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悬架系统衬套的双头压铆工装及压铆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95890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悬架系统衬套的双头压铆工装及压铆方法,包括底座、调节机构和压铆机构,调节机构包括有立柱、伺服电机、螺纹套筒、导向柱和两根上下对称的调节横梁,调节机构的立柱垂直焊接在底座的顶端面左侧中段位置,压铆机构包括有龙门架、上压横梁和下压横梁,压铆机构的龙门架固定焊接在底座的顶端面,且位于调节机构的右侧。本发明专利技术便于能一次对汽车悬架系统衬套其两端于其他部件铆接完成双头压铆操作,提高铆接的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悬架系统衬套的双头压铆工装及压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悬架系统衬套的双头压铆相关
,具体为一种汽车悬架系统衬套的双头压铆工装及压铆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汽车技术的成熟,汽车的发展迅速,在小轿车上一般都会使用到汽车悬架系统衬套;有的汽车悬架系统衬套其两端需要与其他部件铆接在一起,而现在并没有一种能一次完成双头压铆的装置,导致加工效率较低,所以这里设计生产了一种汽车悬架系统衬套的双头压铆工装及压铆方法,以便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悬架系统衬套的双头压铆工装及压铆方法,能一次对汽车悬架系统衬套其两端于其他部件铆接完成双头压铆操作,提高铆接的加工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悬架系统衬套的双头压铆工装,包括底座、调节机构和压铆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有立柱、伺服电机、螺纹套筒、导向柱和两根上下对称的调节横梁,所述调节机构的立柱垂直焊接在底座的顶端面左侧中段位置,所述压铆机构包括有龙门架、上压横梁和下压横梁,所述压铆机构的龙门架固定焊接在底座的顶端面,且位于调节机构的右侧。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底端面四个边角位置均垂直设有支撑底脚。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伺服电机固定设置在立柱的左端面中段位置,所述伺服电机通过动力轴连接有螺纹杆,且螺纹杆转动贯穿立柱左右侧壁,且与螺纹套筒的内腔转动套接,所述螺纹套筒与导向柱相互垂直分布,且螺纹套筒的右端面与导向柱的左端面中段位置固定焊接,所述导向柱的内腔竖直方向开设有矩形调节槽,且导向柱的右端面开设有与矩形调节槽的内腔相互连通的滑槽,两个所述调节横梁的左端面均固定焊接有螺纹调节座,且两个螺纹调节座均与矩形调节槽内腔滑动卡接,两个所述螺纹调节座均开设有贯穿上下侧壁的螺纹孔,且两个螺纹调节座的螺纹孔的内螺纹旋向相反,两个所述螺纹调节座的螺纹孔内腔转动插接有螺纹调节杆,所述螺纹调节杆的底端面与矩形调节槽的内腔底端面转动插接,且螺纹调节杆的顶端面转动贯穿导向柱的顶端面。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两个所述调节横梁相对侧壁均设有向导向柱右端面中段位置倾斜30度的斜面,所述上压横梁和下压横梁上下正对分布,且均开设有贯穿左右侧壁的插接孔,两个所述插接孔的内腔相对侧壁均向导向柱右端面中段位置倾斜30度的斜面,两个所述调节横梁分别与上压横梁和下压横梁的插接孔内腔滑动插接,且两个调节横梁的尖端均延伸至插接孔的右侧。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立柱的右端面上下两侧均水平向右设有导向套筒,所述导向柱的左端面上下两侧均水平向左设有导向杆,每根所述导向杆分别与每个导向套筒的内腔滑动插接。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龙门架的内腔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竖直分布的T型滑槽,所述上压横梁和下压横梁的前后两端均设有滑块,所述上压横梁和下压横梁均通过滑块与前后两个T型滑槽内腔滑动卡接,所述上压横梁和下压横梁相对侧壁中段位置均焊接有铆接座,且两个铆接座相对侧壁均开设有铆接槽。优选的,基于上述的汽车悬架系统衬套的双头压铆工装的压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1、根据待压铆的汽车悬架两端待压铆部位之间的高度差,先预调整上压横梁和下压横梁之间的垂直高度,即通过调节机构来进行调节操作,即徒手转动螺纹调节杆,使得螺纹调节杆能够在矩形调节槽的内腔自转,这里的两个螺纹调节座的螺纹孔的内螺纹旋向相反,所以螺纹调节杆转动时,可带动两个螺纹调节座同步向相互靠近的一侧或者向相互远离的一侧调节,而两个上下对称的调节横梁可跟随两个螺纹调节座同步向相互靠近的一侧或者向相互远离的一侧调节,这里的两个调节横梁分别与上压横梁和下压横梁的插接孔内腔滑动插接,所以两个调节横梁的上下调节会带动上压横梁和下压横梁分别通过滑块沿着前后两个T型滑槽内腔上下滑动调节,直至调整满足压铆操作时为止;A2、当启动伺服电机时,利用伺服电机带动螺纹杆自转,同时与螺纹套筒的内腔转动套接,由于螺纹套筒的右端面与导向柱的左端面中段位置固定焊接,且两个调节横梁分别与上压横梁和下压横梁的插接孔内腔滑动插接,所以螺纹套筒会带动导向柱沿着螺纹杆的轴向方向向右侧移动调节,即可带动两个调节横梁向右侧滑动,由于上压横梁和下压横梁只能沿着前后两个T型滑槽内腔上下滑动,这里的两个调节横梁相对侧壁均设有向导向柱右端面中段位置倾斜30度的斜面,且两个插接孔的内腔相对侧壁均向导向柱右端面中段位置倾斜30度的斜面,所以随着两个调节横梁向右滑动调节的不断进行,会利用30度的斜面将上压横梁和下压横梁向相互靠近的一侧挤压,在此之前将待压铆的衬套分别放入两个铆接座的铆接槽内腔,同时将待压铆的汽车悬架两端置于上下两个铆接座之间间隙内,最终实现双头快速压铆操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便于能一次对汽车悬架系统衬套其两端于其他部件铆接完成双头压铆操作,提高铆接的加工效率。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立柱于导向柱之间上下两侧均设有相互滑动插接的导向杆和导向套筒,能够提供导向柱调节时的稳定性,不易发生晃动和弯曲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调节机构局部剖视图。图中:1、底座;11、支撑底脚;2、调节机构;21、立柱;22、伺服电机;23、螺纹杆;24、螺纹套筒;25、导向柱;26、螺纹调节杆;27、导向套筒;28、导向杆;29、矩形调节槽;210、滑槽;211、螺纹调节座;212、调节横梁;3、压铆机构;31、龙门架;32、T型滑槽;33、上压横梁;34、下压横梁;35、滑块;36、铆接座;37、插接孔。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专利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专利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专利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悬架系统衬套的双头压铆工装及压铆方法,包括底座1、调节机构2和压铆机构3,调节机构2包括有立柱21、伺服电机22、螺纹套筒24、导向柱25和两根上下对称的调节横梁212,调节机构2的立柱21垂直焊接在底座1的顶端面左侧中段位置,压铆机构3包括有龙门架31、上压横梁33和下压横梁34,压铆机构3的龙门架31固定焊接在底座1的顶端面,且位于调节机构2的右侧。底座1的底端面四个边角位置均垂直设有支撑底脚11,通过支撑底脚11支撑整个底座1。伺服电机22固定设置在立柱21的左端面中段位置,伺服电机22通过动力轴连接有螺纹杆23,且螺纹杆23转动贯穿立柱21左右侧壁,且与螺纹套筒24的内腔转动套接,螺纹套筒24与导向柱25相互垂直分布,且螺纹套筒24的右端面与导向柱25的左端面中段位置固定焊接,导向柱25的内腔竖直方向开设有矩形调节槽29,且导向柱25的右端面开设有与矩形调节槽29的内腔相互连通的滑槽210,两个调节横梁212的左端面均固定焊接有螺纹调节座211,且两个螺纹调节座211均与矩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悬架系统衬套的双头压铆工装,包括底座(1)、调节机构(2)和压铆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2)包括有立柱(21)、伺服电机(22)、螺纹套筒(24)、导向柱(25)和两根上下对称的调节横梁(212),所述调节机构(2)的立柱(21)垂直焊接在底座(1)的顶端面左侧中段位置,所述压铆机构(3)包括有龙门架(31)、上压横梁(33)和下压横梁(34),所述压铆机构(3)的龙门架(31)固定焊接在底座(1)的顶端面,且位于调节机构(2)的右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悬架系统衬套的双头压铆工装,包括底座(1)、调节机构(2)和压铆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2)包括有立柱(21)、伺服电机(22)、螺纹套筒(24)、导向柱(25)和两根上下对称的调节横梁(212),所述调节机构(2)的立柱(21)垂直焊接在底座(1)的顶端面左侧中段位置,所述压铆机构(3)包括有龙门架(31)、上压横梁(33)和下压横梁(34),所述压铆机构(3)的龙门架(31)固定焊接在底座(1)的顶端面,且位于调节机构(2)的右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悬架系统衬套的双头压铆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端面四个边角位置均垂直设有支撑底脚(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悬架系统衬套的双头压铆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电机(22)固定设置在立柱(21)的左端面中段位置,所述伺服电机(22)通过动力轴连接有螺纹杆(23),且螺纹杆(23)转动贯穿立柱(21)左右侧壁,且与螺纹套筒(24)的内腔转动套接,所述螺纹套筒(24)与导向柱(25)相互垂直分布,且螺纹套筒(24)的右端面与导向柱(25)的左端面中段位置固定焊接,所述导向柱(25)的内腔竖直方向开设有矩形调节槽(29),且导向柱(25)的右端面开设有与矩形调节槽(29)的内腔相互连通的滑槽(210),两个所述调节横梁(212)的左端面均固定焊接有螺纹调节座(211),且两个螺纹调节座(211)均与矩形调节槽(29)内腔滑动卡接,两个所述螺纹调节座(211)均开设有贯穿上下侧壁的螺纹孔,且两个螺纹调节座(211)的螺纹孔的内螺纹旋向相反,两个所述螺纹调节座(211)的螺纹孔内腔转动插接有螺纹调节杆(26),所述螺纹调节杆(26)的底端面与矩形调节槽(29)的内腔底端面转动插接,且螺纹调节杆(26)的顶端面转动贯穿导向柱(25)的顶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悬架系统衬套的双头压铆工装,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调节横梁(212)相对侧壁均设有向导向柱(25)右端面中段位置倾斜30度的斜面,所述上压横梁(33)和下压横梁(34)上下正对分布,且均开设有贯穿左右侧壁的插接孔(37),两个所述插接孔(37)的内腔相对侧壁均向导向柱(25)右端面中段位置倾斜30度的斜面,两个所述调节横梁(212)分别与上压横梁(33)和下压横梁(34)的插接孔(37)内腔滑动插接,且两个调节横梁(212)的尖端均延伸至插接孔(37)的右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悬架系统衬套的双头压铆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1)的右端面上下两侧均水平向右设有导向套筒(27),所述导向柱(25)的左端面上下两侧均水平向左设有导向杆(28),每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林姚春生朱家兵朱宇航韦康然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誉林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