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型导光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5044 阅读:2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光型导光棒,其光线入射端带有球面或非球面的透光聚光体。该导光棒通过具有聚光功能受光端面的结构设置,可以大大改善其光线传导性能,增加光线入射角,减少光能损失,提高光能利用率,而且具有结构设计合理,体积小,重量轻,耗材少,制作成本低、实用性强等优点。(*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能量传输器件,是一种聚光型导光棒
技术介绍
在现代光能量传输设备或仪器中,通常采用的导光棒是由透明材料制成 的柱体结构,为了减少光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提升光能利用率,主要在反 射技术方面开展研究,不断提高导光棒内表面的反射率。但是,由于这种导 光棒的两端为平面结构,对自光源入射至导光棒表面的入射光线不仅不能全 部导入棒内,存在偏离中心的旁轴光线由于斜入射带来的光线入射角较大使得部分光线无法进入导光棒内部传输,造成光能量的损失;其次,进入导光 棒的光线为反射路径,较大入射角入射的光线在内部的反射次数增加,导致 光能传导效率降低和光传输过程中损耗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紧凑,能够提高光传输效 率和光能利用率,减少光能损失的聚光型导光棒。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导光棒的光线入射端带 有球面或非球面的透光聚光体。所述透光聚光体与导光棒采用一体结构。所述透光聚光体与导光棒采用分体结构,其结合部位胶合连接。 所述透光聚光体与导光棒采用分体结构,两者之间通过承座采用非接触 连接,其间有空气隙。按照上述方案制成的聚光型导光棒,通过具有聚光功能受光端面的结构 设置,可以大大改善其光线传输性能,增加光线入射角,减少光能损失,提 高光能利用率,而且具有结构设计合理,体积小,重量轻,耗材少,制作成 本低、实用性强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体式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分体式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的另一种分体式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看图1、图2、图3,本技术的聚光型导光棒,其光线入射端带有 球面或非球面的透光聚光体2,透光聚光体2与导光棒的棒体1可采用一体结 构。为了简便透光聚光体2的加工,同时,便于透光聚光体2材料的选择, 调节受光端面焦距的长短,以及进一步改善导光棒的传导性能,也可采用分 体结构(见图2),透光聚光体2与导光棒的棒体1的结合部位胶粘合连接; 当采用分体结构时,也可对两者之间通过承座采用非接触连接,其间有空气 隙,两者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透光聚光体2的焦距(见图3)。该导光棒由 于棒体1的光线入射端面具有聚光功能,使投射到该端面上的光线会聚入射 到该曲面后的棒体1的内部,减小了光线入射角。同时,可以根据需要将出 光投光点的受光面积任意调整控制,从而大大增强受光点的光能强度和光通 量。另外,也可根据受光点的光强确定导光棒的直径大小和发射光源型号的 配备,以便减少导光棒的体积和重量,节省能源和减少光学材料的消耗。权利要求1、一种聚光型导光棒,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棒的光线入射端带有球面或非球面的透光聚光体。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光型导光棒,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聚光体 与导光棒采用一体结构。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光型导光棒,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聚光体 与导光棒采用分体结构,其结合部位胶合连接。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光型导光棒,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聚光体 与导光棒采用分体结构,两者之间通过承座采用非接触连接,其间有空气隙。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聚光型导光棒,其光线入射端带有球面或非球面的透光聚光体。该导光棒通过具有聚光功能受光端面的结构设置,可以大大改善其光线传导性能,增加光线入射角,减少光能损失,提高光能利用率,而且具有结构设计合理,体积小,重量轻,耗材少,制作成本低、实用性强等优点。文档编号G02B6/32GK201226035SQ20082007112公开日2009年4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20日专利技术者李智超 申请人:利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光型导光棒,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棒的光线入射端带有球面或非球面的透光聚光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智超
申请(专利权)人:利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