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料装置及塑料均匀混料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60172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料装置及塑料均匀混料系统,混料装置工作时,混料仓中的塑料原料可以同时通过第一环形通道、第二环形通道和中心管筒的管腔分别向下流动,汇集于混料斗的出料口的多种塑料原料可充分混合,使得多种塑料原料颗粒能够快速、均匀混合。并且,将多个第一分腔板间隔布置于第一环形通道内,塑料原料在第一环形通道内的分隔腔中向下流动时,由于第一分腔板的阻挡而分散流动,进而使得塑料原料充分混合,达到良好的混合效果。同理,将多个第二分腔板间隔布置于第二环形通道内,塑料原料在第二环形通道内的分隔腔中向下流动时,由于第二分腔板的阻挡而分散流动,进而使得塑料原料充分混合,达到良好的混合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料装置及塑料均匀混料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塑料生产及加工设备
,特别地,涉及一种混料装置及塑料均匀混料系统。
技术介绍
塑料制品通常是由多种塑料原料经混合后,由塑料成型机进行加工制得。由于多种塑料颗粒混合均匀的程度将直接决定了塑料制品的质量,当前一般采用搅拌混料装置对多种塑料原料颗粒进行均匀混合。然而,搅拌混料装置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使多种塑料颗粒达到较为理想的混合效果,从而难以对多种塑料原料进行快速、均匀混合,容易影响塑料制品的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使多种塑料原料颗粒快速、均匀混合的混料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搅拌混料装置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使多种塑料颗粒达到较为理想的混合效果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混料装置,包括:混料斗,外廓呈倒锥台状;以及混料组件,设于所述混料斗内;其中,所述混料组件包括倒锥形筒、中心管筒和将所述锥形筒的外壁与所述混料斗的内壁相连以将所述锥形筒固定于所述混料斗内的多个第一分腔板,以及将所述中心管筒的外壁与所述锥形筒的内壁相连以将所述中心管筒固定于所述锥形筒内的多个第二分腔板,所述倒锥形筒的高度高于所述混料斗的高度,所述中心管筒的高度高于所述锥形筒的高度,所述锥形筒的外壁与所述混料斗的内壁之间形成用于供塑料原料混料分流通过的第一环形通道,多个所述第一分腔板间隔布置于所述第一环形通道内以在所述第一环形通道内形成用于分散塑料原料通过的第一混料挡板,所述中心管筒的外壁与所述锥形筒的内壁之间形成用于供塑料原料混料分流通过的第二环形通道,多个所述第二分腔板间隔布置于所述第二环形通道内以在所述第二环形通道内形成用于分散塑料原料通过的第二混料挡板;以及震动机构,与所述混料斗相连,用于振动所述混料斗以使混料装置对塑料原料进行分流混料。进一步地,所述混料组件还包括由所述锥形筒的小端开口沿轴向延伸设置的连接筒,多个所述第一分腔板沿所述锥形筒的周向均匀布置,所述连接筒的外壁上沿周向均匀布置有多个第三分腔板。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分腔板与所述第一分腔板错开设置。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第二分腔板临近所述中心管筒的远离所述连接筒的一端的位置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分腔板沿所述中心管筒的周向均匀布置,且所述连接筒的内壁上沿周向均匀布置有多个第四分腔板。进一步地,所述第四分腔板与所述第二分腔板错开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混料组件还包括由所述锥形筒的大端开口沿轴向延伸设置的进料筒,所述中心管筒的高度高于所述进料筒的高度。进一步地,所述进料筒的内壁与所述中心管筒的外壁之间形成的环形进料通道内等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三混料挡板,各所述第三混料挡板与相应所述第二混料挡板相连,且各所述第三混料挡板与相应所述第二混料挡板之间的夹角呈钝角。进一步地,所述混料装置还包括第一法兰座、用于支撑并固定混料仓的第二法兰座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法兰座与所述第二法兰座之间的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包括第一环座、第二环座和软胶连接套,所述第一环座的轴向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法兰座上,所述第二环座的轴向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法兰座上,所述软胶连接套的轴向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座轴向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环座轴向的第二端相连,以将所述第一法兰座与所述第二法兰座进行软连接,所述第二法兰座与所述第一法兰座相连,所述震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法兰座上,所述混料斗支撑并固定于所述第二法兰座上。进一步地,所述混料装置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法兰座并位于所述混料仓中的分流支撑结构,所述分流支撑结构包括底部支撑环和支撑于所述底部支撑环上的锥形骨架单元,所述锥形骨架单元罩设于所述混料组件上,所述锥形骨架单元包括上下相对并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多边形框架和分别连接至少两个所述多边形框架的各对应角部的多根斜杆,各所述斜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底部支撑环上,各所述斜杆的第二端分别与另一所述斜杆的第二端固定相连,各所述多边形框架分别由若干横杆拼接而成,各所述多边形框架于所述底部支撑环径向截面所在的平面上的垂直投影呈多边形结构,各所述斜杆于所述底部支撑环径向截面所在的平面上的垂直投影的长度等于所述底部支撑环的半径,各所述斜杆于所述底部支撑环径向截面所在的平面上的垂直投影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多边形结构的各对应角部相连,以使锥形骨架单元的外周上形成供塑料原料混料分流通过的网格状限流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使多种塑料原料颗粒快速、均匀混合的塑料均匀混料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搅拌混料装置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使多种塑料颗粒达到较为理想的混合效果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塑料均匀混料系统,包括所述的混料装置和用于振动所述混料斗以使混料装置对塑料原料进行分流混料的震动机构,所述震动机构与所述混料斗相连。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之一: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混料装置及塑料均匀混料系统,混料装置在工作时,混料仓中的塑料原料则可以同时通过第一环形通道、第二环形通道和中心管筒的管腔分别向下流动,汇集于混料斗的出料口的多种塑料原料可充分混合,使得多种塑料原料颗粒能够快速、均匀混合。并且,倒锥形筒的高度高于混料斗的高度,中心管筒的高度高于锥形筒的高度,则混料仓中的塑料原料可从不同高度、不同位置进入混料装置,使得不同高度、不同位置的塑料原料充分混合,达到良好的混合效果。此外,将多个第一分腔板间隔布置于第一环形通道内,塑料原料在第一环形通道内的分隔腔中向下流动时,由于第一分腔板的阻挡而分散流动,进而使得塑料原料充分混合,达到良好的混合效果。同理,将多个第二分腔板间隔布置于第二环形通道内,塑料原料在第二环形通道内的分隔腔中向下流动时,由于第二分腔板的阻挡而分散流动,进而使得塑料原料充分混合,达到良好的混合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混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混料装置的分解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混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混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混料装置仰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混料装置俯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混料装置的减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混料装置的减震结构的爆炸图;图9为图8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8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混料装置的减震结构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塑料原料混料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混料斗,外廓呈倒锥台状;以及/n混料组件,设于所述混料斗内;/n其中,所述混料组件包括倒锥形筒、中心管筒和将所述锥形筒的外壁与所述混料斗的内壁相连以将所述锥形筒固定于所述混料斗内的多个第一分腔板,以及将所述中心管筒的外壁与所述锥形筒的内壁相连以将所述中心管筒固定于所述锥形筒内的多个第二分腔板,所述倒锥形筒的高度高于所述混料斗的高度,所述中心管筒的高度高于所述锥形筒的高度,所述锥形筒的外壁与所述混料斗的内壁之间形成用于供塑料原料混料分流通过的第一环形通道,多个所述第一分腔板间隔布置于所述第一环形通道内以在所述第一环形通道内形成用于分散塑料原料通过的第一混料挡板,所述中心管筒的外壁与所述锥形筒的内壁之间形成用于供塑料原料混料分流通过的第二环形通道,多个所述第二分腔板间隔布置于所述第二环形通道内以在所述第二环形通道内形成用于分散塑料原料通过的第二混料挡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混料斗,外廓呈倒锥台状;以及
混料组件,设于所述混料斗内;
其中,所述混料组件包括倒锥形筒、中心管筒和将所述锥形筒的外壁与所述混料斗的内壁相连以将所述锥形筒固定于所述混料斗内的多个第一分腔板,以及将所述中心管筒的外壁与所述锥形筒的内壁相连以将所述中心管筒固定于所述锥形筒内的多个第二分腔板,所述倒锥形筒的高度高于所述混料斗的高度,所述中心管筒的高度高于所述锥形筒的高度,所述锥形筒的外壁与所述混料斗的内壁之间形成用于供塑料原料混料分流通过的第一环形通道,多个所述第一分腔板间隔布置于所述第一环形通道内以在所述第一环形通道内形成用于分散塑料原料通过的第一混料挡板,所述中心管筒的外壁与所述锥形筒的内壁之间形成用于供塑料原料混料分流通过的第二环形通道,多个所述第二分腔板间隔布置于所述第二环形通道内以在所述第二环形通道内形成用于分散塑料原料通过的第二混料挡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组件还包括由所述锥形筒的小端开口沿轴向延伸设置的连接筒,多个所述第一分腔板沿所述锥形筒的周向均匀布置,所述连接筒的外壁上沿周向均匀布置有多个第三分腔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分腔板与所述第一分腔板错开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分腔板临近所述中心管筒的远离所述连接筒的一端的位置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分腔板沿所述中心管筒的周向均匀布置,且所述连接筒的内壁上沿周向均匀布置有多个第四分腔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分腔板与所述第二分腔板错开设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组件还包括由所述锥形筒的大端开口沿轴向延伸设置的进料筒,所述中心管筒的高度高于所述进料筒的高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筒的内壁与所述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俊芳杨孝鹏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正隆粉体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