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动救护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1629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公开了一种新型电动救护车,包括驾驶室(1)和救护室(2),所述救护室(2)包括支撑架(13)和导引桥板组件(3),所述支撑架(13)固定在救护室(2)的内底部,所述导引桥板组件(3)位于支撑架(13)与救护室(2)内底部之间;所述导引桥板组件(3)包括第一桥板(10)、第二桥板(11)和支撑板(12),所述第一桥板(10)倾斜连接在支撑架(13)的侧端,所述支撑板(12)固定在救护室(2)的内底部,所述第二桥板(11)位于支撑板(12)的上方并且可滑动位于第一桥板(10)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救护车的结构合理,操作灵活,能够快速稳定便捷地使得担架床上、下车,有效地地避免病人收到二次伤害,适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电动救护车
本技术涉及救护车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电动救护车。
技术介绍
救护车,是指救助病人的车辆。电动救护车是按进口电动车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设计,具有电刹及自动反复充电功能;具有操控灵活,无噪音,稳定的行驶性能,乘坐舒适兼顾人性化的设计,电动救护车节能环保、轻松舒适等优点,适合各大医院及体育赛事等抢救场所使用。但是,现有的大多数电动救护车的担架床上下车不够稳定便捷,需要较多人力的投入,容易使得病人发生晃动受到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担架床上下车不够稳定便捷,需要较多人力的投入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电动救护车。该电动救护车操作灵活,能够快速稳定便捷地使得担架床上、下车。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上述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以实现:一种新型电动救护车,包括驾驶室和救护室,所述救护室包括支撑架和导引桥板组件,所述支撑架固定在救护室的内底部,所述导引桥板组件位于支撑架与救护室内底部之间;所述导引桥板组件包括第一桥板、第二桥板和支撑板,所述第一桥板倾斜连接在支撑架的侧端,所述支撑板固定在救护室的内底部,所述第二桥板位于支撑板的上方并且可滑动位于第一桥板的下方。优选的,所述第一桥板与支撑架的倾斜角为12-20度。本方案通过一定合适的安装倾斜角的第一桥板可以使得担架床上下车的稳定性得到提高,避免病人由于坡度过大发生滑移伤害或者坡度过小影响救援效率。优选的,所述第一桥板的中部设有呈方形的第一限位凸槽,所述第二桥板设有与第一限位凸槽相卡紧配合的第二限位凸槽。本方案通过第一二限位凸槽可以保障担架床能够尽可能地往同一设定轨迹上下车,提高运行稳定性。优选的,所述第一桥板的左右两边设有第一限位护边,所述第二桥板的左右两边设有与第一限位护边相卡紧配合的第二限位护边。本方案通过第一二限位护边可以避免担架床往两边的滑移幅度过大而发生掉落,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优选的,所述第一桥板和第二桥板的表面均设有防滑凸块。本方案通过防滑凸块可以增加担架床的上下车的摩擦力,缓冲担架床的上下车的速度从而避免事故发生。优选的,所述第二桥板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把手。本方案通过把手能够快速灵活地将第二桥板拉取或推进去,提高担架床的上下车的速度。优选的,所述靠近驾驶室的支撑板固定有限位块;所述救护室的内侧壁固定有限位挂钩,所述限位挂钩可与第二桥板卡紧连接。本方案通过限位块和限位挂钩可以避免第二桥板在非工作状态下发生错位移动使得第二桥板发生损坏。优选的,所述救护室还包括陪护座椅组,所述陪护座椅组包括至少一个左陪护座椅和右陪护座椅,所述左陪护座椅和右陪护座椅固定在支撑架的上表面的左右两端。本方案通过陪护座椅组可以有效地对病人的监护救治,发生突发状况时避免错失最佳时机。优选的,所述左陪护座椅和右陪护座椅之间形成置放通道,所述置放通道的宽度大于担架床的宽度的百分之八至百分之十五。本方案通过合理的置放通道的宽度可以更好地限制住担架床的位置,避免其发生过大的滑移;同时还可以保障陪护人员工作的舒适度。优选的,所述救护室的上表面设有带透气窗的外机架。本方案通过带透气窗的外机架可以有效地解决了敞开式电动救伤车在户外不良天气下的使用问题。有益效果:采用本实用型所述的结构后,由于结构设有驾驶室和救护室,又救护室包括支撑架和导引桥板组件,又导引桥板组件包括第一桥板、第二桥板和支撑板,通过第一桥板、第二桥板灵活稳定配合,工作人员便捷操作,便可得到操作灵活,能够快速稳定便捷地使得担架床上、下车,有效地地避免病人收到二次伤害,适用范围广的电动救护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动救护车的主视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动救护车的俯视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动救护车的A部分放大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动救护车的部分放大结构图。图1-4:1-驾驶室;2-救护室;3-导引桥板组件;4-陪护座椅组;5-置放通道;6-左陪护座椅;7-右陪护座椅;8-外机架;9-透气窗;10-第一桥板;11-第二桥板;12-支撑板;13-支撑架;14-限位块;15-把手;16-限位挂钩;17-第一限位凸槽;18-第一限位护边;19-第二限位凸槽;20-第二限位护边;21-防滑凸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不做任何形式的限定。实施例1: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前”、“后”、“左”和“右”等方位名称都是根据本说明书所用的示意图所决定的。如图1-4所示的一种新型电动救护车,包括驾驶室1和救护室2,所述救护室2位于驾驶室1的后侧;所述救护室2包括支撑架13和导引桥板组件3,所述支撑架13固定在救护室2的内底部,所述导引桥板组件3位于支撑架13与救护室2内底部之间;所述导引桥板组件3包括第一桥板10、第二桥板11和支撑板12,所述第一桥板10倾斜连接在支撑架13的侧端,所述支撑板12固定在救护室2的内底部,所述第二桥板11位于支撑板12的上方并且可滑动在第一桥板10的下方;所述第一桥板10与支撑架13的倾斜角为15度;所述第一桥板10的中部设有呈方形的第一限位凸槽17,所述第二桥板11设有与第一限位凸槽17相卡紧配合的第二限位凸槽19;所述第一桥板10的左右两边设有第一限位护边18,所述第二桥板11的左右两边设有与第一限位护边18相卡紧配合的第二限位护边20;所述第一桥板10和第二桥板11的表面均设有防滑凸块21;所述第二桥板11的底部旋转活动连接有把手15;所述靠近驾驶室1的支撑板12固定有限位块14;所述救护室2的内侧壁固定有限位挂钩16,所述限位挂钩16可与第二桥板11卡紧连接。实施例2: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前”、“后”、“左”和“右”等方位名称都是根据本说明书所用的示意图所决定的。如图1-2所示的一种新型电动救护车,包括实施例1的所有技术特征,所述救护室2还包括陪护座椅组4,所述陪护座椅组4包括至少一个左陪护座椅6和右陪护座椅7,所述左陪护座椅6和右陪护座椅7固定在支撑架13的上表面的左右两端;所述左陪护座椅6和右陪护座椅7之间形成置放通道5,所述置放通道5的宽度大于担架床的宽度的百分之十。实施例3: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前”、“后”、“左”和“右”等方位名称都是根据本说明书所用的示意图所决定的。如图1所示的一种新型电动救护车,包括实施例1或2的所有技术特征,所述救护室2的上表面设有带透气窗9的外机架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电动救护车,包括驾驶室(1)和救护室(2),其特征在于,所述救护室(2)包括支撑架(13)和导引桥板组件(3),所述支撑架(13)固定在救护室(2)的内底部,所述导引桥板组件(3)位于支撑架(13)与救护室(2)内底部之间;所述导引桥板组件(3)包括第一桥板(10)、第二桥板(11)和支撑板(12),所述第一桥板(10)倾斜连接在支撑架(13)的侧端,所述支撑板(12)固定在救护室(2)的内底部,所述第二桥板(11)位于支撑板(12)的上方并且可滑动位于第一桥板(10)的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动救护车,包括驾驶室(1)和救护室(2),其特征在于,所述救护室(2)包括支撑架(13)和导引桥板组件(3),所述支撑架(13)固定在救护室(2)的内底部,所述导引桥板组件(3)位于支撑架(13)与救护室(2)内底部之间;所述导引桥板组件(3)包括第一桥板(10)、第二桥板(11)和支撑板(12),所述第一桥板(10)倾斜连接在支撑架(13)的侧端,所述支撑板(12)固定在救护室(2)的内底部,所述第二桥板(11)位于支撑板(12)的上方并且可滑动位于第一桥板(10)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动救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桥板(10)与支撑架(13)的倾斜角为12-2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动救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桥板(10)的中部设有呈方形的第一限位凸槽(17),所述第二桥板(11)设有与第一限位凸槽(17)相卡紧配合的第二限位凸槽(1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动救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桥板(10)的左右两边设有第一限位护边(18),所述第二桥板(11)的左右两边设有与第一限位护边(18)相卡紧配合的第二限位护边(20)。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祥张加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朗晴电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