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建设专利>正文

一种多冲头铆合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3449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14
一种多冲头铆合机,包括支撑组件、轴杆、铆合单元、铆合模具平台,所述铆合单元包括固定套设于轴杆上的偏心轴承、上冲杆、下冲杆、固定安装于下冲杆下部的铆合冲头模具,所述上冲杆外套设有一端与上冲杆配合且另一端安装于支撑组件上的上回位弹簧,上冲杆通过设于支撑组件上的上通槽竖直穿过支撑组件,上冲杆在上回位弹簧的作用下顶部与偏心轴承工作面接触配合,所述下冲杆外套设有一端与下冲杆配合且另一端安装于支撑组件上的下回位弹簧,下冲杆通过设于支撑组件上的下通槽竖直穿过支撑组件,下冲杆顶部在下回位弹簧的作用下与上冲杆底部抵接配合,在自动化数控统一协调下进行循环、有序铆合作业。本设计具有生产效率高、节能环保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冲头铆合机
本技术涉及电动铆合机领域,特别是一种多冲头铆合机。
技术介绍
铆合是如今使用范围较广的一种产品加工方式,目前铆合金属小产品或铆合金属和非金属产品的生产工艺多数都是采用冲床设备或人工手工进行铆接,人工铆合的加工方式需要大量人工进行生产加工,不仅生产速度慢,而且费时费力,浪费人力资源,人工加工成本无法忽视,而其中气压、电压、液压冲床设备虽然相较于人工加工方式有一定程度上的生产速度的提升,也减少了人力资源的使用,但仍然还是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现铆合冲床一般为单头铆合,生产效率仍然低下,无法满足小产品的大批量生产加工需求,且由于上述冲床设备并不是针对铆合设计的,故而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卡件或机器故障等问题,在故障后容易割伤或压伤操作人员手部,安全隐患不可忽视,另一方面冲床设备冲击后的噪音极大,设备运行过程中对操作人员的听力有一定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对操作人员的听力造成不可恢复的损伤,整体冲床设备用电量也较大不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卡件故障后影响小、低噪、节能环保的多冲头铆合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冲头铆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带上固定夹板(1.1)和下固定夹板(1.2)的上支撑组件(1)、横设在支撑组件(1)上固定夹板(1.1)上方且由电机带动转动的轴杆(2)、于轴杆(2)上横向间隔排列安装的若干铆合单元(3)、位于铆合单元(3)下方且与铆合单元(3)配合工作的铆合模具平台,上下平行横设的上固定夹板(1.1)、下固定夹板(1.2)上分别开有同轴心的上通槽(1.11)和下通槽(1.21),所述铆合单元(3)包括固定套设于轴杆(2)上并由轴杆(2)驱动进行偏心运动的偏心轴承(3.1)、上冲杆(3.2)、下冲杆(3.3)、套设上冲杆(3.2)上的上回位弹簧(3.4)、套设下冲杆(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冲头铆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带上固定夹板(1.1)和下固定夹板(1.2)的上支撑组件(1)、横设在支撑组件(1)上固定夹板(1.1)上方且由电机带动转动的轴杆(2)、于轴杆(2)上横向间隔排列安装的若干铆合单元(3)、位于铆合单元(3)下方且与铆合单元(3)配合工作的铆合模具平台,上下平行横设的上固定夹板(1.1)、下固定夹板(1.2)上分别开有同轴心的上通槽(1.11)和下通槽(1.21),所述铆合单元(3)包括固定套设于轴杆(2)上并由轴杆(2)驱动进行偏心运动的偏心轴承(3.1)、上冲杆(3.2)、下冲杆(3.3)、套设上冲杆(3.2)上的上回位弹簧(3.4)、套设下冲杆(3.3)上的下回位弹簧(3.5)、固定安装于下冲杆(3.3)下部的铆合冲头模具,所述的上回位弹簧(3.4)上下端分别抵接上冲杆(3.2)和上固定夹板(1.1),所述的下回位弹簧(3.5)上下端分别抵接下冲杆(3.3)和下固定夹板(1.2),使得上冲杆(3.2)和下冲杆(3.3)分别在上固定夹板(1.1)和下固定夹板(1.2)上可上下往复运动,上冲杆(3.2)的顶部与偏心轴承(3.1)工作面接触配合,上冲杆(3.2)的下端穿过上固定夹板(1.1)上通槽(1.11)与下冲杆(3.3)顶部可抵压配合,下冲杆的下端穿过下固定夹板(1.2)下通槽(1.21)与铆合冲头模具连接;
电机通过轴杆(2)驱动偏心轴承(3.1)偏心转动,并在上回位弹簧(3.4)和下回位弹簧(3.5)的作用下,铆合冲头模具通过上冲杆(3.2)、下冲杆(3.3)的带动实现周期性直线往复运动,从而实现与铆合模具平台配合铆合作业,即在偏心轴承(3.1)偏心转动向下时,偏心轴承(3.1)依次抵压上冲杆(3.2)、下冲杆(3.3)、铆合冲头模具下行,铆合冲头模具与铆合模具平台配合,从而完成铆合模具平台上待铆合产品的铆合作业,在偏心轴承(3.1)偏心转动向上时,上冲杆(3.2)、下冲杆(3.3)分别在上回位弹簧(3.4)和下回位弹簧(3.5)的作用下上行复位,铆合冲头模具与铆合模具平台脱离复位,同时铆合模具平台被控平移至下一铆合位置,铆合单元(3)复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冲头铆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轴承(3.1)通过一键销固定于轴杆(2)上,所述上冲杆(3.2)顶部通过配合件或直接开设一供偏心轴承卡入的滚槽,所述的偏心轴承与滚槽底部接触配合并沿滚槽内可偏心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冲头铆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冲杆(3.3)顶部设有一调整组件,所述调整组件包括与下冲杆(3.3)固定连接且上方敞口的底座(3.6)、叠设在底座(3.6)内且由耐磨材质制成的若干个垫片,在下回位弹簧(3.5)的作用下,上冲杆(3.2)底部与垫片上表面抵接,通过垫片的高度对下冲杆(3.3)、铆合冲头模具下行位移实现调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冲头铆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铆合单元(3)上还设有一接入电源电路的接近开关(3.7),所述接近开关(3.7)包括与上冲杆(3.2)连接的上触头(3.71)、与下冲杆(3.3)连接的下触头(3.72),正常状态下,下触头(3.72)与上触头(3.71)触合,即接近开关(3.7)常闭,电源电路正常工作,在出现卡件或故障时,由于下冲杆(3.3)无法正常复位,下冲杆(3.3)顶部与上冲杆(3.2)分离,下触头(3.72)与上触头(3.71)断接,接近开关(3.7)断开,电源电路断电保护。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冲头铆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铆合单元(3)上还设有一接入电源电路的接近开关(3.7),所述接近开关(3.7)包括与上冲杆(3.2)连接的上触头(3.71)、与下冲杆(3.3)连接的下触头(3.72),正常状态下,下触头(3.72)与上触头(3.71)触合,即接近开关(3.7)常闭,电源电路正常工作,在出现卡件或故障时,由于下冲杆(3.3)无法正常复位,下冲杆(3.3)顶部与上冲杆(3.2)分离,下触头(3.72)与上触头(3.71)断接,接近开关(3.7)断开,电源电路断电保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建设刘伯迪
申请(专利权)人:徐建设刘伯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