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管喷吹除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1844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除尘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管喷吹除尘器;其无需管束等复杂转动机构,减少后续维护和检修,连续除尘除雾效果更佳;包括第一除尘箱、第二除尘箱、旋流分离筒、进气管、进水管、出水管、旋流水管、旋流气管、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第三连通管、第四连通管、安装板、移动板、回型板、多组除尘滤袋和鼓气包,第一除尘箱内设置有第一工作腔,第二除尘箱内设置有第二工作腔,旋流气管的输出端设置有多组呈逆时针周向倾斜设置的喷气管,旋流水管的输出端设置有多组呈逆时针周向倾斜设置的喷水管,出水管的输入端伸入至旋流腔的上部,旋流分离筒的底端设置有排污管,第二除尘箱的右端设置有排气管,排气管上设置有排气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管喷吹除尘器
本技术涉及除尘设备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无管喷吹除尘器。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除尘器是一种用于废气中烟尘、雾气进行处理的装置,其在除尘设备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管束式除尘除雾器是一种具有汇聚、捕悉、湮灭汇集作用的装置,它由喷淋装置、导向流膛线管座、一级整流器、一级涡扇分离器、隔离除尘器、二级气体整流器、二级涡扇分离器、二级气体整流器、三级涡扇分离器、三级气体整流器、雾滴收集分离器等部件组成的一体式设备;将废气通过喷淋装置喷淋后,管束式除尘除雾器主要依赖于吸收塔上部低温饱和烟气或气体中含有大量细小雾滴的特点,利用大量细小雾滴跟随气流运动特性条件下增加粉灰颗粒与雾滴碰撞的机率,雾滴与粉灰颗粒凝聚后在气流直线运动的原理作用下,撞击涡扇叶片汇集器;在涡扇叶片改向离心的作用下汇聚成液体,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回流到吸收塔底部;以此原理实现对烟气或气体中的极微小粉尘或煤灰尘和雾滴的捕悉脱除;使用中发现,因管束中设置的转动部件较多,进行除尘除雾时,灰尘会进入至转动部件内部,从而影响转动部件的正常运行,影响除尘除雾效果,需频繁对管束进行维护或检修、更换处理,连续除尘作业效果不佳,有一定的使用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无需管束等复杂转动机构,减少后续维护和检修,连续除尘除雾效果更佳的无管喷吹除尘器。(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第一除尘箱、第二除尘箱、旋流分离筒、进气管、进水管、出水管、旋流水管、旋流气管、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第三连通管、第四连通管、安装板、移动板、回型板、多组除尘滤袋和鼓气包,所述第一除尘箱内设置有第一工作腔,所述第二除尘箱内设置有第二工作腔,所述第一除尘箱的顶端与所述第二除尘箱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工作腔内设置有间隔板,所述间隔板将第一工作腔自上而下分为上部腔和下部腔,所述旋流分离筒固定设置于下部腔内,所述进气管设置于第一除尘箱的左端,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设置于第一除尘箱的右端下部和上部,所述旋流分离筒内设置有旋流腔,所述旋流水管和旋流气管均设置于旋流腔内底部,所述旋流水管位于旋流气管的下部,所述进气管的输出端与所述旋流气管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旋流气管的输出端设置有多组呈逆时针周向倾斜设置的喷气管,所述进水管的输出端与所述旋流水管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旋流水管的输出端设置有多组呈逆时针周向倾斜设置的喷水管,所述出水管的输入端伸入至旋流腔的上部,所述旋流分离筒的底端设置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输出端自第一工作腔的底端穿出,所述上部腔内设置间隔竖板,所述间隔竖板将上部腔分为左部腔和右部腔,所述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的输入端均伸入至旋流腔的上部,所述第一连通管的输出端伸入至左部腔的右部,所述第二连通管的输出端伸入至右部腔的左部,所述第一连通管上设置有第一连通阀,所述第二连通管上设置有第二连通阀,所述左部腔和右部腔内均设置有硅胶干燥剂层,所述第三连通管的输入端伸入至左部腔的左部,所述第四连通管的输入端伸入至左部腔的右部,所述第三连通管和第四连通管的输出端均伸入至第二工作腔的上部,所述第三连通管上设置有第三连通阀,所述第四连通管上设置有第四连通阀,所述安装板固定设置于第二工作腔上部,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多组均布的通气孔,所述多组除尘滤袋分别对应设置于安装板的通气孔处,除尘滤袋的输入端与通气孔连通,多组除尘滤袋的底端自移动板的顶端穿过移动板自移动板的底端穿出,所述多组除尘滤袋均与移动板固定连接,多组除尘滤袋的底端均设置有排尘阀,所述回型板固定设置于第二工作腔内底部,所述回型板与所述移动板之间设置有多组均布的弹簧,所述鼓气包固定设置于第二除尘箱的右端,所述鼓气包的输出端伸入至第二除尘腔内上部,所述第二除尘箱的底部设置有清灰管,所述清灰管上设置有清灰阀,所述第二除尘箱的右端设置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与所述第二工作腔连通,所述排气管上设置有排气阀。优选的,所述第三连通管和第四连通管伸入至第二除尘箱的输出端处设置有止回阀。优选的,所述第二除尘箱的底部为锥形,所述第二除尘箱的底部设置有震荡电机。优选的,所述旋流分离筒内设置有螺旋导流板。优选的,所述第二除尘腔的内壁上设置有滑轨,所述移动板可上下滑动的设置于滑轨上。优选的,所述滑轨的顶端固定设置有限位板。优选的,所述移动板与第二除尘腔内壁之间设置有可伸缩密封布。优选的,所述第一工作腔的前端设置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下部腔相通,所述第二开口与左部腔相通,所述第三开口与右部腔相通,所述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上均设置有密封门。(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管喷吹除尘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无管喷吹除尘器,通过将废气经进气管鼓入至旋流分离筒内,并经冷水经进水管通入至旋流分离筒内,废气和冷水分别经旋流气管上的喷气管喷出和旋流水管上的喷水管喷出,使废气和冷水在旋流分离筒内充分接触,废气和冷水在旋流分离筒内产生旋流,废气中的灰尘和雾气与冷水相遇后,雾气液化,而灰尘溶解与水中,在旋流的作用下,灰尘向旋流分离筒底部聚集并经排污管排出至外部污水处理系统中,旋流分离筒上部的清水经出水管回流至冷水源处进行回用,而经初步除尘和除雾处理后,通过开启第一连通阀和第三连通阀,关闭第二连通阀和第四连通阀,使废气进入至左部腔内,经左部腔内的硅胶干燥剂层干燥后进入至第二工作腔内,或通过关闭第一连通阀和第三连通阀,开启第二连通阀和第四连通阀,使废气进入至右部腔内,经右部腔内硅胶干燥剂层干燥后进入至第二工作腔内,左部腔和右部腔内的硅胶干燥剂层互为备用,使设备在更换硅胶干燥剂层时实现不停机持续作业,经干燥后的废气中含有少量灰尘,此时废气进入至除尘滤袋,经除尘滤袋过滤后通过排气管排出即可,当除尘滤袋吸附过多灰尘时,将鼓气包与外界压缩气源连通并启动,此时关闭排气阀和排尘阀,鼓气包将压缩气源鼓入至除尘滤袋内,使除尘滤袋处于拉伸状态,移动板向下移动,使弹簧处于压缩状态,通过间断鼓气,使除尘滤袋气压减小,除尘滤袋处于收缩状态,弹簧伸缩,使除尘滤袋在弹簧的作用下频繁处于拉伸和收缩状态,从而使除尘滤袋内的灰尘脱离,此时开启排尘阀和清灰阀,将第二工作腔内底部收集的灰尘排出即可;无需管束等复杂转动机构,减少后续维护和检修,连续除尘除雾效果更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旋流水管和旋流气管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回型板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移动板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图2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1、第一除尘箱;2、第二除尘箱;3、旋流分离筒;4、进气管;5、进水管;6、出水管;7、旋流水管;8、旋流气管;9、第一连通管;10、第二连通管;11、第三连通管;12、第四连通管;13、安装板;14、移动板;15、回型板;16、除尘滤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管喷吹除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除尘箱(1)、第二除尘箱(2)、旋流分离筒(3)、进气管(4)、进水管(5)、出水管(6)、旋流水管(7)、旋流气管(8)、第一连通管(9)、第二连通管(10)、第三连通管(11)、第四连通管(12)、安装板(13)、移动板(14)、回型板(15)、多组除尘滤袋(16)和鼓气包(17),所述第一除尘箱(1)内设置有第一工作腔,所述第二除尘箱(2)内设置有第二工作腔,所述第一除尘箱(1)的顶端与所述第二除尘箱(2)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工作腔内设置有间隔板,所述间隔板将第一工作腔自上而下分为上部腔和下部腔,所述旋流分离筒(3)固定设置于下部腔内,所述进气管(4)设置于第一除尘箱(1)的左端,所述进水管(5)和出水管(6)分别设置于第一除尘箱(1)的右端下部和上部,所述旋流分离筒(3)内设置有旋流腔,所述旋流水管(7)和旋流气管(8)均设置于旋流腔内底部,所述旋流水管(7)位于旋流气管(8)的下部,所述进气管(4)的输出端与所述旋流气管(8)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旋流气管(8)的输出端设置有多组呈逆时针周向倾斜设置的喷气管(18),所述进水管(5)的输出端与所述旋流水管(7)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旋流水管(7)的输出端设置有多组呈逆时针周向倾斜设置的喷水管(19),所述出水管(6)的输入端伸入至旋流腔的上部,所述旋流分离筒(3)的底端设置有排污管(20),所述排污管(20)的输出端自第一工作腔的底端穿出,所述上部腔内设置间隔竖板,所述间隔竖板将上部腔分为左部腔和右部腔,所述第一连通管(9)和第二连通管(10)的输入端均伸入至旋流腔的上部,所述第一连通管(9)的输出端伸入至左部腔的右部,所述第二连通管(10)的输出端伸入至右部腔的左部,所述第一连通管(9)上设置有第一连通阀(21),所述第二连通管(10)上设置有第二连通阀(22),所述左部腔和右部腔内均设置有硅胶干燥剂层(23),所述第三连通管(11)的输入端伸入至左部腔的左部,所述第四连通管(12)的输入端伸入至左部腔的右部,所述第三连通管(11)和第四连通管(12)的输出端均伸入至第二工作腔的上部,所述第三连通管(11)上设置有第三连通阀(24),所述第四连通管(12)上设置有第四连通阀(25),所述安装板(13)固定设置于第二工作腔上部,所述安装板(13)上设置有多组均布的通气孔(26),所述多组除尘滤袋(16)分别对应设置于安装板(13)的通气孔(26)处,除尘滤袋(16)的输入端与通气孔(26)连通,多组除尘滤袋(16)的底端自移动板(14)的顶端穿过移动板(14)自移动板(14)的底端穿出,所述多组除尘滤袋(16)均与移动板(14)固定连接,多组除尘滤袋(16)的底端均设置有排尘阀(27),所述回型板(15)固定设置于第二工作腔内底部,所述回型板(15)与所述移动板(14)之间设置有多组均布的弹簧(28),所述鼓气包(17)固定设置于第二除尘箱(2)的右端,所述鼓气包(17)的输出端伸入至第二除尘腔内上部,所述第二除尘箱(2)的底部设置有清灰管(29),所述清灰管(29)上设置有清灰阀(30),所述第二除尘箱(2)的右端设置有排气管(31),所述排气管(31)与所述第二工作腔连通,所述排气管(31)上设置有排气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管喷吹除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除尘箱(1)、第二除尘箱(2)、旋流分离筒(3)、进气管(4)、进水管(5)、出水管(6)、旋流水管(7)、旋流气管(8)、第一连通管(9)、第二连通管(10)、第三连通管(11)、第四连通管(12)、安装板(13)、移动板(14)、回型板(15)、多组除尘滤袋(16)和鼓气包(17),所述第一除尘箱(1)内设置有第一工作腔,所述第二除尘箱(2)内设置有第二工作腔,所述第一除尘箱(1)的顶端与所述第二除尘箱(2)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工作腔内设置有间隔板,所述间隔板将第一工作腔自上而下分为上部腔和下部腔,所述旋流分离筒(3)固定设置于下部腔内,所述进气管(4)设置于第一除尘箱(1)的左端,所述进水管(5)和出水管(6)分别设置于第一除尘箱(1)的右端下部和上部,所述旋流分离筒(3)内设置有旋流腔,所述旋流水管(7)和旋流气管(8)均设置于旋流腔内底部,所述旋流水管(7)位于旋流气管(8)的下部,所述进气管(4)的输出端与所述旋流气管(8)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旋流气管(8)的输出端设置有多组呈逆时针周向倾斜设置的喷气管(18),所述进水管(5)的输出端与所述旋流水管(7)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旋流水管(7)的输出端设置有多组呈逆时针周向倾斜设置的喷水管(19),所述出水管(6)的输入端伸入至旋流腔的上部,所述旋流分离筒(3)的底端设置有排污管(20),所述排污管(20)的输出端自第一工作腔的底端穿出,所述上部腔内设置间隔竖板,所述间隔竖板将上部腔分为左部腔和右部腔,所述第一连通管(9)和第二连通管(10)的输入端均伸入至旋流腔的上部,所述第一连通管(9)的输出端伸入至左部腔的右部,所述第二连通管(10)的输出端伸入至右部腔的左部,所述第一连通管(9)上设置有第一连通阀(21),所述第二连通管(10)上设置有第二连通阀(22),所述左部腔和右部腔内均设置有硅胶干燥剂层(23),所述第三连通管(11)的输入端伸入至左部腔的左部,所述第四连通管(12)的输入端伸入至左部腔的右部,所述第三连通管(11)和第四连通管(12)的输出端均伸入至第二工作腔的上部,所述第三连通管(11)上设置有第三连通阀(24),所述第四连通管(12)上设置有第四连通阀(25),所述安装板(13)固定设置于第二工作腔上部,所述安装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敦江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宁泊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