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板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00851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7: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线路板及其制作方法,线路板包括:芯板,芯板上开设有槽体,至少一个芯片,设置在槽体中。其中,槽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金属层,用于将所述芯片产生的热量导出,进而实现更好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路板及其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芯片埋入
,特别是涉及一种线路板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今日的电子封装不但要提供芯片的保护,同时还要在一定的成本下满足不断增加的性能、可靠性、散热、功率分配等要求,功能芯片速度及处理能力的增加需要更多的引脚数,更快的时钟频率和更好的电源分配。同时由于用户对超薄,微缩,多功能,高性能且低耗电的智能移动电子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直接促成移动终端芯片计算和通信功能的融合,出现集成度,复杂度越来越高,功耗和成本越来越低的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主要提供一种线路板及其制作方法,用于将芯片产生的热量导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线路板,包括:芯板,开设有槽体;至少一个芯片,设置在所述槽体中;其中,所述槽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金属层,用于将所述芯片产生的热量导出。其中,所述芯片与所述槽体的侧壁之间设置有介质层;其中,所述介质层为具备热固性及填充性能的材料,如树脂、塑封料、molding硅胶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其中,所述芯板为覆铜板,所述覆铜板的两表面上均设置有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连接。其中,所述线路板还进一步包括绝缘层和线路层,其中,所述绝缘层和所述线路层依次分别设置在所述芯板的表面上;所述绝缘层对应所述芯片的位置处具有第一导电通孔,以将所述芯片与所述线路层电连接;或所述线路板包括贯穿所述芯板、所述绝缘层及所述线路层的第二导电通孔,用于将所述芯板与所述线路层电连接。其中,所述线路层包括接地线。其中,所述绝缘层还进一步包括贯穿所述绝缘层的第二导电通孔,用于以将所述芯板与所述线路层电连接。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线路板的制作方法,包括:提供芯板;在所述芯板的指定位置处开设槽体;在所述槽体的侧壁设置第一金属层;在所述槽体中设置芯片。其中,所述在所述槽体的侧壁设置第一金属层具体包括:采用包括但不限于化学沉铜、溅射、电镀等方法在所述槽体的侧壁沉积第一金属层;其中,所述第一金属层为铜层。其中,所述芯板为覆铜板,所述覆铜板的两表面均设置有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连接。其中,所述在所述槽体中设置芯片之后还包括:在所述槽体的侧壁与所述芯片之间设置介质层,以将所述芯片与所述芯板粘合;在所述芯板的外侧设置绝缘层,并在所述绝缘层对应所述芯片的位置处设置第一导电通孔,在所述绝缘层对应所述芯板的位置处设置第二导电通孔;在所述绝缘层远离所述芯板的一侧设置线路层,其中,所述线路层上包括接地线。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通过在芯板上开设槽体,并在槽体的侧壁设置第一金属层,将芯片设置在芯板的槽体中,以此通过槽体侧壁的第一金属层将芯片产生的热量导出,进而实现更好的散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线路板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线路板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线路板的制作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请参见图1,为本专利技术线路板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包括:芯板11、芯片13。其中,芯板11上开设有槽体12,芯片13设置在槽体12中。在一实施例中,芯片13可包括用于拍摄的摄像芯片、用于光感指纹识别的指纹芯片、扬声器芯片等等,在此不做限定。其中,芯板11为覆铜板,即为制作线路板的基础材料,包括基材板及覆盖在所述基材板上的铜箔,所述基材板由纸基板、玻纤布基板、合成纤维布基板、无纺布基板、复合基板等材料浸以树脂,制成粘结片,由多张粘结片组合制成,在制作好的基材板单面或双面覆以铜箔,再进行热压固化以制成覆铜板。在本实施例中,芯板11的两表面的铜箔为第二金属层17,在本实施例中,用于放置芯片13的槽体12的侧壁具有第一金属层18,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金属层18与第二金属层17连接。具体地,在芯片13产生热量时,第一金属层18会将产生的热量传输至第二金属层17,热量在芯板11的第二金属层17的表面传递,进而将热量散出。在一实施例中,线路板进一步包括绝缘层15、线路层16,如图1所示,绝缘层15位于芯板11的外侧,线路层16位于绝缘层15的外侧。进一步地,绝缘层15位于线路层16与芯板11之间,用于将线路层16与芯板11粘合。在一实施例中,绝缘层15为半固化片,其作为层压时的层间粘结层,具体地,所述半固化片主要由树脂和增强材料组成,在制作多层线路板时,通常采用玻纤布做增强材料,将其浸渍上树脂胶液,再经热处理预烘制成薄片,其加热加压下会软化,冷却后会固化,且具有黏性,在高温压合过程中能将相邻的两层黏合。即绝缘层15在高温压合时会融化,进而将线路层16与芯板11粘合在一起。在一实施例中,绝缘层15对应芯片13所在的区域具有第一导电通孔14,以将芯片13与线路层16电连接。具体地,第一导电通孔14为贯穿绝缘层15的通孔,通孔的侧壁具有导电金属层,具体地,导电金属层为铜层。在一实施例中,若芯片13自身具有连接端子时,则绝缘层15对应芯片13的连接端子的位置处可以直接具有通孔,通孔侧壁没有金属层或不设置金属层,连接端子穿过通孔与线路层16电连接。在一实施例中,绝缘层15对应芯板11所在的区域具有第二导电通孔19,以将芯板11上的第一金属层18及第二金属层17与线路层16电连接,具体地,第二导电通孔19的目的是为了将芯板11上的第一金属层18及第二金属层17与线路层16电连接,进而将芯片13产生的热量传输到外层的线路层16上,以实现散热。具体地,第二导电通孔19可以为图1所示的盲孔,其贯穿绝缘层15.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导电通孔19还可以为图2所示的通孔,其贯穿芯板11、绝缘层15及线路层16,只要能够实现芯板11与线路层16的电连接即可。在一实施例中,线路层16上包括接地线,第二导电通孔19将第一金属层18及第二金属层17与线路层16上的接地线电连接。这样在第二金属层17上若是安装有其他元器件时,第二金属层17可作为元器件的接地端,且通过与接线的连接,可屏蔽安装的元器件的信号。进一步地,将第一金属层18及第二金属层17连接到接地线上,更加有利于散热,且由于此连接方式减少了线路层16与第一金属层18及第二金属层17之间的接地回路,有利于减少次生电感和寄生电容的产生,进而有利于减少次生电感和寄生电容对传输信号的影响,进而有利于提高高频信号或其它信号的传输性能,且有利于提升电路板的小型化集成化水平。在一实施例中,在将芯片13放置到槽体12中时,为了将芯片13与芯板11粘合,要在槽体12的侧壁设置介质层。具体地,介质层为树脂、molding硅胶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芯板,开设有槽体;/n至少一个芯片,设置在所述槽体中;/n其中,所述槽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金属层,用于将所述芯片产生的热量导出。/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707 CN 20191060734561.一种线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芯板,开设有槽体;
至少一个芯片,设置在所述槽体中;
其中,所述槽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金属层,用于将所述芯片产生的热量导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与所述槽体的侧壁之间设置有介质层;
其中,所述介质层为具备热固性及填充性能的材料,如树脂、塑封料、molding硅胶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板为覆铜板,所述覆铜板的两表面上均设置有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路板,其特征在于,还进一步包括绝缘层和线路层,其中,所述绝缘层和所述线路层依次分别设置在所述芯板的表面上;
所述绝缘层对应所述芯片的位置处具有第一导电通孔,以将所述芯片与所述线路层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层包括接地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还进一步包括贯穿所述绝缘层的第二导电通孔,用于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立湘王泽东缪桦
申请(专利权)人:深南电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