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脚手架用立杆自锁装置的成型模具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8221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脚手架用立杆自锁装置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冲孔模具和变径模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在内模具座和外模具座上设置冲孔结构,可同时进行自锁装置上多个位置的孔进行冲孔加工,提高了自锁装置的冲孔效率;另外,在进行变径时,采用的变径模具可同时进行自锁装置的顶端缩径和底端扩径的生产要求,无需中间更换设备,提高了自锁装置的变径效率;采用该成型模具,自锁装置多孔同时冲孔,两端同时变径,生产效率成倍放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脚手架用立杆自锁装置的成型模具
本技术涉及脚手架立杆自锁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脚手架用立杆自锁装置的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脚手架上的立杆在进行连接的时候,通常采用套管的方式进行嵌套在两根相连的立杆的端部实现连接,在脚手架的立杆端部上通过螺栓或插销的锁紧的方式进行固定套管,防止套管的脱离锁定的位置;在进行嵌套后需要进行对孔和插入插销这样的步骤,导致安装效率低下的问题;如图1所示的自锁装置,可实现脚手架上立杆的自锁,通过竖直方向位移及旋转操作实现自锁筒体的自锁;同时也便于后期的拆卸,无需通过插插销的方式进行立杆的连接,提高了脚手架立杆之间的安装效率。自锁装置在生产过程中主要涉及的是自锁装置的冲孔和端部变径工序,由于自锁装置本身呈柱体结构,常见的水平开孔方式不适合自锁装置的开孔,且一般的采用旋转式的方式进行扩口和缩口的加工方式生产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脚手架用立杆自锁装置的成型模具,能够解决自锁装置冲孔麻烦,变径工序复杂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脚手架用立杆自锁装置的成型模具,其创新点在于:包括冲孔模具和变径模具;所述冲孔模具包括内模具座和外模具座,所述外模具座呈长方体结构,所述外模具座的中心开有容纳内模具座的圆形安装孔;所述内模具座安装在外模具座的圆形安装孔内,所述外模具座内壁底端与内模具座的外壁底端之间设置有间隔块,使所述外模具座与内模具座之间形成容纳自锁装置的间隙;所述外模具座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贯通外模具座的第一外模冲孔、第二外模冲孔和L型槽外模冲孔;所述内模具座上自上而下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外模冲孔、第二外模冲孔和L型槽外模冲孔对应的第一内模冲孔、第二内模冲孔和L型槽内模冲孔;所述内模具座沿着轴线方向设置有贯通内模具座的脱料孔;所述变径模具包括扩径底模和缩径压模;所述扩径底模呈凸台状结构且底端水平设置,所述扩径底模的外侧轮廓呈内凹的弧形结构;所述缩径压模呈柱体结构,所述缩径压模的底端沿着轴线方向开有容纳自锁装置的圆柱孔,所述缩径压模的圆柱孔嵌套在扩径底模上与扩径底模的外轮廓配合,所述缩径压模的圆柱孔的顶端内壁上设置有成型凸台,圆柱孔的顶端侧壁与成型凸台之间形成容纳自锁装置顶端的成型模腔。进一步的,所述扩径底模包括柱体段和圆台段,所述柱体段与圆台段同轴设置,且柱体段与圆台段的衔接处呈弧形过渡,且该弧形过渡为自上而下外径逐渐增大的凹弧。进一步的,所述扩径底模的底端面上沿着轴线方向开有螺栓孔。进一步的,所述缩径压模的圆柱孔的顶端侧壁包括折线导向段和直线段,所述折线导向段的一端与圆柱孔内壁相连,折线导向段自下而上为向内侧倾斜的结构,所述直线段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折线导向段的另一端和圆柱孔的顶端上。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中通过在内模具座和外模具座上设置冲孔结构,可同时进行自锁装置上多个位置的孔进行冲孔加工,提高了自锁装置的冲孔效率;另外,在进行变径时,采用的变径模具可同时进行自锁装置的顶端缩径和底端扩径的生产要求,无需中间更换设备,提高了自锁装置的变径效率;采用该成型模具,自锁装置多孔同时冲孔,两端同时变径,生产效率成倍放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脚手架用立杆自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脚手架用立杆自锁装置的成型模具的冲孔模具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脚手架用立杆自锁装置的成型模具的冲孔模具A-A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脚手架用立杆自锁装置的成型模具的变径模具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脚手架用立杆自锁装置的成型模具的变径模具变径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如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脚手架用立杆自锁装置的成型模具,包括冲孔模具1和变径模具2。冲孔模具1包括内模具座11和外模具座12,外模具座12呈长方体结构,外模具座12的中心开有容纳内模具座11的圆形安装孔;内模具座11安装在外模具座12的圆形安装孔内,外模具座12内壁底端与内模具座11的外壁底端之间设置有间隔块13,使外模具座12与内模具座11之间形成容纳自锁装置的间隙。外模具座12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贯通外模具座的第一外模冲孔121、第二外模冲孔122和L型槽外模冲孔123;内模具座11上自上而下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外模冲孔121、第二外模冲孔122和L型槽外模冲孔123对应的第一内模冲孔111、第二内模冲孔112和L型槽内模冲孔113;内模具座11沿着轴线方向设置有贯通内模具座的脱料孔114。变径模具2包括扩径底模21和缩径压模22;扩径底模21呈凸台状结构且底端水平设置,扩径底模21的外侧轮廓呈内凹的弧形结构;缩径压模22呈柱体结构,缩径压模22的底端沿着轴线方向开有容纳自锁装置的圆柱孔,缩径压模22的圆柱孔嵌套在扩径底模21上与扩径底模21的外轮廓配合,缩径压模22的圆柱孔的顶端内壁上设置有成型凸台221,圆柱孔的顶端侧壁与成型凸221台之间形成容纳自锁装置顶端的成型模腔222;扩径底模21的底端面上沿着轴线方向开有螺栓孔211;扩径底模21包括柱体段212和圆台段213,柱体段212与圆台段213同轴设置,且柱体段212与圆台段213的衔接处呈弧形过渡,且该弧形过渡为自上而下外径逐渐增大的凹弧;缩径压模22的圆柱孔的顶端侧壁包括折线导向段223和直线段224,折线导向段223的一端与圆柱孔内壁相连,折线导向段223自下而上为向内侧倾斜的结构,直线段224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折线导向段的另一端和圆柱孔的顶端上。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中将裁断后的圆柱筒嵌入到冲孔模具1的外模具座12和内模具座11之间,位于水平方向的冲头可以从两侧的第一外模冲孔121、第二外模冲孔122和L型槽外模冲孔123同时进行冲孔与内模具座上的第一内模冲孔111、第二内模冲孔112和L型槽内模冲孔113配合,将冲出的废料通过内模具座中心的脱料孔排出;完成该工序后,直接将冲孔后的自锁装置转移嵌套在变径模具的扩径底模上,然后将缩径压模嵌套在自锁装置,进行下压,利用缩径压模的成型型腔和扩径底模的外轮廓实现自锁装置两端同时成型。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脚手架用立杆自锁装置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冲孔模具和变径模具;/n所述冲孔模具包括内模具座和外模具座,所述外模具座呈长方体结构,所述外模具座的中心开有容纳内模具座的圆形安装孔;所述内模具座安装在外模具座的圆形安装孔内,所述外模具座内壁底端与内模具座的外壁底端之间设置有间隔块,使所述外模具座与内模具座之间形成容纳自锁装置的间隙;/n所述外模具座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贯通外模具座的第一外模冲孔、第二外模冲孔和L型槽外模冲孔;所述内模具座上自上而下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外模冲孔、第二外模冲孔和L型槽外模冲孔对应的第一内模冲孔、第二内模冲孔和L型槽内模冲孔;所述内模具座沿着轴线方向设置有贯通内模具座的脱料孔;/n所述变径模具包括扩径底模和缩径压模;所述扩径底模呈凸台状结构且底端水平设置,所述扩径底模的外侧轮廓呈内凹的弧形结构;所述缩径压模呈柱体结构,所述缩径压模的底端沿着轴线方向开有容纳自锁装置的圆柱孔,所述缩径压模的圆柱孔嵌套在扩径底模上与扩径底模的外轮廓配合,所述缩径压模的圆柱孔的顶端内壁上设置有成型凸台,圆柱孔的顶端侧壁与成型凸台之间形成容纳自锁装置顶端的成型模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脚手架用立杆自锁装置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冲孔模具和变径模具;
所述冲孔模具包括内模具座和外模具座,所述外模具座呈长方体结构,所述外模具座的中心开有容纳内模具座的圆形安装孔;所述内模具座安装在外模具座的圆形安装孔内,所述外模具座内壁底端与内模具座的外壁底端之间设置有间隔块,使所述外模具座与内模具座之间形成容纳自锁装置的间隙;
所述外模具座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贯通外模具座的第一外模冲孔、第二外模冲孔和L型槽外模冲孔;所述内模具座上自上而下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外模冲孔、第二外模冲孔和L型槽外模冲孔对应的第一内模冲孔、第二内模冲孔和L型槽内模冲孔;所述内模具座沿着轴线方向设置有贯通内模具座的脱料孔;
所述变径模具包括扩径底模和缩径压模;所述扩径底模呈凸台状结构且底端水平设置,所述扩径底模的外侧轮廓呈内凹的弧形结构;所述缩径压模呈柱体结构,所述缩径压模的底端沿着轴线方向开有容纳自锁装置的圆柱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燕孟翔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