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驾驶系统及控制方法本案为原申请申请日为2019.04.01,申请号为201910258639.2,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智能驾驶方法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驾驶
,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驾驶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驾驶汽车渐渐被人们所熟知,而智能驾驶系统可以利用车载传感系统获取车辆和驾驶员的相关信息,智能选择更为合适和安全的驾驶方式。疲劳驾驶是引起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驾驶员疲劳时判断能力明显下降、反应迟钝、操作失误增加,如果仍勉强驾驶车辆,则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如果智能驾驶系统可以准确判断驾驶员的疲劳驾驶状态,就可以大大提高智能驾驶的安全性。同时,路况情况也会影响车辆行驶的安全性。综合考虑不同程度的驾驶员疲劳情况和复杂程度不一的路况情况,可以有效提高智能驾驶系统的智能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驾驶系统,该系统能够根据驾驶员的人体综合疲劳状况和车辆所处的路况环境来智能地判断采用何种驾驶模式更合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驾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车辆分析控制系统、以及与车辆分析控制系统连接的疲劳感应系统、电子地图系统、自动驾驶系统、提醒系统;其中:/n车辆分析控制系统:/n用于通过疲劳感应系统监测驾驶员的人体生理指标监测结果获得驾驶员的人体综合疲劳指数I;人体综合疲劳指数I由人体生理指标的监测结果得出,人体生理指标的监测结果包括大脑状态F、血氧饱和度SPO2、人体手腕部温度T、人体血压指数P和心率HR计算得出,人体综合疲劳指数I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nI=A 1 F+A 2 SPO2+A 3 T+A 4 P+A 5 HR/n其中,A 1、A 2、A 3、A 4、A 5分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驾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车辆分析控制系统、以及与车辆分析控制系统连接的疲劳感应系统、电子地图系统、自动驾驶系统、提醒系统;其中:
车辆分析控制系统:
用于通过疲劳感应系统监测驾驶员的人体生理指标监测结果获得驾驶员的人体综合疲劳指数I;人体综合疲劳指数I由人体生理指标的监测结果得出,人体生理指标的监测结果包括大脑状态F、血氧饱和度SPO2、人体手腕部温度T、人体血压指数P和心率HR计算得出,人体综合疲劳指数I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I=A1F+A2SPO2+A3T+A4P+A5HR
其中,A1、A2、A3、A4、A5分别为各人体生理指标的影响因子;
同时用于根据电子地图系统判断车辆所处的路况环境;然后根据人体综合疲劳指数I和车辆所处的路况环境来判断需要选择何种驾驶方式,并根据判断结果发送控制指令给自动驾驶系统;
疲劳感应系统:用于监测驾驶员的各项人体生理指标,并将监测结果发送给车辆分析控制系统,包括:
脑电波信号采集模块:与驾驶员头皮连接,用于记录脑细胞群的自发性、节律性活动,通过分析脑电波频率范围,结合大脑节律性生理活动,得到大脑状态F;大脑状态F可以分为Delta、Theta、Alpha、Beta、Gamma5个波段,其中Delta波段对应深度睡眠状态,Theta波段对应睡意朦胧状态,Alpha波段对应闭眼清醒放松状态,Beta波段对应积极思考或者紧张的状态,Gamma波段对应躯体正常运动状态;
人体血氧检测模块:用于通过设置在驾驶员手腕部的光电传感器实时检测人体血氧浓度;光电传感器的红光和红外光交替发光,红外和红外光对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和还原血红蛋白具有独特的吸收特性,可决定每一种成分的百分含量即血氧饱和度SPO2;
血氧饱和度SPO2根据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a=[(VIredmax+VIredmin)*(Vredmax-Vredmmin)]/[(Vredmax+Vredmmin)*6(VIredmax-VIredmin)]
其中Vredmax、Vredmmin、VIredmax、VIredmi为采集到的不同的红光和红外光的直流分量和交流分量,a为经验系数,通过a即可换算血氧饱和度SPO2;
人体温度检测模块:与驾驶员手腕部位连接,用于进行人体温度采样采集,通过采样算法得到人体手腕部温度T;
人体血压检测模块:与驾驶员手腕部位连接,用于进行血压采集,通过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均值得出人体血压指数P;
人体心率检测模块:与驾驶员手腕部位连接,用于实时采集驾驶员手腕部位的脉搏波信号,经波形预处理后得到心率HR;
电子地图系统:用于判断车辆所处的路况环境;路况环境可分为高速公路、快速公路仅有机动车行驶的道路,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各行其道的道路,以及学校、城市商业中心路况较为复杂的道路;
自动驾驶系统:用于根据车辆分析控制系统的指令控制车辆的行驶;还用于获取车辆的位置信息并发送给电子地图系统;
提醒系统:用于根据车辆分析控制系统1的指令发出声音和震动。
2.一种智能驾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车辆分析控制系统、自动驾驶系统、提醒系统、设置在车胎位置的车胎温度传感器和设置在车辆外部的光线传感器;车胎温度传感器、光线传感器、自动驾驶系统、提醒系统分别与车辆分析控制系统连接;其中:
车辆分析控制系统:用于根据实时车胎温度Ti和实时光线强度Ri来判断采取何种驾驶方式,并根据判断结果发送控制指令给自动驾驶系统或发送提醒指令给提醒系统;
具体过程包括:
若实时光线强度Ri在光线强度上限Rc高和光线强度下限Rc低之间;则进一步判断实时车胎温度Ti的情况,若实时车胎温度Ti在车胎温度上限Tc高和车胎温度下限Tc低之间,则车辆分析控制系统发送“完全自动驾驶模式”指令给自动驾驶系统,自动驾驶系统接收到指令后控制车辆进入无人驾驶模式;若实时车胎温度Ti高于车胎温度上限Tc高或低于车胎温度下限Tc低时,则车辆分析控制系统发送“调低车胎温度”指令或“调高车胎温度”指令给自动驾驶系统,自动驾驶系统接收到指令后控制温控系统降低或升高车胎温度;直至实时车胎温度Ti到达车胎温度上限Tc高和车胎温度下限Tc低之间,车辆分析控制系统再发送“完全自动驾驶模式”指令给自动驾驶系统,自动驾驶系统接收到指令后控制车辆进入无人驾驶模式;
若实时光线强度Ri高于光线强度上限Rc高,则进一步判断实时车胎温度Ti的情况,若实时车胎温度Ti在车胎温度上限Tc高和车胎温度下限Tc低之间,则车辆分析控制系统发送“高级驾驶员辅助模式”指令给自动驾驶系统,自动驾驶系统接收到指令后控制车辆进入高级驾驶员辅助模式;高级驾驶员辅助模式是开启车辆中在驾驶者未能及时采取相应行动时能够自动进行干预的系统,包括“自动紧急制动”(AEB)系统和“应急车道辅助”(ELA)系统;若实时车胎温度Ti高于车胎温度上限Tc高或低于车胎温度下限Tc低时,则车辆分析控制系统发送“调低车胎温度”指令或“调高车胎温度”指令给自动驾驶系统,自动驾驶系统接收到指令后控制温控系统降低或升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金峰,陈炳初,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