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充电安全监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97337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6 0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充电安全监测系统,包括摄像组件,包括感应模组、旋转模组和摄像模组,所述旋转模组设在停车区域的上方,所述停车区域用于停放车辆;所述摄像模组装设在所述旋转模组上,所述感应模组设在所述停车区域的边沿位置;主控电路,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感应模组相连,其控制输出端与所述旋转模组相连;充电组件,包括设在所述停车区域中的充电桩和与所述充电桩信号相连通的充电监测电路,所述充电监测电路与所述主控电路信号相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摄像模组可旋转拍摄角度,以清楚地拍摄到车辆的车牌号码,同时充电监测电路对充电过程进行监控,为用户提供安全且便捷地停车充电方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充电安全监测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车辆充电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充电安全监测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大部分的停车场中设有为电动车辆充电的充电桩,车主可将车辆停放在停车场时利用充电桩对车辆进行充电。但是,现有的充电方式一般是车主停放好车辆后,下车扫描充电桩上的识别码或利用充电桩上的触摸屏进入指定界面,车主在指定界面中需手动输入车辆的车牌号码、充电桩信息等资料来绑定车辆和该车位上的充电桩,以便后续充电完成后进行费用计算等步骤。但是,手动输入车辆车牌号码的方法效率较低;若要实现自动识别车牌号码,一般情况是在停车场的入口处设有摄像头,但是该方法无法获知车辆具体停放在哪个停车位上;若在每个停车位的侧边上安装摄像头来拍摄车牌,车辆驶入车位时容易与摄像头发生碰撞;若在每个停车位顶部设有摄像头,摄像头因角度问题无法清楚地拍摄到车辆的车牌,导致获取车牌号码失败,使得用户使用体验感较差;且当车辆停放在停车场后,车主一般会离开车辆直至车辆充电完成,车主离开时车辆的安全问题车主无法及时获知,存在一定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充电安全监测系统,摄像模组可旋转拍摄角度,以清楚地拍摄到车辆的车牌号码,同时充电监测电路对充电过程进行监控,为用户提供安全且便捷地停车充电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智能充电安全监测系统,包括:摄像组件,包括感应模组、旋转模组和摄像模组,所述旋转模组设在停车区域的上方,所述停车区域用于停放车辆;所述摄像模组装设在所述旋转模组上,所述感应模组设在所述停车区域的边沿位置;主控电路,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感应模组相连,其控制输出端与所述旋转模组相连;充电组件,包括设在所述停车区域中的充电桩和与所述充电桩信号相连通的充电监测电路,所述充电监测电路与所述主控电路信号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停车区域规划有至少两条车辆驶入边沿线,所述感应模组设在所述边沿线上,用于识别车辆进入所述停车区域的方向以决定所述旋转模组的旋转角度,使所述摄像模组正对拍摄车辆的车牌。进一步地,所述感应模组设为红外线感应装置或重力感应装置。进一步地,所述停车区域上设有遮挡棚,所述摄像组件设在所述遮挡棚正对车辆顶部的一面。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模组在平行于地面的水平方向上设有旋转180°的旋转角度。进一步地,所述摄像模组在垂直于地面的竖直方向上设有90°的旋转角度。进一步地,所述充电监测电路包括:电压采集单元,与所述充电桩的输出端相连,以采集车辆充电输出的电压信号;温度检测单元,与所述充电桩的输出端相连,以采集充电温度;充电管理单元,与所述电压采集单元、温度检测单元相连,以对充电过程中的电压参数和温度参数进行监控;保护单元,与所述充电管理单元和所述充电桩的输出端相连,用于所述充电管理单元的监控结果为异常时控制所述充电桩的输出端断开。进一步地,所述主控电路连接有无线通信模块,利用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终端相连,以将拍摄图像及所述充电监测电路的监测结果发送至所述终端中进行显示。进一步地,所述主控电路连接有车牌图像处理模块和全景图像处理模块,所述车牌图像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摄像模组拍摄到的车牌图像进行分析处理以获取车牌号码;所述全景图像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摄像模组拍摄到的车辆俯视图进行校正处理。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桩连接有光伏充电装置。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感应模组设在停车区域的边沿位置,可通过感应模组获知车辆驶入停车区域的方向,通过该方向决定旋转模组的旋转角度,让摄像模组旋转至正对车辆的角度进行拍摄,以提高获取车牌号码的准确性,同时还可通过摄像模组对停车区域内的车辆进行实时拍摄,车主即可随时知道车辆的状态;(2)在充电桩上设有充电监测电路,对车辆的充电参数进行监控,以确保充电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停车区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智能充电安全监测系统的模块示意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充电监测电路的模块示意框图。图中:1、停车区域;2、遮挡棚;3、旋转模组;4、摄像模组;5、充电桩;6、感应模组;7、主控电路;8、充电监测电路;801、电压采集单元;802、温度检测单元;803、充电管理单元;804、保护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充电安全监测系统,为车主提供便捷又安全地停车充电体验,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感。本系统主要应用在无人管理的室内外停车场上,可将大面积的停车场划分为多个停车区域1,在本实施例中,一个停车区域1即为一个停车车位,每个停车车位均配套有一套智能充电安全监测系统,使得车主可通过智能充电安全监测系统来随时获知车辆的停放和充电状态。此外,还可将多个停车车位划分为一个停车区域1,一个停车区域1配套一套智能充电安全监测系统,以减少设备投入成本。在此不对停车区域1的范围及尺寸进行限定。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智能充电安全性主要包括摄像组件、主控电路7和充电组件三大模块。摄像组件包括有感应模组6、旋转模组3和摄像模组4。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停车区域1均搭配有遮挡棚2,该遮挡棚2可为车辆遮挡阳光和雨水,而本实施例中的摄像模组4则装设在遮挡棚2正对车辆顶部的一而上,使得摄像模组4可以以俯视的角度完整拍摄到整台车辆外轮廓,同时还可对车辆四周情况进行拍摄。摄像模组4安装在遮挡棚2下,遮挡棚2可为拍摄模组遮挡部分阳光,提高拍摄质量。摄像模组4通过旋转模组3固定在停车区域1的上方,在本实施例中,旋转模组3可设为云台支架,云台支架的固定端固定在遮挡棚2上,其活动端则与摄像模组4连接,使得摄像模组4可拥有旋转的功能,在本实施例中,旋转模组3在平行于地面的水平方向上设有旋转180°的旋转角度,此外,摄像模组4还可设为在垂直于地面的竖直方向上设有90°的旋转角度,以增加摄像模组4的旋转范围。每个停车区域1为了贴合车型一般规划为长方形结构,其一般具有四条侧边,一般情况下车辆可结合当地地形及该停车位隔壁的车辆停放情况来决定从哪条方式或角度进入停车区域1内。而在本实施例中,停车区域1内设有充电桩5,由于充电桩5占据一定的空间,因此车辆一般不从设有充电桩5的侧边驶入,车辆可从另外三条侧边的方向驶入停车区域1,其中可供车辆驶入的任意一条侧边上均可设有感应模组6,即将感应模组6设在每个停车区域1中供车辆驶入的边沿位置上。在本实施例中,停车区域1规划有至少在两条车辆驶入边沿线上设有感应模组6,车辆经过任意一条边沿线驶入停车区域1时,感应模组6即可识别出车辆进入停车区域1的方向,此时即可根据该方向决定旋转模组3的旋转角度,使摄像模组4旋转至正对驶入车辆的角度,以拍摄车辆的车牌。由于摄像模组4可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充电安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摄像组件,包括感应模组、旋转模组和摄像模组,所述旋转模组设在停车区域的上方,所述停车区域用于停放车辆;所述摄像模组装设在所述旋转模组上,所述感应模组设在所述停车区域的边沿位置;/n主控电路,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感应模组相连,其控制输出端与所述旋转模组相连;/n充电组件,包括设在所述停车区域中的充电桩和与所述充电桩信号相连通的充电监测电路,所述充电监测电路与所述主控电路信号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充电安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摄像组件,包括感应模组、旋转模组和摄像模组,所述旋转模组设在停车区域的上方,所述停车区域用于停放车辆;所述摄像模组装设在所述旋转模组上,所述感应模组设在所述停车区域的边沿位置;
主控电路,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感应模组相连,其控制输出端与所述旋转模组相连;
充电组件,包括设在所述停车区域中的充电桩和与所述充电桩信号相连通的充电监测电路,所述充电监测电路与所述主控电路信号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充电安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区域规划有至少两条车辆驶入边沿线,所述感应模组设在所述边沿线上,用于识别车辆进入所述停车区域的方向以决定所述旋转模组的旋转角度,使所述摄像模组正对拍摄车辆的车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充电安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模组设为红外线感应装置或重力感应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充电安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区域上设有遮挡棚,所述摄像组件设在所述遮挡棚正对车辆顶部的一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充电安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模组在平行于地面的水平方向上设有旋转180°的旋转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广甫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瑞能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