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线自动化加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1594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0:58
本申请涉及一种铜线自动化加工设备,涉及铜线加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铜线加工设备。所述铜线加工设备包括上料装置、第一稳定装置、预热装置、挤出装置、冷却装置、第二稳定装置以及收卷装置。所述第一稳定装置安装在所述上料装置以及所述预热装置之间,所述第二稳定装置安装在所述收卷装置以及所述冷却装置之间。本申请改善了铜线加工过程中容易断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线自动化加工设备
本申请涉及铜线加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铜线自动化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以及科技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开始不断普及。新能源汽车一般是指采用非常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从而形成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以及新结构的汽车。目前,新能源汽车的燃料主要分为纯电动汽车以及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为主。在制造这两种类型的新能源汽车时,都离不开连接线束。连接线束根据用途主要分为温度采集转接线束、电压采集线束以及通讯线束等。在生产连接线束时会用到铜线加工设备,铜线加工设备主要包括上料装置、预热装置、挤出装置、一次冷却装置、线径检测装置、二次冷却装置、漏铜检测装置以及收卷装置。铜线依次经过上述设备后便会被加工成电线。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由于铜线加工设备中的装置较多,在对铜线进行加工时,铜线容易发生断裂,导致需要重新排线,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善在铜线加工过程中铜线容易断裂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铜线自动化加工设备。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铜线自动化加工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铜线自动化加工设备,包括上料装置、预热装置、挤出装置、冷却装置以及收卷装置,所述铜线加工设备还包括第一稳定装置以及第二稳定装置,所述第一稳定装置安装在所述上料装置以及所述预热装置之间,所述第二稳定装置安装在所述收卷装置以及所述冷却装置之间;所述第一稳定装置包括第一机座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一机座上的第一稳定组件,所述第二稳定装置包括第二机座、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机座上的导滑座、滑动设置在所述导滑座上的第一滚轮组、安装在所述第二机座上的第二滚轮组以及用于测量和调整所述第一滚轮组以及第二滚轮组之间铜线张力的张力控制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稳定装置便能够对入料的铜线进行稳定,铜线经过所述第一稳定装置后便能以较为稳定的状态进入至所述预热装置中进行加热,通过在所述上料装置以及所述预热装置之间设置所述第一稳定装置能减少铜线断裂情况的发生。而在铜线进入至所述第二稳定装置后,一部分的铜线会在所述第二稳定装置中传输,当所述收卷装置的收卷速度较快时,所述第一滚轮组便会向所述第二滚轮组移动,减少位于所述第二稳定装置中铜线的量,同时所述张力控制器会将张力反馈至收卷装置中使得所述收卷装置的速度变慢;当所述收卷装置的收卷速度较慢时,所述第一滚轮组会向远离所述第二滚轮组的方向移动,增加位于所述第二稳定装置中铜线的量,同时所述张力控制器会将张力反馈至所述收卷装置中使得所述收卷装置的速度变快。因此,所述铜线加工设备改善了在铜线加工过程中铜线容易断裂的问题。优选的,所述第一稳定组件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机座上的主稳定座、转动设置于所述主稳定座上的主稳定轮、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机座上的副稳定座以及转动设置于所述副稳定座上的副稳定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铜线从所述上料装置上料至所述第一稳定装置后,可以将铜线从所述主稳定轮的下端穿过,再将铜线从所述副稳定轮的上端穿过,铜线从所述第一稳定组件中通过后,铜线便能保持稳定进入至所述预热装置中。此外,所述主稳定座以及所述副稳定座的高度可调节,可通过调节所述主稳定座以及所述副稳定座的高度差,从而调整所述第一稳定组件对铜线所施加的张力。优选的,所述上料装置包括上料座、安装在所述上料座上的上料辊以及安装在所述上料座上的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上料座上的缓冲轮组、转动设置在所述上料座上的缓冲杆以及用于对缓冲杆进行复位的弹性件,所述缓冲杆远离所述缓冲轮组的一侧转动设置有第三缓冲轮,铜线穿过所述缓冲轮组后抵压在所述第三缓冲轮的上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铜线从所述上料辊上料后会进入至所述缓冲组件中。由于铜线抵压在所述缓冲杆轮的上方,当铜线的上料速度较快时,铜线会对所述第三缓冲轮施加一个向下的压力,所述缓冲杆便会向下旋转以带动所述第三缓冲轮下压,从而减少铜线断裂情况的发生。当所述铜线的上料速度减缓时,所述弹性件便会对所述缓冲杆施加一个向上的力使得所述缓冲杆复位,继而使得所述第三缓冲轮带动铜线复位。所述上料装置与所述第一稳定装置以及所述第二稳定装置配合,从而进一步减少铜线断裂情况的发生。优选的,所述缓冲轮组包括安装在所述上料座上的第一安装杆、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杆上的第一缓冲轮、安装在所述上料座上的第二安装杆以及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杆上的第二缓冲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铜线抵压在所述第一缓冲轮的上方,再将铜线从所述第二缓冲轮的下方穿过后抵压在所述第三缓冲轮的上方,铜线的位置便能保持稳定,从而有利于铜线能均匀出料。优选的,所述缓冲轮组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第一缓冲轮位置的第一弹簧挡圈以及用于限制所述第二缓冲轮位置的第二弹簧挡圈,所述第一弹簧挡圈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杆上,所述第二弹簧挡圈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杆上,所述第一弹簧挡圈抵压在所述第一缓冲轮的一侧,所述第二弹簧挡圈抵压在所述第二缓冲轮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所述第一缓冲轮或第二缓冲轮损坏时,可以将所述第一弹簧挡圈从所述第一安装杆上拆下,将所述第二弹簧挡圈从所述第二安装杆上拆下,所述第一缓冲轮以及所述第二缓冲轮便能拆下,从而便于对所述第一缓冲轮以及所述第二缓冲轮进行维修以及更换,增加所述铜线加工设备的使用性。优选的,所述冷却装置第一冷却组件以及第二冷却组件,所述第一冷却组件包括第一机架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机架上的第一冷却槽,所述第二冷却组件包括第二机架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二机架上的第二冷却槽,所述第一冷却槽以及第二冷却槽中均填充有冷却液,所述第二冷却组件还包括阻挡结构,所述第二冷却槽具有入料端和出料端,所述第二冷却槽的出料端上方具有开口,所述阻挡结构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二冷却槽出料端一侧的阻挡件以及用于限制所述阻挡件移动的限位件,所述阻挡件用于封闭所述出料端上方的开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铜线会先经过所述第一冷却槽进行一段冷却后,再进入至所述第二冷却槽,当铜线从所述第二冷却槽中经过时,铜线会将冷却液从所述第二冷却槽出料端的一侧带出,通过在所述出料端的一侧设置所述阻挡件以及所述限位件,所述阻挡件便能对铜线所带出的冷却液进行阻挡,继而能减少铜线从所述冷却槽中所带出的冷却液。优选的,所述第一冷却组件还包括热能利用结构,所述热能利用结构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冷却槽内的导热管、与所述导热管连接的保温容器以及水泵,所述保温容器内填充有水,所述水泵用于将所述保温容器内的水运输至所述导热管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铜丝挤出后,进入至所述第一冷却槽的时候会带有非常高的热量,继而导致所述第一冷却槽内的冷却液温度不断升高,通过设置所述热能利用结构,所述热能利用结构能对所述第一冷却槽的热量进行利用,从而对所述导热管内的水进行加热,最后将加热后的水储存在所述保温容器内,便于后续进行利用。优选的,所述保温容器上固定设置有用于将所述保温容器内水取出的水阀以及用于通入水的导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保温容器的储存容量有限,当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线自动化加工设备,包括上料装置(1)、预热装置(3)、挤出装置(4)、冷却装置(5)以及收卷装置(7),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线加工设备还包括第一稳定装置(2)以及第二稳定装置(6),所述第一稳定装置(2)安装在所述上料装置(1)以及所述预热装置(3)之间,所述第二稳定装置(6)安装在所述收卷装置(7)以及所述冷却装置(5)之间;所述第一稳定装置(2)包括第一机座(21)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一机座(21)上的第一稳定组件(22),所述第二稳定装置(6)包括第二机座(61)、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机座(61)上的导滑座(62)、滑动设置在所述导滑座(62)上的第一滚轮组(63)、安装在所述第二机座(61)上的第二滚轮组(64)以及用于测量和调整所述第一滚轮组(63)以及第二滚轮组(64)之间铜线张力的张力控制器(6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线自动化加工设备,包括上料装置(1)、预热装置(3)、挤出装置(4)、冷却装置(5)以及收卷装置(7),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线加工设备还包括第一稳定装置(2)以及第二稳定装置(6),所述第一稳定装置(2)安装在所述上料装置(1)以及所述预热装置(3)之间,所述第二稳定装置(6)安装在所述收卷装置(7)以及所述冷却装置(5)之间;所述第一稳定装置(2)包括第一机座(21)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一机座(21)上的第一稳定组件(22),所述第二稳定装置(6)包括第二机座(61)、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机座(61)上的导滑座(62)、滑动设置在所述导滑座(62)上的第一滚轮组(63)、安装在所述第二机座(61)上的第二滚轮组(64)以及用于测量和调整所述第一滚轮组(63)以及第二滚轮组(64)之间铜线张力的张力控制器(6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线自动化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稳定组件(22)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机座(21)上的主稳定座(221)、转动设置于所述主稳定座(221)上的主稳定轮(222)、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机座(21)上的副稳定座(223)以及转动设置于所述副稳定座(223)上的副稳定轮(22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线自动化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1)包括上料座(11)、安装在所述上料座(11)上的上料辊(12)以及安装在所述上料座(11)上的缓冲组件(13),所述缓冲组件(13)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上料座(11)上的缓冲轮组(131)、转动设置在所述上料座(11)上的缓冲杆(132)以及用于对缓冲杆(132)进行复位的弹性件(133),所述缓冲杆(132)远离所述缓冲轮组(131)的一侧转动设置有第三缓冲轮(1322),铜线穿过所述缓冲轮组(131)后抵压在所述第三缓冲轮(1322)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铜线自动化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轮组(131)包括安装在所述上料座(11)上的第一安装杆(1313)、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杆(1313)上的第一缓冲轮(1311)、安装在所述上料座(11)上的第二安装杆(1314)以及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杆(1314)上的第二缓冲轮(13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铜线自动化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轮组(131)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第一缓冲轮(1311)位置的第一弹簧挡圈(1315)以及用于限制所述第二缓冲轮(1312)位置的第二弹簧挡圈(1316),所述第一弹簧挡圈(1315)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杆(1313)上,所述第二弹簧挡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暖波袁转弟袁许深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领业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