电量时的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供电系统的控制装置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供电系统的控制装置的控制模块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技术,并不是为了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供电系统的控制装置100,用于向充电系统进行供电控制,其中,供电系统可以是由数量众多的电池包串并联组成的电池系统,例如移动补电车,内部为高压、大电流的直流回路;充电系统则为与供电系统电连接的负载系统,包括低压充电源、用电设备等。供电系统的控制装置100包括用于电连接供电系统(图中未示出)与充电系统(图中未示出)的第一线路10与第二线路20,第一线路10串联有第一继电器11,第二线路20串联有第二继电器21;即,供电系统、第一线路10、第二线路20与充电系统构成了一个主回路,第一继电器11与第二继电器21任一断开都能使该主回路断路。第一继电器11并联一个预充模块(121,122),预充模块(121,122)包括相互串联的预充继电器121及预充电阻122,具体的,一般而言,充电系统的前端都有较大的电容,若无预充电过程,第一继电器11直接与电容接通,而供电系统的电压较高,而电容上电压接近为0,此时相当于瞬间短路,负载电阻为导线和第一继电器11的触点电阻,电阻值很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压大,电阻小,瞬间电流极大,甚至可达上万安培,从而造成第一继电器11甚至第二继电器21的损坏,因此,第一继电器11先断开,预充继电器121与预充电阻122构成的预充回路先接通,通过先进行预充过程,保护第一继电器11与第二继电器21的安全。其中,预充继电器121的作用就是控制预充回路的断开、闭合,预充电阻122的作用就是限流。第一继电器11、第二继电器21及预充继电器121(统称继电器)均分别电性连接有辅助触点30,每个辅助触点30均与控制模块40电性连接;控制模块40通过对应的辅助触点30控制第一继电器11、第二继电器21及预充继电器121的开闭。需要说明的是,每个继电器都包括一个接入主回路的主触点(图中未示出),主触点主要是用来接通电路,而辅助触点30则接入控制模块40中的控制回路,由于主触点与辅助触点30为同时动作,即同时处于接通或者断开状态,控制模块40可以通过监测辅助触点30的电平状态来知道主触点的状态,同时通过控制辅助触点30去接通或者断开主触点的线圈,从而控制主回路;从而实现了对第一继电器11、第二继电器21与预充继电器121的控制。具体的,控制模块40包括控制器41及与控制器41电性连接的内CAN(ControllerArea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络)线42与外CAN线43;内CAN线42用于与充电系统电性连接,外CAN线43用于与供电系统电性连接,控制器41与辅助触点30电性连接。即,控制器41通过内CAN线42与充电系统通讯,通过外CAN线43与供电系统通讯,如图2所示,可将内CAN线42包括的多条线依次命名为CAN0H、CAN0L、CAN0屏蔽线等,将外CAN线43包括的多条线依次命名为CAN1H、CAN1L、CAN1屏蔽线等,使得电气连接清晰明了,方便与上游、下游的器件连接,整理了高压与低压线束,利于后期的施工与维修。另外,整个控制模块40一般由24V电源进行供电。进一步的,内CAN线42通过多芯连接器421与充电系统电性连接,其中多芯连接器421可以是九芯连接器,充电系统通过九芯连接器与内CAN线42进行通讯,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供电系统的控制装置,用于向充电系统进行供电控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电连接所述供电系统与所述充电系统的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所述第一线路串联有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二线路串联有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一继电器并联一个预充模块;所述预充模块包括相互串联的预充继电器及预充电阻;所述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及所述预充继电器均分别电性连接有辅助触点,每个辅助触点均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通过对应的所述辅助触点控制所述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及所述预充继电器的开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电系统的控制装置,用于向充电系统进行供电控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电连接所述供电系统与所述充电系统的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所述第一线路串联有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二线路串联有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一继电器并联一个预充模块;所述预充模块包括相互串联的预充继电器及预充电阻;所述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及所述预充继电器均分别电性连接有辅助触点,每个辅助触点均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通过对应的所述辅助触点控制所述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及所述预充继电器的开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器及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的内CAN线与外CAN线;所述内CAN线用于与所述充电系统电性连接,所述外CAN线用于与所述供电系统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辅助触点电性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CAN线通过多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士健黄伟鸣覃克贵祝威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沃博源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绿沃循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