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空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1074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7: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其具备:框体(11),其具有配置于自加热器芯体吹出的暖风的一侧且在与加热器芯体之间划分暖风用流路的壁(35);及后脚部用导管(24、25),其划分与由框体(11)划分的空气混合空间连通的后脚部用流路,壁(35)具有壁部(35A)和沿与加热器芯体分开的方向从壁部(35A)突出的突出部(35B),后脚部用导管(24、25)设置于壁部(35A),并且在X方向上配置于与突出部(35B)相邻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用空调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本申请根据2018年6月4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8-106635号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用于此。
技术介绍
适用于汽车等车辆的车辆用空调装置通过适当地混合在容纳汽化器及加热器芯体的框体内经汽化器产生的冷风和使用该冷风的一部分由加热器芯体生成的暖风来进行所期望的温度的送风(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作为这种车辆用空调装置之一,有如下空调装置:在车辆的前后方向(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前后方向)上,在与加热器芯体对置且划分自加热器芯体吹出的暖风的暖风用流路的框体的壁的外侧设置有划分后脚部用流路的后脚部用导管。以往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3528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课题在上述车辆空调装置中,为了确保用于设置引擎等设备的空间或室内空间的宽度,期望尽可能减小车辆空调装置的尺寸。尤其期望减小车辆的前后方向(车辆空调装置的前后方向)上的车辆空调装置的尺寸。然而,若欲在上述框体的壁的外侧设置后脚部用导管来减小前后方向上的车辆空调装置的尺寸,则需要使加热器芯体与框体的壁的距离靠近。如此,若使加热器芯体与框体的壁的距离靠近,则车辆空调装置的前后方向上的暖风用流路的宽度变窄。因此,有可能难以确保来自加热器芯体的暖风的风量。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抑制前后方向上的大型化的基础上,确保来自加热器芯体的暖风的流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具备:汽化器,其通过冷却空气而生成冷风;加热器芯体,其配置于所述汽化器的下游侧,且加热所述冷风而生成暖风;框体,其划分配置于所述汽化器的上游侧且向该汽化器供给所述空气的空气供给用流路、配置于所述汽化器的下游侧且所述加热器芯体的上游侧,并且使所述冷风流过的冷风用流路、配置于所述加热器芯体的下游且被吹出所述暖风的暖风用流路及连接于所述冷风用流路和所述暖风用流路,并且配置于该冷风用流路及该暖风用流路的下游侧,且混合所述冷风和所述暖风的空气混合空间;及后脚部用导管,其划分与所述空气混合空间连通的后脚部用流路,所述框体具有配置于自所述加热器芯体吹出的所述暖风的一侧的壁,所述暖风用流路划分在所述壁与所述加热器芯体之间,所述壁具有壁部和沿与所述加热器芯体分开的方向从所述壁部突出的突出部,所述后脚部用导管设置于所述壁部,并且在所述框体的宽度方向上配置于与所述突出部相邻的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配置于自加热器芯体吹出的暖风的一侧且在与加热器芯体之间划分暖风用流路的壁具有沿与加热器芯体分开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能够扩大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前后方向上的暖风用流路的宽度。由此,能够确保来自加热器芯体的暖风的流量。并且,通过在比突出部更向加热器芯体侧后退的壁部设置后脚部用导管,并且在框体的宽度方向上在与突出部相邻的位置配置后脚部用导管,与在突出部设置后脚部用导管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前后方向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大型化。并且,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可如下:所述壁部在所述框体的宽度方向上配置于所述突出部的两侧,所述后脚部用导管在所述框体的宽度方向上分别设置于所述突出部的两侧。如此,通过在突出部的两侧配置壁部,并且在框体的宽度方向上在突出部的两侧分别设置后脚部用导管,能够在抑制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前后方向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大型化的基础上,设置两个后脚部用导管。并且,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可如下:所述框体还具备:除霜器及脸部用流路,其与所述空气混合空间连通;及旋转风挡,其设置于所述空气混合空间,所述旋转风挡具有旋转轴和与该旋转轴一起转动的风挡主体,所述风挡主体具有:第1闭塞部,其在打开所述除霜器及脸部用流路的入口的状态下封闭所述后脚部用流路的入口;连通部,其使所述空气混合空间与所述除霜器及脸部用流路连通;及第2闭塞部,其在打开所述后脚部用流路的入口的状态下封闭所述除霜器及脸部用流路的入口。如此,通过在空气混合空间设置上述的具有第1闭塞部、连通部及第2闭塞部的旋转风挡,能够调节除霜器及脸部用流路的入口的开度及后脚部用流路的入口的开度。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在抑制前后方向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大型化的基础上,确保来自加热器芯体的暖风的流量。附图说明图1是从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前后方向的一侧观察的图。图2是图1所示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A1-A2线方向的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B1-B2线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图1所示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C1-C2线方向的剖视图。图5是的放大图1所示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D1-D2线方向的截面中的一部分的图。图6是图3所示的旋转风挡的立体图。图7是从E观察设置有构成图6所示的旋转风挡的一个第1闭塞部的部分的放大图。图8是从E观察设置有构成图6所示的旋转风挡的另一个第1闭塞部的部分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考附图对适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实施方式)参考图1~图5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0进行说明。图1及图5所示的X方向表示框体11的宽度方向(车辆用空调装置10的宽度方向)。图1~图4所示的Z方向表示框体11的高度方向(车辆用空调装置10的高度方向)。并且,图2~图5所示的Y方向表示相对于X方向及Z方向正交的框体11的前后方向(车辆用空调装置10的前后方向)。在图2~图4中,作为一例,示意性地图示出由汽化器15冷却的空气(以下,称为“冷风”)的一部分被供给到空气混合空间11G,滑动风挡19移动到能够向加热器芯体17供给冷风的剩余部分的位置的状态。并且,在图2~图4中,作为一例,示意性地图示出脚部用旋转风挡28封闭后脚部用流路37、38的入口的状态。另外,图2~图4中虚线所示的除霜器及脸部用风挡31的位置表示除霜器及脸部用风挡31将除霜器及脸部用流路11H、中央脸部吹出口11I、侧脸部吹出口11J、11K及除霜器吹出口11L打开的位置。在图2~图4所示的箭头中,位于旋转轴41周围的箭头表示旋转轴41的转动方向。并且,在图2~图4所示的箭头中,上述箭头以外的箭头表示从送风机13供给的空气的移动方向。并且,在图1~图5中,对相同结构部分标注相同符号。车辆用空调装置10具有框体11、送风机13、汽化器15、加热器芯体17、滑动风挡19、前脚部用导管21、22、后脚部用导管24、25、脚部用旋转风挡28(旋转风挡)和除霜器及脸部用风挡31。框体11划分送风机容纳空间11A、空气供给用流路11B、汽化器容纳空间11C、冷风用流路11D、加热器芯体容纳空间11E、暖风用流路11F、空气混合空间11G、除霜器及脸部用流路11H、中央脸部吹出口11I、侧脸部吹出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其具备:/n汽化器,其通过冷却空气而生成冷风;/n加热器芯体,其配置于所述汽化器的下游侧,且加热所述冷风而生成暖风;/n框体,其划分配置于所述汽化器的上游侧且向该汽化器供给所述空气的空气供给用流路、配置于所述汽化器的下游侧且所述加热器芯体的上游侧,并且使所述冷风流过的冷风用流路、配置于所述加热器芯体的下游侧且被吹出所述暖风的暖风用流路及连接于所述冷风用流路和所述暖风用流路,并且配置于该冷风用流路及该暖风用流路的下游侧,且混合所述冷风和所述暖风的空气混合空间;及/n后脚部用导管,其划分与所述空气混合空间连通的后脚部用流路,/n所述框体具有配置于自所述加热器芯体吹出的所述暖风的一侧的壁,/n所述暖风用流路划分在所述壁与所述加热器芯体之间,/n所述壁具有壁部和沿与所述加热器芯体分开的方向从所述壁部突出的突出部,/n所述后脚部用导管设置于所述壁部,并且在所述框体的宽度方向上配置于与所述突出部相邻的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604 JP 2018-1066351.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其具备:
汽化器,其通过冷却空气而生成冷风;
加热器芯体,其配置于所述汽化器的下游侧,且加热所述冷风而生成暖风;
框体,其划分配置于所述汽化器的上游侧且向该汽化器供给所述空气的空气供给用流路、配置于所述汽化器的下游侧且所述加热器芯体的上游侧,并且使所述冷风流过的冷风用流路、配置于所述加热器芯体的下游侧且被吹出所述暖风的暖风用流路及连接于所述冷风用流路和所述暖风用流路,并且配置于该冷风用流路及该暖风用流路的下游侧,且混合所述冷风和所述暖风的空气混合空间;及
后脚部用导管,其划分与所述空气混合空间连通的后脚部用流路,
所述框体具有配置于自所述加热器芯体吹出的所述暖风的一侧的壁,
所述暖风用流路划分在所述壁与所述加热器芯体之间,
所述壁具有壁部和沿与所述加热器芯体分开的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近川法之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重工制冷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