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8管双分裂控制存储单元、存储阵列及存内计算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存储单元
,特别是涉及一种8管双分裂控制存储单元、存储阵列及存内计算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医疗电子、可穿戴设备和物联网等低功耗应用的快速发展,功耗取代性能逐步成为芯片设计中最受关注的指标。其中,静态随机存储器(StaticRandomAccessMemory,SRAM)对芯片面积和功耗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降低SRAM功耗成为优化芯片整体功耗的关键所在。低电压技术通过降低电源电压能显著减小功耗,因此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低功耗SRAM的设计领域。然而,工艺偏差恶化、晶体管失配加剧、漏电比例增大等问题在低电压区域不可避免,从而导致SRAM面临单元噪声容限下降、整体时序紊乱等严峻问题,使其不能稳定工作。传统的6管SRAM通常采用字线电压欠驱动(WLUD)方案来抑制读写周期中的半选择(HS)干扰,但以降低单元读取电流(ICELL)和降低写入余量(WM)为代价。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8管双分裂控制存储单元、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8管双分裂控制存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8管双分裂控制存储单元包括PMOS管T1、PMOS管T2、NMOS管T3、NMOS管T4、NMOS管T5、NMOS管T6、NMOS管T7、NMOS管T8、位线BL、位线BLB、读字线RWL、读位线RBL、字线WL1、字线WL2、公共接地线VSS1和公共接地线VSS2;/n所述PMOS管T1和所述PMOS管T2的源极均连接VDD电源;/n所述PMOS管T1的栅极、所述NMOS管T3的栅极、所述PMOS管T2的漏极、所述NMOS管T4的漏极、所述NMOS管T6的源极和NMOS管T7的栅极共点连接;/n所述PMOS管T2的栅极、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8管双分裂控制存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8管双分裂控制存储单元包括PMOS管T1、PMOS管T2、NMOS管T3、NMOS管T4、NMOS管T5、NMOS管T6、NMOS管T7、NMOS管T8、位线BL、位线BLB、读字线RWL、读位线RBL、字线WL1、字线WL2、公共接地线VSS1和公共接地线VSS2;
所述PMOS管T1和所述PMOS管T2的源极均连接VDD电源;
所述PMOS管T1的栅极、所述NMOS管T3的栅极、所述PMOS管T2的漏极、所述NMOS管T4的漏极、所述NMOS管T6的源极和NMOS管T7的栅极共点连接;
所述PMOS管T2的栅极、所述NMOS管T4的栅极、所述PMOS管T1的漏极、所述NMOS管T3的源极和所述NMOS管T5的源极共点连接;
所述NMOS管T3的源极连接所述公共接地线VSS1,所述NMOS管T4的源极连接所述公共接地线VSS2;
所述NMOS管T5的栅极连接所述字线WL1,所述NMOS管T5的漏极连接所述字线WL1,所述NMOS管T6的栅极连接所述字线WL2,所述NMOS管T6的漏极连接位线BLB;
所述NMOS管T7的漏极与所述NMOS管T8的源极连接,所述NMOS管T8的栅极连接所述读字线RWL,所述NMOS管T8的漏极连接所述读位线RBL。
2.一种存储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阵列包括矩阵式排列的多个权利要求1所述的8管双分裂控制存储单元;
各行所述8管双分裂控制存储单元中,各所述NMOS管T5的栅极共线连接,各所述NMOS管T6的栅极共线连接,各所述NMOS管T3的源极共线连接,各所述NMOS管T3的源极共线连接,各所述NMOS管T8的栅极均与所述读字线RWL连接;
各列所述8管双分裂控制存储单元中各所述NMOS管T8的漏极均与所述读位线RBL连接。
3.一种存内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内计算装置包括权利要求2所述的存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树山,史万武,尚德龙,周玉梅,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南京智能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