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驾驶人员的驾姿反馈系统和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00011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6: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驾驶人员的驾姿反馈系统和方法。其中,该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包括设置在驾驶座椅坐垫和/或靠背上的柔性压力传感器,用于采集压力数据;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压力数据构建驾驶人员的实时驾姿模型;信息交互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用于获取驾驶人员的身体特征信息;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身体特征信息,构建驾驶人员的健康驾姿模型;并根据所述健康驾姿模型和所述实时驾姿模型的对比结果,确定驾姿调整提示信息;所述信息交互模块,用于播放或者显示所述驾姿调整提示信息。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针对驾驶人员当前驾姿,向其提供了健康驾姿调整建议,降低了驾驶人员因驾姿不健康产生潜在疾病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驾驶人员的驾姿反馈系统和方法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车辆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驾驶人员的驾姿反馈系统和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物流运输和配送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汽车驾驶人员工作时长随之延长。一般汽车驾驶人员工作时会按照个人习惯,以自己最舒适的驾驶坐姿驾驶车辆。但是,最舒适的驾驶坐姿往往是不健康的驾驶坐姿,不健康的坐姿工作会带来颈椎病和腰疼病等疾病,有效的识别驾驶人员不健康的驾驶坐姿,科学地对驾驶人员坐姿进行指导对驾驶人员防治颈椎病和腰疼病具有重大意义。当前的健康坐姿识别技术主要集中在日常办公领域,仅通过语音或震动的方式提示用户坐姿不正确或者提示用户已达成久坐的时间,提醒用户起身休息,目前技术不能对用户的身体健康程度进行评价,也不能以可视化的方式为用户提供的坐姿调整建议。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驾驶人员的驾姿反馈系统和方法,以实现有效识别驾驶人员当前驾姿,并针对驾驶人员的当前驾姿,提供有效的健康提示和驾姿调整建议的目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驾驶人员的驾姿反馈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包括设置在驾驶座椅坐垫和/或靠背上的柔性压力传感器,用于采集压力数据;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压力数据构建驾驶人员的实时驾姿模型;信息交互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获取驾驶人员的身体特征信息;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身体特征信息,构建驾驶人员的健康驾姿模型;并根据所述健康驾姿模型和所述实时驾姿模型的对比结果,确定驾姿调整提示信息;所述信息交互模块,用于播放或者显示所述驾姿调整提示信息。可选的,所述数据采集模块,还包括:设置在驾驶座椅靠背骨架上的倾角传感器,用于采集驾驶座椅靠背骨架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相应的,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压力数据和所述倾斜角度,构建驾驶人员的实时驾姿模型。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健康驾姿模型和所述实时驾姿模型的对比结果,确定驾驶人员的大腿、小腿、肩颈以及腰椎的健康程度评价数值,并发送至所述信息交互模块,以播放或者显示所述健康程度评价数值。可选的,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布置于:驾驶座椅坐垫臀部区域、大腿区域、靠背腰部位置和靠背颈部位置;并采用相对于座椅中心线对称的布置方式。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信息交互模块通过CAN总线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和所述倾角传感器之间采用数据传输线连接。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若检测到车辆上电信号,为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和所述信息交互模块上电。可选的,所述信息交互模块,具体用于:获取驾驶人员的身高、体重、大腿长、小腿长以及手臂长度;相应的,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身高、体重、大腿长、小腿长以及手臂长度输入至数据库,匹配得到健康驾姿模型。可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驾驶座椅调节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若所述驾姿调整提示信息中包括座椅位置调节信息,则根据所述座椅位置调节信息,进行驾驶座椅的位置调节。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驾驶人员的驾姿反馈方法,包括:通过设置在驾驶座椅坐垫和/或靠背上的柔性压力传感器,用于采集压力数据;根据所述压力数据构建驾驶人员的实时驾姿模型;通过信息交互模块用于获取驾驶人员的身体特征信息;根据所述身体特征信息,构建驾驶人员的健康驾姿模型;并根据所述健康驾姿模型和所述实时驾姿模型的对比结果,确定驾姿调整提示信息;通过所述信息交互模块播放或者显示所述驾姿调整提示信息。可选的,在根据所述压力数据构建驾驶人员的实时驾姿模型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设置在驾驶座椅靠背骨架上的倾角传感器,用于采集驾驶座椅靠背骨架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相应的,根据所述压力数据构建驾驶人员的实时驾姿模型,包括:根据所述压力数据和所述倾斜角度,构建驾驶人员的实时驾姿模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压力数据,控制模块对该压力数据进行分析构建驾驶人员实时驾姿模型,并对通过信息交互模块获取的驾驶人员身体特征信息,构建健康驾姿模型;再将驾驶人员实时驾姿模型与健康驾姿模型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向驾驶人员提供驾姿调整建议,并通过信息交互模块将该驾姿调整信息展示给用户,从而达到对驾驶人员实时驾姿进行准确识别,针对驾驶人员当前驾姿,向驾驶人员提供专属的个性化的驾姿调整建议,提高了用户的体验,降低了驾驶人员因驾姿不健康产生潜在疾病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A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的驾驶人员的驾姿反馈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B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柔性传感器一种可实现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图1C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身份特征信息输入界面的示意图;图2A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的驾驶人员的驾姿反馈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B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倾角传感器一种可实现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图2C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向用户展示健康评价数值界面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中的驾驶人员的驾姿反馈方法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中的驾驶人员的驾姿反馈方法所适用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施例五中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实施例一图1A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的驾驶人员的驾姿反馈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针对驾驶人员当前驾姿,为驾驶人员提供驾姿调整建议的情况。如图1A所示,驾驶人员的驾姿反馈系统,具体包括如下:数据采集模块110、控制模块120和信息交互模块130。数据采集模块110,与控制模块120连接,包括设置在驾驶座椅坐垫和/或靠背上的柔性压力传感器111,用于采集压力数据。其中,柔性压力传感器111是用于感知驾驶人员身体和座椅面料之间的接触压力的压力传感器。柔性压力传感器111具有出色的机械和电气特性,例如高灵活性,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快速响应等。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柔性压力传感器111可以是集成在织物面料或皮革及真皮面料上的大柔性耐折弯压力感知传感器或粘贴在座椅泡沫上的大柔性耐折弯压力感知传感器。当驾驶人员采用不同姿势的驾驶车辆时,身体的不同部位受力会存在差异,因为驾驶人员在工作时身体始终与驾驶座椅保持着接触。驾驶人员身体受力情况会直观地反应到驾驶人员身体对驾驶座椅坐垫或者靠背的压力。示例性的,当驾驶人员以前倾的姿势开车,驾驶人员身体的重心前移,驾驶座椅坐垫增大压力,驾驶座椅靠背压力减小甚至消失。相应的,当驾驶人员以后仰的姿势开车,驾驶人员身体的重心后移,驾驶座椅坐垫压力减小,驾驶座椅靠背压力增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驾驶人员的驾姿反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n数据采集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包括设置在驾驶座椅坐垫和/或靠背上的柔性压力传感器,用于采集压力数据;/n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压力数据构建驾驶人员的实时驾姿模型;/n信息交互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获取驾驶人员的身体特征信息;/n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身体特征信息,构建驾驶人员的健康驾姿模型;并根据所述健康驾姿模型和所述实时驾姿模型的对比结果,确定驾姿调整提示信息;/n所述信息交互模块,用于播放或者显示所述驾姿调整提示信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驾驶人员的驾姿反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包括设置在驾驶座椅坐垫和/或靠背上的柔性压力传感器,用于采集压力数据;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压力数据构建驾驶人员的实时驾姿模型;
信息交互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获取驾驶人员的身体特征信息;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身体特征信息,构建驾驶人员的健康驾姿模型;并根据所述健康驾姿模型和所述实时驾姿模型的对比结果,确定驾姿调整提示信息;
所述信息交互模块,用于播放或者显示所述驾姿调整提示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还包括:
设置在驾驶座椅靠背骨架上的倾角传感器,用于采集驾驶座椅靠背骨架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
相应的,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压力数据和所述倾斜角度,构建驾驶人员的实时驾姿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健康驾姿模型和所述实时驾姿模型的对比结果,确定驾驶人员的大腿、小腿、肩颈以及腰椎的健康程度评价数值,并发送至所述信息交互模块,以播放或者显示所述健康程度评价数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布置于:
驾驶座椅坐垫臀部区域、大腿区域、靠背腰部位置和靠背颈部位置;并采用相对于座椅中心线对称的布置方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信息交互模块通过CAN总线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和所述倾角传感器之间采用数据传输线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强陈莹王新宇付春辉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