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反射防爆安全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5114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了一种抗反射防爆安全膜,该抗反射防爆安全膜包括第一粘胶层和第一防裂层,其中,所述抗反射防爆安全膜还包括微纹理层,所述微纹理层与第一粘胶层分别位于第一防裂层的两个彼此相对的表面,所述微纹理层的另一个表面为抗反射防爆安全膜的外观面,所述微纹理层使入射角为30°的入射光在抗反射防爆安全膜的外观面上的反射率为1-2%,并且入射角为90°的入射光在抗反射防爆安全膜的外观面上的表面雾化度小于5%。有效地增强了透明视窗的显示面板所显示信息的可读性。(*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抗反射防爆安全膜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诸如手机显示屏、MP4、摄像机、DVD等大量电子系统 和非电子系统的显示面板形成的具有透明视窗的产品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使 用,用于这些透明视窗的保护膜也被越来越多的应用,而对这些保护膜要求 也不断的提高。现有技术中用于透明视窗的保护膜通常是在透明的视窗表面 上涂敷、印刷或镀制一层硬镀层,以提高透明视窗的抗划伤能力和抗冲击强 度。但是,这种保护膜覆盖的透明视窗形成的显示面板在强烈光线照射的情 况下,显示面板所显示的信息的可读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保护膜覆盖的透明视窗形 成的显示面板的可读性较低的缺点,提供一种使显示面板具有较高可读性的 抗反射防爆安全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反射防爆安全膜,该抗反射防爆安全膜包括第 一粘胶层和第一防裂层,其中,所述抗反射防爆安全膜还包括微纹理层,所 述微纹理层与第一粘胶层分别位于第一防裂层的两个彼此相对的表面,所述 微纹理层的另一个表面为抗反射防爆安全膜的外观面,所述微纹理层使入射 角为30。的入射光在抗反射防爆安全膜的外观面上的反射率为1-2%,并且入 射角为90°的入射光在抗反射防爆安全膜的外观面上的表面雾化度小于5%。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的保护膜在较强烈的光线射入时,由于膜表面的光泽度和反射率较高,会大量地反射入射光,导致现有技术的保护膜的实际反射率通常高达8%以上,因此降低了膜的透光率,从而极大 地降低了显示面板所显示的信息的可读性。而由于本技术的抗反射防爆 安全膜的外观面上形成有微纹理层,使所述抗反射防爆安全膜的实际反射率 小于2%,有效地增强了透明视窗的显示面板所显示信息的可读性。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抗反射防爆安全膜的示意图。
技术实现思路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抗反射防爆安全膜进行详细的阐述。 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的抗反射防爆安全膜包括第一防裂层1和 第一粘胶层2,其中,所述抗反射防爆安全膜还包括微纹理层11,所述微纹 理层ii与第一粘胶层2分别位于第一防裂层1的两个彼此相对的表面,所 述微纹理层11的另一个表面为抗反射防爆安全膜的外观面,所述微纹理层 使入射角为30°的入射光在抗反射防爆安全膜的外观面上的反射率为 1-2%,并且入射角为90°的入射光在抗反射防爆安全膜的外观面上的表面 雾化度小于5%。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抗反射防爆安全膜,通过在所述第一防裂层1表 面附着微纹理层11使所述抗反射防爆安全膜的外观面形成一定的粗糙度, 从而降低在抗反射防爆安全膜的外观面上的入射光的反射率而实现本实用 新型的目的。其中,所述外观面为所述抗反射防爆安全膜使用时,朝向使用 者的一面。通常地,以入射角为30。的入射光在表面上的反射率以及入射角 为90。的入射光在同一表面上的表面雾化度来衡量覆盖在视窗上的抗反射防 爆安全膜的对透明视窗上显示的信息的可读性效果。根据本技术的抗反射防爆安全膜中,所述微纹理层11可以是各种能够降低抗反射防爆安全膜的外观面反射率的结构,只要能使入射角为30。的入射光在所述抗反射防爆 安全膜的外观面上的反射率为1-2%,并且入射角为90°的入射光在所述抗反 射防爆安全膜的外观面的表面雾化度小于5%即可。通过控制抗反射防爆安 全膜的外观面上形成不同的微纹理层11,能使显示面板上的信息获得更好的 可读性。优选地,所述微纹理层11包括凸起和/或凹陷,所述凸起和/或凹陷的程 度使所述微纹理层11的粗糙高度为0.05-0.5微米,优选为0.1-0.2微米。所 述粗糙高度指所述微纹理层11的最高点与最低点在垂直于第一防裂层1方 向上的高度差。进一步地,所述微纹理层11的凸起和凹陷在第一防裂层1 上的投影面积为第一防裂层1面积的20-80%,优选为30-70%,更优选为 40-60%。进一步优选情况下,相对于100微米X100微米的第一防裂层1, 凸起和凹陷的总个数为10-40,优选为20 —30个,上述情况包括了凸起和凹 陷中择一的个数为0的情况,也即所述微纹理层11可以仅包括凸起,也可 以仅包括凹陷,还可以同时包括凸起和凹陷。所述凸起和/或凹陷可以为任何 规则的或不规则的半球状、碗状、环状、方形状、点状和/或条纹状等。为了使上述形状在所述抗反射防爆安全膜的外观面上更均匀的分布,且 考虑到加工的方便性,优选地,所述微纹理层11的纹理部分为规则的半球 状凹陷。更优选地,所述半球状凹陷的直径与可见光波长(380-780纳米) 相当,也即半球状凹陷的直径为380-780纳米,且相邻两个半球状凹陷最外 侧之间的最小距离为0.05-0.5微米。通过在第一防裂层1上形成上述微纹理 层11,可以使入射角为30°的入射光在所述抗反射防爆安全膜的外观面上 的反射率为1-2%,并且入射角为90°的入射光在所述抗反射防爆安全膜的 外观面的表面雾化度小于5%。极大地提高了覆盖在根据本技术的抗反 射防爆安全膜下的显示面板上的信息的可读性。所述第一防裂层1可以由具有耐擦伤性和耐溶剂性、同时还不会损害透光性的材料制成。通常地,所述第一防裂层1可以是聚氯乙烯(PVC)、丙 烯酸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树脂(EVA)、聚乙烯醇縮丁醛(PVB)、聚乙烯 酯、聚酯树脂、酮树脂、甲醛树脂、松香树脂、聚氨酯树脂、聚苯甲酸乙二 醇酯(PET)和/或其类似物制成。优选地,所述第一防裂层1由PET聚酯 膜制成,厚度为25-50微米,这样可以使第一防裂层1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和 抗冲击的能力,且透光率大于80%。并且优选地,该第一防裂层l的硬度为 0H-3H,这样可以更好地起到保护显示面板的作用。所述第一粘胶层2的粘性材料可以是各种敏化粘性材料,也可以是胶水。 优选地,所述粘性材料为热敏粘性材料、光敏粘性材料或压敏粘性材料,这 样可以在所述第一防裂层1的一个表面上涂敷粘性材料后,使用直接压合或 热压或使用能量线照射进行固化以将所述粘性材料附着到所述第一防裂层1 上形成所述第一粘胶层2。在使用时,根据所述粘性材料的性质使其敏化而 具有粘性。优选地,所述第一粘胶层2为压敏粘合剂,更优选地,所述第一 粘胶层2为单组分或多组分的丙烯酸酯压敏粘合剂,厚度为10-20微米。所 述丙烯酸酯压敏粘合剂在常温下的剥离强度大于15牛/25毫米,持粘力在60 分钟内不发生位移,在60-15(TC且相对湿度为70-95%的高温高湿下和/或紫 外光老化下均不发生变化。此外,所述第一粘胶层2可以加入红外线吸收剂 和/或紫外线吸收剂来吸收阻隔外界光源的红外线和/或紫外线,以更好地提 高显示面板上信息的可读性。优选地,按照本技术的抗反射防爆安全膜还包括在所述第一粘胶层 2和第一防裂层1之间的至少一层粘胶层和至少一层防裂层。通过在所述第 一粘胶层2和第一防裂层1之间增加防裂层和粘胶层,增加了抗反射防爆安 全膜的厚度,提高了整个抗反射防爆安全膜的柔韧性,因而具有更好的缓冲 外力冲击的能力,能更好地保护覆盖有该抗反射防爆安全膜的透明视窗形成的显示面板。更优选地,所述抗反射防爆安全膜还包括第二防裂层3和第二粘胶层4, 以所述第一防裂层1为基准,所述第一粘胶层2、第二防裂层3和第二粘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反射防爆安全膜,该抗反射防爆安全膜包括第一防裂层和第一粘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反射防爆安全膜还包括微纹理层,所述微纹理层与第一粘胶层分别位于第一防裂层的两个彼此相对的表面,所述微纹理层的另一个表面为抗反射防爆安全膜的外观面,所述微纹理层使入射角为30°的入射光在抗反射防爆安全膜的外观面上的反射率为1-2%,并且入射角为90°的入射光在抗反射防爆安全膜的外观面上的表面雾化度小于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剑辉陈祖胖陈学刚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