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面板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3443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及液晶层。第二基板相对于第一基板平行设置,并包括底材、图案组件、透明电极、多个垫高层及多个反射电极。图案组件设置于底材上,并具有穿透区及反射区。透明电极设置于图案组件中,并具有多个电极部,这些电极部彼此错开地位于穿透区。这些垫高层彼此错开地设置于部分的透明电极上,并位于反射区,这些垫高层与这些电极部交错排列。这些反射电极对应地设置于这些垫高层的顶面上,并与透明电极电学连接。液晶层设置于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之间,并具有多液晶分子,这些液晶分子透过这些垫高层的侧斜面形成多个显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以错开排列的垫高层导引液晶分子形成多显示域(multi-domain)的液晶显示面板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今时代中,液晶显示装置由于其轻薄短小且易 于携带的特性,可以广泛地应用于行动电话及个人数字助理上,例如是扭转 向列(twist nematic, TN)型液晶显示装置及超扭转向列(super twist nematic, STN)型液晶显示装置。传统的扭转向列型液晶显示装置在不施加跨压时,其液晶分子呈现扭转 排列将会改变通过光线的偏振态,此时液晶显示装置显示亮态,属于正常显 白(normally white, NW)。但加跨压之后,液晶分子就会旋转而垂直排列, 因此不会改变通过光线的偏振态,此时液晶显示装置显示暗态。然而,传统的扭转向列型液晶显示装置具有窄视角问题,导致使用者斜 视扭转向列型液晶显示装置将会看不到画面。因此,如何研发液晶显示装置 的广视角技术实为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以错开排列的垫高层导引液晶 分子形成多显示域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面板。其利用透明电 极上的垫高层产生的侧斜面,在加上垫高层位置错开排列,即可同时达到多 显示域(multi-domain)配向功能,以达到广视角的效果。而搭配反射电极 不覆盖于垫高层边缘所产生的向错位置调整功效,使向错位置移至垫高层斜 边的位置,以增加显示面积的开口率。此外,于垫高层上形成反射电极的设 计,可以使液晶显示装置具有穿透与反射效果。这样,可以增加液晶显示装 置于室内与户外的可视性,大大地增加液晶显示装置的实用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出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 及液晶层。第二基板相对于第一基板平行设置,并包括底材、图案组件、透 明电极、多个垫高层及多个反射电极。图案组件设置于底材之上,并具有穿 透区及反射区。透明电极设置于图案组件中,并具有多个电极部,这些电极 部彼此错开地位于穿透区。这些垫高层彼此错开地设置于部分的透明电极 上,并位于反射区,这些垫高层与这些电极部交错排列。这些反射电极对应 地设置于这些垫高层的顶面上,并与透明电极电学连接。液晶层设置于第一 基板及第二基板之间,并具有多个液晶分子,这些液晶分子透过这些垫高层的侧斜面形成多个显示域(domain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提出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块、第一 偏光板、液晶显示面板及第二偏光板。第一偏光板设置于背光才莫块之上。液 晶显示面板设置于第一偏光板之上,并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及液晶层。 第二基板相对于第一基板平行设置,并包括底材、图案组件、透明电极、多 个垫高层及多个反射电极。图案组件设置于底材上,并具有穿透区及反射区。 透明电极设置于图案组件中,并具有多个电极部,这些电极部彼此错开地位 于穿透区。这些垫高层彼此错开地设置于部分之透明电极上,并位于反射区, 这些垫高层与这些电极部交错排列。这些反射电极对应地设置于这些垫高层 的顶面上,并与透明电极电学连接。液晶层设置于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之间, 并具有多个液晶分子,这些液晶分子透过这些垫高层的侧斜面形成多个显示 域。第二偏光板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之上。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 施例,并配合所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的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个基板上电路架构的俯视图。图2示出了沿着图1的剖面线2-2'所视的基板、液晶层及另一基板所 构成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剖面图。图3示出了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的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个基板上电路架构的俯视图。图4示出了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三的液晶显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5示出了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四的液晶显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 40:第二基板11:反射电极11 a:电极部12:垫高层12a:顶面12b:侧斜面13反射电极13a-接触孑L14导电通道层15、22:底材20液晶显示面寺反21:第一基板23黑色矩阵24:彩色滤光片25共同电极27:向错28薄膜晶体管30、50:液晶显示装置31背光模块32:第一偏光板33第二偏光板34a第一补偿膜34b:第二补偿膜35a第三补偿膜35b:第四补偿膜D:距离Dl:第一数据线D2:第二数据线dl:第一厚度d2:第二厚度P:图案组件SI:第一扫描线S2第二扫描线6 :倾斜角度R:反射区T:穿透区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请同时参照第1~2图,图1示出了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的液晶显示 面板的一个基板上电路架构的俯视图,图2示出了沿着图1的剖面线2-2, 所视的基板、液晶层及另一基板所构成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剖面图。如第1 ~2 图所示,液晶显示面板10至少包括第一基板21、第二基板10及液晶层26。 第二基板10相对于第一基板21平行设置,例如透过框胶(sealant)相互连 接,并包括底材15、图案组件P (picture element )、透明电极ll、多个垫高 层12及多个反射电极13。图案组件P例如为有源矩阵像素阵列(active matrixpixelarray )的一个子像素(sub-pixel),而设置于底材15上,并具有穿透区T 及反射区R。透明电极11设置于图案组件P中,并具有多个预设为光线通 过的电极部lla,这些电极部lla彼此错开地位于穿透区T。这些垫高层12 彼此错开地设置于部分的透明电极11上,并位于反射区R,这些垫高层12 与这些电极部lla交错排列。这些反射电极13对应地设置于这些垫高层12 的顶面12a上,并与透明电极11电学连接,用以反射光线。液晶层26设置 于第一基板21及第二基板IO之间,并具有多个液晶分子26a,这些液晶分 子26a透过这些垫高层12的侧斜面12b形成多个显示域,例如至少有四个 显示域。所谓一个显示域是指液晶分子26a往同一方向倾倒所分布的区域面 积,若液晶分子往不同方向倾倒时,即会形成一个以上的显示域。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垫高层12具有一接触孔13a,每一个反射电极 13透过对应的接触孔13a与下方的透明电极11电学连接。此外,第二基板 IO还包括多个导电通道层14,每一个导电通道层14用以电学连接相邻的两 个反射电极13,例如连接相邻的两个反射电极13的角落。其中,导电通道 层14其下面可由相邻的二垫高层12的角落支撑而垫高于反射电极13上。 另外,在每一个反射电极13透过对应的接触孔13a与透明电极11电学连接 的情况下,本实施例亦可省略上述的导电沟道层14的结构,或保留部分的 导电沟道层14的结构。再者,在每一个导电通道层14电学连接相邻的两个 反射电极13的情况下,本实施例亦可只需要在一个垫高层12中挖孔而形成 至少一接触孔13a,以供反射电极13与透明电极11电学连接。又,图案组 件P例如为方形,而每一个垫高层12为方形,任意一垫高层12的第一角落 与相邻的另一垫高层12的第一角落对应连接。所以,这些垫高层12是以类 似锯齿(zigzag)状排列于图案组件P中,这些电极部lla亦同样排列方式。如图2所示,反射电极13的边缘较垫高层12的顶面12a的边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相对于该第一基板平行设置,并包括:底材;图案组件,设置于该底材上,并具有穿透区及反射区;透明电极,设置于该图案组件中,并具有多个电极部,该电极部彼此错开地位 于该穿透区;多个垫高层,彼此错开地设置于部分的该透明电极上,并位于该反射区,该垫高层与该电极部交错排列;及多个反射电极,对应地设置于该垫高层的顶面上,并与该透明电极电学连接;以及液晶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及该第二基板之 间,并具有多个液晶分子,该液晶分子透过该垫高层的侧斜面形成多个显示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易骏李建璋
申请(专利权)人: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