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减震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
,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其废气排放量比较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公告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和新结构的汽车。随着能源的紧缺及环保标准的严格,使得新能源汽车受到很大的推广,但是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多是将电池安装在汽车前舱盖内或后备箱内,对电池没有缓冲保护装置,当汽车行驶发生晃动的时候,电池碰撞的概率较高,容易导致电池损坏,并且存在电池泄露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减震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多是将电池安装在汽车前舱盖内或后备箱内,对电池没有缓冲保护装置,当汽车行驶发生晃动的时候,电池碰撞的概率较高,容易导致电池损坏,并且存在电池泄露的问题。(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减震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壁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2),所述第一滑槽(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一滑块(3),且两个第一滑块(3)相远离的一面均固定连接有滑动装置(4),所述滑动装置(4)卡接在第一固定板(17)的左侧面,所述第一固定板(17)固定连接在第一滑槽(2)的内表面,所述滑动装置(4)的左侧面穿进弹簧筒(6)的内部并与减震弹簧(7)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弹簧(7)的左端固定连接在弹簧筒(6)内壁的左侧面,所述弹簧筒(6)的左侧面与第一滑槽(2)内壁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块(3)的上表面与第二固定块(8)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减震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壁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2),所述第一滑槽(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一滑块(3),且两个第一滑块(3)相远离的一面均固定连接有滑动装置(4),所述滑动装置(4)卡接在第一固定板(17)的左侧面,所述第一固定板(17)固定连接在第一滑槽(2)的内表面,所述滑动装置(4)的左侧面穿进弹簧筒(6)的内部并与减震弹簧(7)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弹簧(7)的左端固定连接在弹簧筒(6)内壁的左侧面,所述弹簧筒(6)的左侧面与第一滑槽(2)内壁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块(3)的上表面与第二固定块(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8)的背面通过销轴(9)与连接杆(26)的正面铰接,所述连接杆(26)的右端与转动装置(10)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装置(10)的上表面与支撑板(1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板(11)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13),所述壳体(1)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第二滑槽(12),所述第二滑块(13)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12)内,所述支撑板(11)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第三滑槽(14),且两个第三滑槽(14)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块(27),所述第三滑块(27)的上表面与紧固装置(1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紧固装置(15)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垫板(16),所述紧固装置(15)的左端与固定板(17)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17)的下表面与支撑板(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壳体(1)上表面的右侧开设卡槽(18),所述卡槽(18)的内壁卡接有卡杆(19),所述卡杆(19)的顶端与盖板(2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上表面的左侧开设有凹槽(20),所述凹槽(20)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螺纹筒(21),所述螺纹筒(21)的内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柱(22),所述螺纹柱(22)的顶端与调节装置(23)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调节装置(23)卡接在盖板(24)的上表面,所述盖板(24)的下表面与壳体(1)的上表面搭接,所述盖板(2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装置(4)包括滑杆(41),所述滑杆(41)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滑块(3)的左侧面和挡板(43)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滑杆(41)的表面套接有滑套(42),所述滑套(42)卡接在第一固定板(17)的左侧面,所述挡板(43)的左侧面与减震弹簧(7)的右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益明,
申请(专利权)人:诸暨慧达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