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7918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热组件,包括透明管,所述透明管内设有加热元件,透明管的外侧套设有外管,外管与透明管之间设有供水流动的加热层,加热层将透明管包裹在内,外管上设有与加热层连通的外管进水口和外管出水口,外管包括阻止红外辐射透过的金属管,金属管的两端均与透明管密封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加热层内流动的液体包裹于透明管的外侧,可以充分吸收红外辐射,加热效率高,同时金属管与透明管密封配合,避免金属管与透明管的连接处漏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热组件
本技术涉及家电加热
,特别是一种加热组件。
技术介绍
家用电器的加热件一般为电热丝加热管,传统的电热丝加热管将电能一部分转化为所需的热能、另一部分转为光能而被直接浪费,故存在整体加热效率低、升温速度慢和发热不均匀等缺点,特别是应用于即热饮水机内部的电热丝加热管,加热前期由于加热速度慢而无法完全将水烧开,影响用户的饮水安全和卫生。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使用碳纤维加热管对加热容器进行加热,碳纤维发热体在频繁启闭过程中也不会出现氧化和击穿,碳纤维的使用寿命长,同时,碳纤维的发热光色均匀,发热过程中不易产生杂质而污染加热管的内壁,保证加热管外的液体可以吸收更多碳纤维发出的红外辐射,加热效率高。但碳纤维加热管是将加热容器内的液体完全烧开后再饮用,无法满足即热即饮,同时,碳纤维加热管的管壁为脆弱的透明玻璃管,无论是安装于加热容器内侧或外侧均容易受力破损,无法保证碳纤维加热管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加热组件,不仅液体加热速度快且加热均匀,而且加热层的密封性好。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热组件,包括透明管,所述透明管内设有加热元件,透明管的外侧套设有外管,外管与透明管之间设有供水流动的加热层,加热层将透明管包裹在内,外管上设有与加热层连通的外管进水口和外管出水口,外管包括阻止红外辐射透过的金属管,金属管的两端均与透明管密封配合。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管与透明管热熔密封,外管进水口和外管出水口设于金属管上;和/或,所述加热元件为碳纤维加热管或卤素加热管。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管与透明管通过密封件密封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外管还包括安装于金属管两端的支架,金属管通过支架连接于透明管,密封件由支架形成。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上设有供透明管穿过的安装孔,安装孔内设有第一密封圈,支架沿径向将第一密封圈压紧在透明管的外周侧壁上。进一步地,所述透明管沿轴向伸出金属管,金属管伸入安装孔内,安装孔与金属管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支架沿径向将第二密封圈压紧在金属管的外周侧面上。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的内壁设有供第一密封圈安装的第一安装槽,支架包括外支架和在轴向上位于外支架内侧的密封支架,第一安装槽设于密封支架上或由外支架与密封支架拼接形成;或者,所述安装孔的内壁设有供第二密封圈安装的第二安装槽,支架包括密封支架和在轴向上位于密封支架内侧的内支架,第二安装槽设于密封支架上或由密封支架和内支架拼接形成。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外周套设有第二密封圈,支架的外周侧面将第二密封圈压紧在金属管的内管壁上;或者,所述安装孔为台阶孔,安装孔的台阶面沿轴向将第一密封圈压紧在金属管的端面。进一步地,所述密封件为环形密封圈或密封胶,外管进水口和外管出水口设于金属管上。进一步地,所述外管进水口和外管出水口设于金属管或支架上;和/或,所述金属管外侧套设有用于保护金属管的支撑架,支撑架包括沿轴向放置的支撑杆,支架上设有连接孔,支撑杆的端面设有螺钉孔,螺钉沿轴向穿过连接孔连接于螺钉孔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首先,红外辐射透过透明管并射入加热层,加热层中的液体吸收红外辐射并产生共振,共振的水分子相互摩擦产生热效应,实现对加热层中的液体进行加热,同时,红外辐射的穿透性好、传递距离远,加热层内更多液体可以产生共振,其热交换效率高,液体加热速度快,保证外管出水口流出的液体已经完全烧开,满足用户即饮即热的饮水需求。其次,外管套设于透明管的外侧并形成包裹透明管的加热层,加热层内流动的液体可以充分且均匀吸收加热管发出的红外辐射,加热效果好。最后,外管通过金属管套设于透明管外侧,避免红外辐射直接射出而浪费,同时,金属管的内管壁的反射能力强,从而红外辐射可以经过金属管的内管壁反射至加热层,加热层内的液体可以吸收更多红外辐射,提高电热转换效率;另外,套设于透明管外侧的金属管可以保护透明管,避免透明管受到外力撞击而破损,同时,金属管与透明管密封配合,防止加热层中的液体从两端流出,避免金属管与透明管的连接处漏水。2、金属管与透明管热熔密封,不仅密封性好,降低了金属管的加工精度要求,避免另设其他密封件而增大安装难度,而且热熔密封可以将金属管与透明管连接为一体,整体性强,避免金属管相对透明管发生轴向移位。3、金属管与透明管通过密封件密封配合,密封工艺简单,降低金属管与透明管密封配合的成本,同时,加热管拆装方便,利于更换损坏的加热管,降低即热饮水机的维修成本。4、支架作为连接件将金属管和透明管连接为一体,保证两者的整体性,也避免硬度较高的金属管两端直接与较脆的透明管接触而磕破透明管,同时,支架既能作为连接件,又能作为密封件,简化了金属管与透明管的连接结构。5、支架通过第一密封圈与透明管密封配合,不仅密封效果好,而且支架与透明管之间配合更加紧实,金属管和透明管的连接可靠性更高,同时,支架不再与透明管直接接触,支架材质的选择更加多元化。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一中加热组件的加热管、外管和支撑架连接的结构图;图2为图1的纵向剖视图;图3为图2中外管端部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实施例一中加热管的纵向剖视图;图5为本实施例二中加热组件的加热管和外管连接的纵向剖视图;图6为本实施例三中加热组件的加热管和金属管热熔密封的纵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加热组件,加热管1包括透明管11,所述透明管内设有加热元件,红外辐射等从透明管11内射出,透明管11的外侧套设有外管2,外管2与透明管11之间设有供水流动的加热层3,加热层3将透明管11包裹在内,外管2上设有与加热层3连通的外管进水口201和外管出水口202,水源6通过外管进水口201与加热层3连通,加热层3通过外管出水口202与出水部件连通,外管2包括阻止红外辐射透过的金属管21,金属管21的两端均与透明管11密封配合。首先,红外辐射透过透明管11射入加热层3,加热层3中的液体吸收红外辐射并产生共振,共振的水分子相互摩擦产生热效应,实现对加热层3中的液体进行加热,同时,红外辐射的穿透性好、传递距离远,加热层3内更多液体可以产生共振,其热交换效率高,液体加热速度快,保证外管出水口202流出的液体已经完全烧开,满足用户即饮即热的饮水需求。其次,外管2套设于透明管11的外侧并形成包裹透明管11的加热层3,加热层3内流动的液体可以充分且均匀吸收加热管1发出的红外辐射,加热效果好。最后,外管2通过金属管21套设于透明管11外侧,避免红外辐射直接射出而浪费,同时,金属管21的内管壁的反射能力强,从而红外辐射可以经过金属管21的内管壁反射至加热层3,加热层3内的液体可以吸收更多红外辐射,提高电热转换效率;另外,套设于透明管11外侧的金属管21可以保护透明管11,避免透明管11受到外力撞击而破损,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管,所述透明管内设有加热元件,透明管的外侧套设有外管,外管与透明管之间设有供水流动的加热层,加热层将透明管包裹在内,外管上设有与加热层连通的外管进水口和外管出水口,外管包括阻止红外辐射透过的金属管,金属管的两端均与透明管密封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管,所述透明管内设有加热元件,透明管的外侧套设有外管,外管与透明管之间设有供水流动的加热层,加热层将透明管包裹在内,外管上设有与加热层连通的外管进水口和外管出水口,外管包括阻止红外辐射透过的金属管,金属管的两端均与透明管密封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管与透明管热熔密封,外管进水口和外管出水口设于金属管上;和/或,所述加热元件为碳纤维加热管或卤素加热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管与透明管通过密封件密封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还包括安装于金属管两端的支架,金属管通过支架连接于透明管,密封件由支架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有供透明管穿过的安装孔,安装孔内设有第一密封圈,支架沿径向将第一密封圈压紧在透明管的外周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管沿轴向伸出金属管,金属管伸入安装孔内,安装孔与金属管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支架沿径向将第二密封圈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尉迟衍敏楼伟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