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PE管打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8379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PE管打孔器,涉及PE管技术领域,包括螺杆,螺杆的外侧套接有支架,支架的内侧铰接有旋转轴承,旋转轴承的上端旋转有防护架,防护架的内侧贯穿有连接带,连接带下端的中部安装有连接杆,支架靠近连接杆的一侧嵌入有凹槽,凹槽的内部弹性连接有弹簧,设置有旋转筒,当需要将打孔头直径进行调节时,手动将旋转筒进行转动,旋转筒带动对接环呈角度转动,对接环带动旋转球体呈角度转动,使得可通过旋转球体带动贯穿杆旋转延伸出打孔头的内侧,而通过反向转动旋转筒,能够方便将贯穿杆进行收纳,从而使得该种打孔器的打孔直径能够方便快速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PE管打孔器
本技术涉及PE管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便携式PE管打孔器。
技术介绍
目前滴灌技术在大力推广,滴灌系统中PE管的连接就需要在管道外壁上打孔,方便滴灌;在目前检索分析中,经检索发现,有一篇专利号为CN201920781397.0一种多功能PE管打孔器,该种多功能PE管打孔器,既可以在PE管上打孔,又能辅助连接双倒勾与毛管,还能将连接了毛管的双倒勾安装到PE管上,一物多用,且结构简单,方便携带,提高安装双倒勾和毛管的效率;在使用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该种打孔器在对管道进行打孔时,因打孔器与管道均为光滑面,使得现有打孔器无法方便快速将管道进行限位,并使得管道在打孔过程中易移位。2.该种打孔器打孔直径固定,无法方便根据所需打孔大小,快速调节打孔直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于解决背景中现有打孔器无法方便对PE管道进行限位固定,不方便调节打孔大小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便携式PE管打孔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PE管打孔器,包括螺杆,所述螺杆的外侧套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内侧铰接有旋转轴承,所述旋转轴承的上端旋转有防护架,所述防护架的内侧贯穿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下端的中部安装有连接杆,所述支架靠近连接杆的一侧嵌入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弹性连接有弹簧,所述螺杆的远离支架的一侧焊接有打孔头,所述打孔头的内部转动有旋转球体,所述旋转球体的一侧连接有贯穿杆,所述打孔头靠近螺杆的一端旋转有旋转筒,所述旋转筒靠近贯穿杆的一侧安装有对接环。优选的,所述对接环呈半圆弧状设置,所述对接环环绕设置于旋转筒的外侧,且对接环的一侧与旋转球体套接连接。优选的,所述旋转筒呈圆筒状套接于螺杆的外侧,所述旋转筒贯穿并延伸至打孔头的内部,且旋转筒通过对接环与旋转球体呈水平5-45°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打孔头的两侧呈中空状设置,所述贯穿杆贯穿并延伸至打孔头的外侧,且贯穿杆通过旋转球体与打孔头呈水平嵌套连接。优选的,所述凹槽与连接杆呈垂直嵌套连接,所述连接杆通过凹槽与弹簧呈弹性连接,且连接杆的下端呈倒置等腰梯形设置。优选的,所述连接带为弹力连接带,所述连接带通过防护架与旋转轴承呈15-65°旋转,且连接带与管道呈垂直方向对应设置。优选的,所述旋转轴承分别贯穿设置于支架的两侧,所述防护架与旋转轴承配套设置,且防护架呈半圆弧状设置。有益效果:1、该种便携式PE管打孔器设置有防护架,当支架的一端与PE管道嵌套连接时,管道挤压至连接带的上端,连接带下端连接杆嵌入于凹槽的内部,并连接带带动防护架通过旋转轴承呈角度转动,使得可通过防护架对管道的两侧进行限位固定,提高现有打孔器在对管道打孔时管道稳定性。2、该种便携式PE管打孔器设置有旋转筒,当需要将打孔头直径进行调节时,手动将旋转筒进行转动,旋转筒带动对接环呈角度转动,对接环带动旋转球体呈角度转动,使得可通过旋转球体带动贯穿杆旋转延伸出打孔头的内侧,而通过反向转动旋转筒,能够方便将贯穿杆进行收纳,从而使得该种打孔器的打孔直径能够方便快速调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图1中B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打孔头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4中:1-螺杆,101-支架,2-防护架,201-旋转轴承,202-连接带,203-连接杆,3-凹槽,301-弹簧,4-打孔头,401-旋转球体,402-贯穿杆,5-旋转筒,501-对接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便携式PE管打孔器,包括螺杆1,螺杆1的外侧套接有支架101;支架101的内侧铰接有旋转轴承201,旋转轴承201的上端旋转有防护架2,防护架2的内侧贯穿有连接带202,连接带202下端的中部安装有连接杆203,支架101靠近连接杆203的一侧嵌入有凹槽3,凹槽3的内部弹性连接有弹簧301,螺杆1的远离支架101的一侧焊接有打孔头4,打孔头4的内部转动有旋转球体401,旋转球体401的一侧连接有贯穿杆402,打孔头4靠近螺杆1的一端旋转有旋转筒5,旋转筒5靠近贯穿杆402的一侧安装有对接环501。在本实施例中:对接环501呈半圆弧状设置,对接环501环绕设置于旋转筒5的外侧,且对接环501的一侧与旋转球体401套接连接,通过设置有对接环501,使得可通过对接环501方便对旋转球体401进行限位,避免旋转球体401在打孔头4对管道打孔时移位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旋转筒5呈圆筒状套接于螺杆1的外侧,旋转筒5贯穿并延伸至打孔头4的内部,且旋转筒5通过对接环501与旋转球体401呈水平5-45°转动连接,设置有旋转筒5,当需要将打孔头4直径进行调节时,手动将旋转筒5进行转动,旋转筒5带动对接环501呈角度转动,对接环501带动旋转球体401呈角度转动,使得可通过旋转球体401带动贯穿杆402旋转延伸出打孔头4的内侧,而通过反向转动旋转筒5,能够方便将贯穿杆402进行收纳,从而使得该种打孔器的打孔直径能够方便快速调节。在本实施例中:打孔头4的两侧呈中空状设置,贯穿杆402贯穿并延伸至打孔头4的外侧,且贯穿杆402通过旋转球体401与打孔头4呈水平嵌套连接,通过设置有贯穿杆402,使得可通过贯穿杆402延伸出打孔头4的外侧,方便调节打孔头4的直径。在本实施例中:凹槽3与连接杆203呈垂直嵌套连接,连接杆203通过凹槽3与弹簧301呈弹性连接,且连接杆203的下端呈倒置等腰梯形设置,通过设置有弹簧301,使得可通过弹簧301的回弹力在管道取出后,方便连接带202快速回复原位。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带202为弹力连接带,连接带202通过防护架2与旋转轴承201呈15-65°旋转,且连接带202与管道呈垂直方向对应设置,设置有防护架2,当支架101的一端与PE管道嵌套连接时,管道挤压至连接带202的上端,连接带202下端连接杆203嵌入于凹槽3的内部,并连接带202带动防护架2通过旋转轴承401呈角度转动,使得可通过防护架2对管道的两侧进行限位固定,提高现有打孔器在对管道打孔时管道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旋转轴承201分别贯穿设置于支架101的两侧,防护架2与旋转轴承201配套设置,且防护架2呈半圆弧状设置,通过设置有旋转轴承201,使得可通过旋转轴承201方便防护架2呈角度转动。在使用本技术一种便携式PE管打孔器时,首先当支架101的一端与PE管道嵌套连接时,管道挤压至连接带202的上端,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PE管打孔器,包括螺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1)的外侧套接有支架(101);/n所述支架(101)的内侧铰接有旋转轴承(201),所述旋转轴承(201)的上端旋转有防护架(2),所述防护架(2)的内侧贯穿有连接带(202),所述连接带(202)下端的中部安装有连接杆(203),所述支架(101)靠近连接杆(203)的一侧嵌入有凹槽(3),所述凹槽(3)的内部弹性连接有弹簧(301);/n所述螺杆(1)的远离支架(101)的一侧焊接有打孔头(4),所述打孔头(4)的内部转动有旋转球体(401),所述旋转球体(401)的一侧连接有贯穿杆(402),所述打孔头(4)靠近螺杆(1)的一端旋转有旋转筒(5),所述旋转筒(5)靠近贯穿杆(402)的一侧安装有对接环(5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PE管打孔器,包括螺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1)的外侧套接有支架(101);
所述支架(101)的内侧铰接有旋转轴承(201),所述旋转轴承(201)的上端旋转有防护架(2),所述防护架(2)的内侧贯穿有连接带(202),所述连接带(202)下端的中部安装有连接杆(203),所述支架(101)靠近连接杆(203)的一侧嵌入有凹槽(3),所述凹槽(3)的内部弹性连接有弹簧(301);
所述螺杆(1)的远离支架(101)的一侧焊接有打孔头(4),所述打孔头(4)的内部转动有旋转球体(401),所述旋转球体(401)的一侧连接有贯穿杆(402),所述打孔头(4)靠近螺杆(1)的一端旋转有旋转筒(5),所述旋转筒(5)靠近贯穿杆(402)的一侧安装有对接环(5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PE管打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环(501)呈半圆弧状设置,所述对接环(501)环绕设置于旋转筒(5)的外侧,且对接环(501)的一侧与旋转球体(401)套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PE管打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筒(5)呈圆筒状套接于螺杆(1)的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梦瑶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三原鑫满意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