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转子绕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3628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19
本申请涉及一种自动转子绕线机,涉及自动化设备的领域,包括机架、上料装置、绕线装置,所述上料装置包括与机架转动连接的下转座、驱使下转座转动的伺服电机一,所述下转座用于固定转子端部,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于检测转子的绕线槽位置的传感器。所述机架设有驱动源一、由驱动源一驱动滑动的底架,所述底架的滑动方向沿上料装置、绕线装置的连线方向,所述下转座设置于底架上。本绕线机能自动使转子的绕线槽的槽口朝向同一固定方向,无需人工操作;本绕线机能提高绕线的紧密程度,提高转子的绕线质量,绕线时漆包线不易意外断裂,本绕线机的生产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转子绕线机
本申请涉及自动化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转子绕线机。
技术介绍
某些电机的转子上绕有漆包线,或外转子电机的定子上绕有漆包线,随着自动化的发展,在电机转子上绕漆包线的工作可由机械设备完成。申请公布号为CN107863861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全自动转子绕线机,包括机架、移动平台、上料装置、绕线头、上定位杆,绕线头成对设置分布于移动平台的两侧,绕线工作区上于移动平台的上方设置有上定位杆,上定位杆通过上驱动装置驱动自转,且上定位杆下压与下定位杆配合将转子芯固定;绕线工作区上方还设置有拉断组件,对绕线后的铜线进行拉断并通过夹线头夹紧铜线开端;绕线头安装于一移动支架上,移动支架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往返移动以夹紧或松开转子芯,绕线头的前端具有作用于转子芯的夹板,与夹板同轴安装有一转臂,转臂通过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旋转进行绕线,且转臂上具有线孔。上料装置包括移动板、安装于移动板上的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移动板通过移动气缸驱动垂直于移动平台的移动方向往复移动,第二夹块安装于第一夹块下方,且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的夹孔同轴对应设置,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分别通过不同的气缸驱动上下移动,第一夹块是用于夹紧磁芯,第二夹块是用于夹紧中心轴。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在上料装置上安装转子工件时,需使转子的绕线槽的槽口朝向同一固定方向,后续的绕线工序才能不出错地自动进行,转子安装于上料装置后,目前多由人工转动的方式来调节转子的角度位置,存在人工劳动量大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减少人工的劳动量,本申请提供一种自动转子绕线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自动转子绕线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自动转子绕线机,包括机架、上料装置、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包括与机架转动连接的下转座、驱使下转座转动的伺服电机一,所述下转座用于固定转子端部,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于检测转子的绕线槽位置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输出的信号用于控制伺服电机一停止转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转座安装好转子后,各伺服电机一先驱使对应的下转座、转子转动,当传感器检测到绕线槽时,传感器输出信号至控制系统,继而控制伺服电机一迅速停止转动,使转子的绕线槽的槽口朝向同一固定方向,无需人工操作。然后绕线装置工作对转子进行绕线,由于转子的绕线槽位置与绕线组件的设定值对应,使后续的绕线工序能不出错地自动进行。可选的,所述机架设有驱动源一、由驱动源一驱动滑动的底架,所述底架的滑动方向沿上料装置、绕线装置的连线方向,所述下转座设置于底架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源一能驱使底架滑动,使所有下转座在上料装置、绕线装置间移动,当底架在上料装置处时,对转子工件的上下料较为方便。可选的,所述绕线装置包括绕线组件、线夹,所述绕线组件包括绕线座、转动设置于绕线座上的飞叉,所述飞叉用于穿设漆包线;所述线夹与机架滑动连接,漆包线绕于转子后,所述线夹用于使漆包线断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飞叉通过转动的方式在转子上绕线,线夹用于使漆包线断开,实现自动化。可选的,所述机架上设置支架,所述支架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有滑座一,所述滑座一由设于支架的驱动源二驱动滑动,所述滑座一上转动设置有上转座,所述上转座用于固定转子背离下转座的另一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源二通过驱使滑座一滑动使上转座移动,上转座用于固定转子背离下转座的另一端,提高绕线时转子转动的稳定性。可选的,所述滑座一上设有驱动源三、由驱动源三驱动滑动的滑座二,所述滑座二的滑动方向沿水平方向,所述线夹连接于滑座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源三使线夹能在水平方向移动,与驱动源二配合能实现线夹在竖直面上的活动,使线夹具有类似机械手的功能,能完成漆包线在线钩上的缠绕动作。可选的,所述滑座二上设有驱动源四、由驱动源四驱动滑动的滑座三,所述滑座三的滑动方向沿水平方向且与滑座二的滑动方向垂直,所述线夹位于滑座三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源四与驱动源三配合,能实现线夹在水平面上的活动;伺服电机一驱使转子转动一定角度时,线夹夹住漆包线顺应转子的转动方向移动,漆包线不易被扯断。可选的,所述驱动源四包括伺服电机二、由伺服电机二驱动转动的丝杆,所述丝杆与滑座三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线夹夹住漆包线顺应转子的转动方向移动时,线夹的移动由伺服电机二、丝杆配合实现,伺服电机二能使线夹按所需的速度、距离准确移动,与气缸驱动的方式相比,能够进一步防止漆包线被扯断。可选的,所述上转座外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由设于支架的驱动源五驱动滑动,所述套筒的滑动方向沿上转座的转轴轴向,所述套筒能通过滑动使线钩进入套筒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线夹夹住漆包线绕过线钩后下移,然后套筒向下移动,套筒通过抵接漆包线使漆包线向下移动至整流子下方,同时套筒能使绕于线钩的漆包线更加紧绷。线夹和套筒配合完成漆包线在线钩上的挂线。可选的,所述驱动源二包括气缸一、气缸二,所述气缸一的缸体固定于支架,所述气缸二的缸体固定于滑座一,所述气缸一的活塞杆、气缸二的活塞杆相互平行且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缸一、气缸二的组合使滑座一的移动具有双行程。气缸一的伸缩用于带动滑座一移动长距离,使上转座、转子实现插接与分离;气缸二的伸缩用于带动滑座一移动短距离,使线夹在竖直方向上相对于转子工件产生移动。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本绕线机能自动使转子的绕线槽的槽口朝向同一固定方向,无需人工操作;2.本绕线机能提高绕线的紧密程度,提高转子的绕线质量;3.绕线时漆包线不易意外断裂。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转子的立体图。图2是实施例一的自动转子绕线机的整体图。图3是实施例一的上料装置的立体图。图4是实施例一的绕线装置的局部图一。图5是实施例一的绕线装置的局部图二。图6是图5中沿A-A线的剖视图。图7是实施例一的支架的立体图,主要突出各滑座及其驱动源的结构。图8是实施例一的滑座一的局部图,主要突出驱动源三、滑座二、驱动源四、滑座三的配合结构。图9是实施例二的自动转子绕线机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2、上料装置;3、绕线装置;21、下转座;22、定位架;31、绕线组件;32、支架;33、线夹;11、底架;111、伺服电机一;211、下夹孔;221、定位槽;12、传感器;311、绕线座;312、飞叉;321、导杆;4、滑座一;41、驱动源二;411、气缸一;412、气缸二;42、上转座;421、弹簧;422、套筒;51、驱动源五;5、滑座四;52、连接杆;61、驱动源三;6、滑座二;71、驱动源四;7、滑座三;711、伺服电机二;712、丝杆;81、绕线槽;82、整流子;83、线钩。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9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绕线机对包含以下结构的转子工件进行加工:参照图1,一种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转子绕线机,包括机架(1)、上料装置(2)、绕线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2)包括与机架(1)转动连接的下转座(21)、驱使下转座(21)转动的伺服电机一(111),所述下转座(21)用于固定转子端部,所述机架(1)上设有用于检测转子的绕线槽(81)位置的传感器(12),所述传感器(12)输出的信号用于控制伺服电机一(111)停止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转子绕线机,包括机架(1)、上料装置(2)、绕线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2)包括与机架(1)转动连接的下转座(21)、驱使下转座(21)转动的伺服电机一(111),所述下转座(21)用于固定转子端部,所述机架(1)上设有用于检测转子的绕线槽(81)位置的传感器(12),所述传感器(12)输出的信号用于控制伺服电机一(111)停止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转子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设有驱动源一、由驱动源一驱动滑动的底架(11),所述底架(11)的滑动方向沿上料装置(2)、绕线装置(3)的连线方向,所述下转座(21)设置于底架(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转子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装置(3)包括绕线组件(31)、线夹(33),所述绕线组件(31)包括绕线座(311)、转动设置于绕线座(311)上的飞叉(312),所述飞叉(312)用于穿设漆包线;所述线夹(33)与机架(1)滑动连接,漆包线绕于转子后,所述线夹(33)用于使漆包线断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转子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设置支架(32),所述支架(32)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有滑座一(4),所述滑座一(4)由设于支架(32)的驱动源二(41)驱动滑动,所述滑座一(4)上转动设置有上转座(42),所述上转座(42)用于固定转子背离下转座(21)的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峰程克生张涛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智驱力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