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铆冲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34497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穿铆冲头结构,包括上模冲头和下模冲头坐;所述上模冲头为通孔,所述上模冲头的内部设有顶针,所述上模冲头的内部下端设有限位面,所述限位面用于限制安装在上模冲头内部的顶针的伸出长度;在所述顶针上端安装有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上设有螺塞,通过冲头底端内螺纹上所设的螺塞将螺旋弹簧禁锢在上模冲头内;所述下模冲头坐与上模冲头配套使用,下模冲头坐为中空,下模冲头坐的刃口与铆压螺母刀口配合实现冲孔,该中空孔洞使上模冲头的顶针下压废料片通过该中空孔洞排废料;铆压螺母下压切割母材,同时螺旋弹簧推动顶针向下运动将切割后铆压螺母中间的废料顶离母材,实现自主排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穿铆冲头结构
本技术涉及无孔铆压
,具体涉及一种穿铆冲头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市场对新能源电动汽车行驶高里程的追求。汽车的轻量化设计,使铝料的运用更加频繁。因为铝件的电阻焊焊接工艺稳定性差,相较于钢件电阻焊极易出现虚焊、铝板熔点低电阻率低焊接电流是钢件的2~3倍。电极表面易形成合金层需频繁修模,实际操作性差,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铝件加工工艺多样化促进了铝件的汽车行业中的运用比列。其中无孔铆压工艺的运用即解决了电阻焊焊接质量稳定性低、成本高的问题又保证了产品质量稳定性。同时利用无孔铆压工艺的灵活性可以随时根据装配尺寸调试铆压位置,避免了模具调试的繁琐性。目前,穿铆冲头结构的结构形状,请参阅图1和图2,穿铆冲头分为上模冲头1及下模冲头坐5。在上模冲头内部安装有顶针2。当上模冲头1下压时,顶针2先行接触母材6,使螺旋弹簧3受压储能。当铆压螺母7接触并切割母材6后螺旋弹簧3释放储能驱动顶针2下行顶离废料。采用普通冲头,铆压产生的废料不能通过顶针施加外力顶离废料极易导致废料粘连与下模冲头坐上,易导致零件压伤或铆压力不足,铆压螺母顶出力及扭矩不合格,需要人工检查及清理下模冲头坐上的废料。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穿铆冲头结构,利用顶针的浮动设计,在保证铝件型面尺寸的同时,使铆压螺母顶出力及扭矩力两项性能指标,均得到提升进而增强铆压强度及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铆冲头结构,通过改变上模冲头结构,使废料顶杆由固定式优化为弹簧浮动式。利用浮动顶针机构可加大顶针相对铆压螺母的延伸长度。进而可增加下模冲头坐上端面刀口的厚度,提高下模冲头坐强度及使用寿命。在铆压过程中当顶针接触母材后后退使螺旋弹簧受压变形,避免了母材受力发生变形同时实现储能。待铆压螺母继续下压切断母材后,螺旋弹簧释放储能推动顶针下压顶离废料,实现废料的自主排料。避免废料堆积堵塞下模冲头坐影响铆压螺母顶出力及扭矩力,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穿铆冲头结构,包括上模冲头和下模冲头坐;所述上模冲头为通孔,所述上模冲头的内部设有顶针,所述上模冲头的内部下端设有限位面,所述限位面用于限制安装在上模冲头内部的顶针的伸出长度;在所述顶针上端安装有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上设有螺塞,通过冲头底端内螺纹上所设的螺塞将螺旋弹簧禁锢在上模冲头内;所述下模冲头坐与上模冲头配套使用,下模冲头坐为中空,下模冲头坐的刃口与铆压螺母刀口配合实现冲孔,该中空孔洞使上模冲头的顶针下压废料片通过该中空孔洞排废料;铆压螺母下压切割母材,同时螺旋弹簧推动顶针向下运动将切割后铆压螺母中间的废料顶离母材,实现自主排料。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冲头坐的端面由平端面、圆角面以及斜角面组成;所述下模冲头坐的平端面与铆压螺母的端面形成内倾角,在铆压螺母下压过程中将母材嵌入刀口与铆压螺母的端面形成的夹角中并完全填满;所述下模冲头坐的外侧呈斜角,该斜角的倾角幅度大于铆压螺母端面形成的内倾角;所述下模冲头坐的平端面与冲头坐外侧斜角面之间是通过圆角面过渡,消除冲头坐端面应力提升下模冲头坐2的强度,避免铆压使对母材硬点受力,应力集中形成在受力条件下变成撕裂口。进一步的,所述顶针伸出冲头的长度大于铆压螺母的高度。使顶针较铆压螺母先行接触铆压母材确保螺旋瘫痪受压产生向下的推力,将铆压产生的冲孔废料顺利排出。进一步的,下模冲头坐端面形状,所述下模冲头坐端刃口尺寸是铆压螺母刀口外径加上10%的铆压母材厚度,以减少冲孔毛刺。在冲头下压时母材切口面能完全嵌入铆压螺母端面内。所述下模冲头坐端面采用双倒角过度,在平面和倒角面之间增加圆弧倒角过度。在减少冲头坐应力集中的同时,避免铆压使母材下表面产生深压痕,提高铆压强度。端面在铆压螺母下压时支撑母材使母材嵌入铆压螺母内起到禁锢作用。采用螺旋弹簧作为顶针的储能驱动力,冲头下压时顶针先接触母材,螺旋弹簧发生形变储能。待铆压螺母切断母材后,顶针下推使废料脱离母材形成通孔。通过控制下冲孔模上断面孔径尺寸,使母材端口面整齐无毛刺,母材完整嵌入铆压螺母内,提高铆压强度。端部以下的通孔孔径增加便于废料顺利排出。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通过采用浮动式顶针,相较与固定式顶针解决了无孔穿铆工艺中顶针先行触压零件导致的变形问题。以及固定式顶针长度短,致使下模冲头坐刃口厚度过浅易崩口或开裂的情况。或者在加厚下模冲头坐刃口厚度后因顶针长度不足导致刃口卡料排料不畅,致使铆压力不足,铆压强度下降。下模冲头坐刃口处为平面,与铆压螺母铆压面形成夹角,形成径向挤压力使母材完全嵌入铆压螺母内。下模冲头坐外侧部分倒角处理,角度略大于铆压螺母倾角确保铆压螺母外侧母材不发生减薄。冲头坐平面与倒角面之间利用圆弧角过度以避免应力集中及母材压伤。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穿铆冲头结构的结构形状示意图;图2为现有穿铆冲头结构的穿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穿铆冲头结构的结构形状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下模冲头坐5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穿铆冲头结构的穿铆示意图。图中标记:1、上模冲头;2、顶针;3、螺旋弹簧;4、螺塞;5、下模冲头坐;6、母材;7、铆压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倒角”、“顶针”、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倒角可以是斜角、或是多倒角、也可以是圆角。亦例如,顶针可以是圆形的、也可以是多边形的。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说明书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本技术提供了如图3和图4所示的一种穿铆冲头结构,上模冲头1对铆压螺母7施加下压力,在其内部下端加工有限位面用于限制安装在上模冲头1内部的顶针2伸出长度。在顶针2的上方安装又扁线螺旋弹簧3直接与其接触。扁线螺旋弹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穿铆冲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冲头(1)和下模冲头坐(5);/n所述上模冲头(1)为通孔,所述上模冲头(1)的内部设有顶针(2),所述上模冲头(1)的内部下端设有限位面,所述限位面用于限制安装在上模冲头(1)内部的顶针(2)的伸出长度;在所述顶针(2)上端安装有螺旋弹簧(3);所述螺旋弹簧(3)上设有螺塞(4),通过冲头(1)底端内螺纹上所设的螺塞(4)将螺旋弹簧(3)禁锢在上模冲头(1)内;/n所述下模冲头坐(5)与上模冲头(1)配套使用,下模冲头坐(5)为中空,下模冲头坐(5)的刃口(51)与铆压螺母(7)刀口配合实现冲孔,该中空孔洞使上模冲头的顶针(2)下压废料片通过该中空孔洞排废料;铆压螺母(7)下压切割母材(6),同时螺旋弹簧(3)推动顶针(2)向下运动将切割后铆压螺母(7)中间的废料(61)顶离母材(6),实现自主排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铆冲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冲头(1)和下模冲头坐(5);
所述上模冲头(1)为通孔,所述上模冲头(1)的内部设有顶针(2),所述上模冲头(1)的内部下端设有限位面,所述限位面用于限制安装在上模冲头(1)内部的顶针(2)的伸出长度;在所述顶针(2)上端安装有螺旋弹簧(3);所述螺旋弹簧(3)上设有螺塞(4),通过冲头(1)底端内螺纹上所设的螺塞(4)将螺旋弹簧(3)禁锢在上模冲头(1)内;
所述下模冲头坐(5)与上模冲头(1)配套使用,下模冲头坐(5)为中空,下模冲头坐(5)的刃口(51)与铆压螺母(7)刀口配合实现冲孔,该中空孔洞使上模冲头的顶针(2)下压废料片通过该中空孔洞排废料;铆压螺母(7)下压切割母材(6),同时螺旋弹簧(3)推动顶针(2)向下运动将切割后铆压螺母(7)中间的废料(61)顶离母材(6),实现自主排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铆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强晏文奉
申请(专利权)人:亿森上海模具有限公司上海华庄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