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率的球笼式等速万向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2531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率的球笼式等速万向节,主要包括钟形壳、星形套、保持架、钢球、里侧、开口侧、A球道、B球道,钟形壳内球面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多个球道,且具有在轴向上分开的开口侧和里侧,星形套外球面形成有与钟形壳的球道成对的多个球道,钟形壳的球道与星形套的球道之间夹设多个钢球并传递转矩,钢球通过保持架进行保持,保持架具有与钟形壳的内球面和星形套的外球面配合的外球面和内球面。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A,B球道,使B球道不产生偏置距,从而减小了整体对钢球产生的轴向力,进而减少保持架和钟形壳、星形套的球面摩擦磨损,降低发热,提高传递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率的球笼式等速万向节
本专利技术涉及等速万向节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率的球笼式等速万向节。
技术介绍
现有固定端球笼式等速万向节,其主要具备以下构建:钟形壳1,其在内球面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多个球道,且具有在轴向上分开的开口侧6和里侧5;星形套2,其在外球面形成有与钟形壳1的球道成对的多个球道;多个钢球4,它们夹设于钟形壳1的球道与星形套2的球道之间并传递转矩;保持架3,其对该钢球4进行保持,且具有与钟形壳1的内球面和星形套2的外球面配合的外球面和内球面。钟形壳1内球面、星形套2外球面、保持架3外球面和保持架3内球面的中心都重合于万向节球笼中心O点,O点在轴心线上。钟形壳1球道中心O2和星形套2球道中心O1相对万向节中心反向偏置,偏置距大小相等或者偏心距有较小的偏差以抵消加载后零件间的相对偏移。在工作角为0°的状态下,由于偏置距的存在,在钟形壳1与星形套2对置的球道之间形成楔角,且均朝向钟形壳开口侧开放,大小为α。现有技术的钟形壳1内球面圆弧RA的圆心为轴心线和内球面中心高线的交点。保持架3外球面圆弧Ra和内球面圆弧RB的圆心为轴心线和内、外球面中心高线的交点。星形套2外球面圆弧Rb的圆心为轴心线和外球面中心高线的交点。现有技术主要存在以下缺陷:钟形壳1球道和星形套2球道作用于钢球4的轴向力,当偏移超过最大轴向间隙L时,推动保持架3外球面和钟形壳1内球面、星形套2外球面和保持架3内球面接触。这样导致运转过程中这些部位的球面之间摩擦磨损严重,不利于固定端球笼式万向节的低发热和高效率。另外现有结构固定端球笼式万向节轴向间隙大,容易导致异响的NVH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高效率的球笼式等速万向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高效率的球笼式等速万向节,主要包括钟形壳、星形套、保持架、钢球、里侧、开口侧、A球道、B球道,钟形壳内球面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多个球道,且具有在轴向上分开的开口侧和里侧,星形套外球面形成有与钟形壳的球道成对的多个球道,钟形壳的球道与星形套的球道之间夹设多个钢球并传递转矩,钢球通过保持架进行保持,保持架具有与钟形壳的内球面和星形套的外球面配合的外球面和内球面,钟形壳、星形套的球道分为A球道和B球道两种,A球道、B球道间隔布置,A球道中钟形壳球道中心与星形套球道中心相对球笼中心反向偏置,偏置距均为e,钢球中心至钟形壳球道中心距离和钢球中心至星形套球道中心均为r,满足R为钢球中心至球笼中心距离,B球道中钟形壳和星形套的球道中心与球笼中心重合,钢球中心至钟形壳球道中心距离和钢球中心至星形套均为R,A球道有楔角,对保持架产生轴向力,B球道无楔角,对保持架不产生轴向力。所述钢球数量优选为8。所述钟形壳的内球面圆弧小于内球面半径,内球面圆弧的圆心落在轴心线的上方,并在内球面中心高线内。所述保持架的外球面圆弧大于外球面半径,内球面圆弧小于内球面半径,外球面圆弧的圆心落在轴心线的下方,并在外球面中心高线内,内球面圆弧的圆心落在轴心线的上方,并在内球面中心高线内。所述星形套的外球面圆弧大于外球面半径,外球面圆弧的圆心落在轴心线的下方,并在外球面中心高线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A,B球道,使B球道不产生偏置距,从而减小了整体对钢球产生的轴向力,进而减少保持架和钟形壳、星形套的球面摩擦磨损,降低发热,提高传递效率;通过调整钟形壳内球面圆弧中心、保持架内外球面圆弧中心,星形套外球面圆弧中心,使其与万向节轴线垂直方向偏移一定距离,进而减小了球面两侧的配合间隙,最终减小了万向节的最大轴向间隙,提高了NVH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端视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结构剖视图。图3为现有技术的钟形壳结构图。图4为现有技术的保持架结构图。图5为现有技术的星形套结构图。图6为现有技术的间隙示意图。图7为现有技术的最大间隙L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在工作角为0°状态下的结构端视图。图9为图8的A-A结构剖视图。图10为图8的B-B结构剖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钟形壳结构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持架结构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星形套结构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的间隙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的最大间隙L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钟形壳1、星形套2、保持架3、钢球4、里侧5、开口侧6、星形套和保持架接触点7、钟形壳和保持架接触点8、A球道9、B球道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的介绍:实施例:如附图所示,这种高效率的球笼式等速万向节,主要包括钟形壳1、星形套2、保持架3、钢球4、里侧5、开口侧6、A球道9、B球道10,钟形壳1内球面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多个球道,且具有在轴向上分开的开口侧6和里侧5,星形套2外球面形成有与钟形壳1的球道成对的多个球道,钟形壳1的球道与星形套2的球道之间夹设多个钢球4并传递转矩,钢球4数量优选为8,也可以为6,9,10,12等。钢球4通过保持架3进行保持,保持架3具有与钟形壳1的内球面和星形套2的外球面配合的外球面和内球面,钟形壳1、星形套2的球道分为A球道9和B球道10两种,A球道9、B球道10间隔布置,A球道9与常规固定端球笼式万向节相似,钟形壳1球道中心与星形套2球道中心相对球笼中心反向偏置,偏置距均为e或者略有差异,即钢球4中心至钟形壳1球道中心距离和钢球4中心至星形套2球道中心均为r,满足B球道10钟形壳1和星形套2的球道中心与球笼中心重合,相互间没有偏置距,钟形壳1和星形套2球道PCD均为R,A球道9有楔角,对保持架3产生轴向力,而B球道无楔角,对保持架3不产生轴向力。钟形壳1球面圆弧中心,保持架3内外球面圆弧中心,星形套2外球面圆弧中心不是同心的,与万向节轴线在垂直方向偏离一定距离,本专利技术最大轴向间隙明显比现结构的轴向间隙小。钟形壳1的内球面圆弧小于内球面半径,内球面圆弧的圆心落在轴心线的上方,并在内球面中心高线内。保持架3的外球面圆弧大于外球面半径,内球面圆弧小于内球面半径,外球面圆弧的圆心落在轴心线的下方,并在外球面中心高线内,内球面圆弧的圆心落在轴心线的上方,并在内球面中心高线内。星形套2的外球面圆弧大于外球面半径,外球面圆弧的圆心落在轴心线的下方,并在外球面中心高线内。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属于本专利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率的球笼式等速万向节,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钟形壳(1)、星形套(2)、保持架(3)、钢球(4)、里侧(5)、开口侧(6)、A球道(9)、B球道(10),钟形壳(1)内球面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多个球道,且具有在轴向上分开的开口侧(6)和里侧(5),星形套(2)外球面形成有与钟形壳(1)的球道成对的多个球道,钟形壳(1)的球道与星形套(2)的球道之间夹设多个钢球(4)并传递转矩,钢球(4)通过保持架(3)进行保持,保持架(3)具有与钟形壳(1)的内球面和星形套(2)的外球面配合的外球面和内球面,钟形壳(1)、星形套(2)的球道分为A球道(9)和B球道(10)两种,A球道(9)、B球道(10)间隔布置,A球道(9)中钟形壳(1)球道中心与星形套(2)球道中心相对球笼中心反向偏置,偏置距均为e,钢球(4)中心至钟形壳(1)球道中心距离和钢球(4)中心至星形套(2)球道中心均为r,满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率的球笼式等速万向节,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钟形壳(1)、星形套(2)、保持架(3)、钢球(4)、里侧(5)、开口侧(6)、A球道(9)、B球道(10),钟形壳(1)内球面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多个球道,且具有在轴向上分开的开口侧(6)和里侧(5),星形套(2)外球面形成有与钟形壳(1)的球道成对的多个球道,钟形壳(1)的球道与星形套(2)的球道之间夹设多个钢球(4)并传递转矩,钢球(4)通过保持架(3)进行保持,保持架(3)具有与钟形壳(1)的内球面和星形套(2)的外球面配合的外球面和内球面,钟形壳(1)、星形套(2)的球道分为A球道(9)和B球道(10)两种,A球道(9)、B球道(10)间隔布置,A球道(9)中钟形壳(1)球道中心与星形套(2)球道中心相对球笼中心反向偏置,偏置距均为e,钢球(4)中心至钟形壳(1)球道中心距离和钢球(4)中心至星形套(2)球道中心均为r,满足R为钢球(4)中心至球笼中心距离,B球道(10)中钟形壳(1)和星形套(2)的球道中心与球笼中心重合,钢球(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杰陈国军郑德信陈小敏
申请(专利权)人: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