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用救护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5361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用救护车,包括车体,车体包括驾驶房以及厢体,厢体内设置有隔离装置,隔离装置包括固定于厢体底面上的下轨道,位于下轨道的正上方设置有固接于厢体顶面上的上轨道,下轨道和上轨道之间滑动连接有两个滑杆,两个滑杆之间固接有透明防护膜,透明防护膜上连通有医用手套,透明防护膜与厢体内壁之间形成有隔离区,隔离区内设置有担架,隔离区靠近所述驾驶房的一侧设置有医疗设备,位于隔离区中厢体的内壁安装有医疗柜,医疗柜靠近所述厢体的顶部。车内设置有隔离区,且医护人员可以在病人隔离状态下进行治疗,减少病毒传染,提高了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用救护车
本技术涉及特种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用救护车。
技术介绍
随着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更高的医疗服务要求,市场对配备专业监护、急救设备的救护车需求逐年递增,近年来救护车的市场占比达到了50%左右,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已普遍采用救护车进行急救服务。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09187253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救护车及救护车系统,涉及医疗救护车
该救护车包括:驾驶室和救护车厢,该驾驶室与救护车厢通过挡板进行隔离;救护车厢包括:担架平台、医疗箱、输液杆、座椅及无线设备;担架平台设置于救护车厢的一侧,担架平台用于放置担架;医疗箱设置于救护车厢的另一侧,医疗箱内放置有医疗器械;输液杆设置于医疗箱中靠近担架平台的侧壁上;座椅设置于救护车厢中与医疗箱相同的一侧;无线设备包括:数据采集器和数据发送器,数据采集器分别与医疗器械及数据发送器电连接。该救护车空间布局合理,空间宽敞,配套设备丰富,方便使用,具有较好的实用性。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运送一些呼吸道传染病时,由于上述救护车厢内为一个密闭空间,极易对医护人员造成病毒传染,安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用救护车,车内设置有隔离区,且医护人员可以在病人隔离状态下进行治疗,减少病毒传染,提高了安全性。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用救护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包括驾驶房以及位于所述驾驶房后方的厢体,所述厢体内设置有隔离装置,所述隔离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厢体底面上的下轨道,所述下轨道一端与所述厢体靠近所述驾驶房一侧的侧壁固接,另一端与所述厢体长度方向上其中一个内壁固接,位于所述下轨道的正上方设置有固接于所述厢体顶面上的上轨道,所述下轨道和所述上轨道之间滑动连接有两个滑杆,两个所述滑杆之间固接有透明防护膜,所述透明防护膜上连通有医用手套,所述透明防护膜与所述厢体内壁之间形成有隔离区,所述隔离区内设置有担架,所述隔离区靠近所述驾驶房的一侧设置有医疗设备,位于所述隔离区中所述厢体的内壁安装有医疗柜,所述医疗柜靠近所述厢体的顶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运输呼吸道传染病的病人时,将病人放置于隔离区内的担架上,然后拉动滑杆,使得两个滑杆分别抵接厢体的两个侧壁上,从而透明防护膜可以将隔离区进行密封,医护人员可以利用医用手套在病人隔离状态下进行治疗,减少病毒传染,提高了安全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下轨道和所述上轨道两端的端部之间固接有立柱,所述立柱与所述厢体的内壁固接,所述立柱远离所述厢体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磁铁,所述滑杆为铁制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两个滑杆分别抵接于两个立柱上,并利用磁铁将滑杆进行固定,减少滑杆发生滑动的可能性,进而保证了隔离区能够始终处于密闭环境。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立柱远离所述厢体内壁一侧的侧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和所述磁铁过盈配合,所述卡槽的槽深与所述磁铁厚度相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磁铁置于卡槽内,能够使得磁铁与立柱处于同一平面,进而能够减少立柱与滑杆之间存在缝隙,进一步提高了隔离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位于所述隔离区中所述厢体的内壁转动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下方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与所述厢体的内壁固接,所述支撑杆为多个并沿所述厢体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所述担架位于所述支撑杆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救护车不需要运送呼吸道传染病人时,可以将透明防护膜进行收纳,并转动支撑杆,将支撑杆处于竖向放置状态,进而能够解放救护车厢体内的空间,便于运送病人和医护人员。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支撑块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垂直于所述支撑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担架置于支撑杆上后,限位杆的设置能够避免担架侧向滑动,进而有利于提高病人的安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杆与所述支撑杆端部之间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担架抬至支撑杆上之前,可以转动限位杆,使得限位杆朝下,进而能够避免限位杆对担架的放置造成阻碍。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担架的底面固接有多个沿所述担架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担架的长度方向垂直,相邻所述限位板之间的间距与相邻所述支撑杆之间的间距一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担架下方的限位板置于支撑杆的一侧,利用限位板和支撑杆之间的干涉,能够避免车辆的惯性对担架造成向前或者向后的倾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位于所述隔离区中所述厢体的内壁转动设置有座椅,所述座椅位于所述担架的下方,所述座椅为多个并分别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无需使用隔离区时,可以将座椅放平,能够为普通病人或者医护人员提高休息。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隔离装置,当需要运输呼吸道传染病的病人时,将病人放置于隔离区内的担架上,然后拉动滑杆,使得两个滑杆分别抵接厢体的两个侧壁上,从而透明防护膜可以将隔离区进行密封,医护人员可以利用医用手套在病人隔离状态下进行治疗,减少病毒传染,提高了安全性;2.通过设置立柱和磁铁,将两个滑杆分别抵接于两个立柱上,并利用磁铁将滑杆进行固定,减少滑杆发生滑动的可能性,进而保证了隔离区能够始终处于密闭环境;3.通过设置限位板,将担架下方的限位板置于支撑杆的一侧,利用限位板和支撑杆之间的干涉,能够避免车辆的惯性对担架造成向前或者向后的倾斜。附图说明图1主要示意救护车内隔离装置的整体构造;图2主要示意隔离区内的构造;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主要示意立柱的构造;图4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主要示意支撑杆的构造。图中,1、车体;11、驾驶房;12、厢体;2、隔离装置;21、下轨道;22、上轨道;23、滑杆;24、透明防护膜;241、医用手套;25、隔离区;26、担架;261、限位板;27、医疗设备;28、医疗柜;29、立柱;291、卡槽;3、磁铁;4、支撑杆;41、支撑块;42、限位杆;5、座椅。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技术公开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用救护车,包括车体1,车体1包括驾驶房11以及位于驾驶房11后方的厢体12,厢体12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状,厢体12远离驾驶房11的一侧为车门。厢体12内设置有用于隔离呼吸道传染病病人的隔离装置2。如图1和图2所示,隔离装置2包括下轨道21、上轨道22、滑杆23、透明防护膜24、隔离区25、担架26、医疗设备27以及医疗柜28。下轨道21固定于厢体12的底面,下轨道21其中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用救护车,包括车体(1),所述车体(1)包括驾驶房(11)以及位于所述驾驶房(11)后方的厢体(12),其特征在于:所述厢体(12)内设置有隔离装置(2),所述隔离装置(2)包括固定于所述厢体(12)底面上的下轨道(21),所述下轨道(21)一端与所述厢体(12)靠近所述驾驶房(11)一侧的侧壁固接,另一端与所述厢体(12)长度方向上其中一个内壁固接,位于所述下轨道(21)的正上方设置有固接于所述厢体(12)顶面上的上轨道(22),所述下轨道(21)和所述上轨道(22)之间滑动连接有两个滑杆(23),两个所述滑杆(23)之间固接有透明防护膜(24),所述透明防护膜(24)上连通有医用手套(241),所述透明防护膜(24)与所述厢体(12)内壁之间形成有隔离区(25),所述隔离区(25)内设置有担架(26),所述隔离区(25)靠近所述驾驶房(11)的一侧设置有医疗设备(27),位于所述隔离区(25)中所述厢体(12)的内壁安装有医疗柜(28),所述医疗柜(28)靠近所述厢体(12)的顶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用救护车,包括车体(1),所述车体(1)包括驾驶房(11)以及位于所述驾驶房(11)后方的厢体(12),其特征在于:所述厢体(12)内设置有隔离装置(2),所述隔离装置(2)包括固定于所述厢体(12)底面上的下轨道(21),所述下轨道(21)一端与所述厢体(12)靠近所述驾驶房(11)一侧的侧壁固接,另一端与所述厢体(12)长度方向上其中一个内壁固接,位于所述下轨道(21)的正上方设置有固接于所述厢体(12)顶面上的上轨道(22),所述下轨道(21)和所述上轨道(22)之间滑动连接有两个滑杆(23),两个所述滑杆(23)之间固接有透明防护膜(24),所述透明防护膜(24)上连通有医用手套(241),所述透明防护膜(24)与所述厢体(12)内壁之间形成有隔离区(25),所述隔离区(25)内设置有担架(26),所述隔离区(25)靠近所述驾驶房(11)的一侧设置有医疗设备(27),位于所述隔离区(25)中所述厢体(12)的内壁安装有医疗柜(28),所述医疗柜(28)靠近所述厢体(12)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用救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轨道(21)和所述上轨道(22)两端的端部之间固接有立柱(29),所述立柱(29)与所述厢体(12)的内壁固接,所述立柱(29)远离所述厢体(12)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磁铁(3),所述滑杆(23)为铁制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用救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9)远离所述厢体(12)内壁一侧的侧面开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朋刘云飞李长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北铃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