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齿轮副滴油润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4644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压力机齿轮润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主齿轮副滴油润滑结构,包括连接在上横梁板上的进油块以及设置在进油块左右两侧分别与左侧主齿轮副和右侧主齿轮副相对应的滴油管,所述滴油管底部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有多个滴油孔组,每个所述滴油孔组均包括沿滴油管宽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滴油孔,所述滴油孔通过进油块与主分油器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稳定可靠,润滑面广的主齿轮副滴油润滑结构,充分保证了双点结构压力机左、右齿轮副均能得到很好的滴油润滑,及时将齿轮啮合产生的热量散去,减少了齿轮啮合磨损,提高齿轮寿命,降低啮合噪音,提高了齿轮的承载能力和工作质量,具有很大的市场价值,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主齿轮副滴油润滑结构
本技术属于压力机齿轮润滑
,具体涉及一种主齿轮副滴油润滑结构。
技术介绍
齿轮传动是机械压力机传动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曲柄压力机中齿轮传动起着传递运动、扭矩和减速的作用。压力机中的齿轮要承受冲击载荷,所以磨损较大,为了降低磨损,针对大工作台面和大吨位大型压力机,一方面在结构上采用双边传动系统,它可以改善齿轮和轴的受力情况;另一方面及时给啮合齿轮润滑,良好的润滑是保证齿轮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可以提高齿轮表面光滑度,啮合热量及时散热,提高齿轮寿命,降低啮合噪音,从而可以保证机床维持在良好的使用状态。一般传动齿轮润滑分为稀油润滑和浓油润滑,浓油润滑采用的润滑油是润滑脂,可流动性差,齿轮接触面必须全部涂抹,且齿轮啮合运动后升温润滑脂易受热融化,润滑效果会大打折扣,需要人工操作定期涂抹,维护比较麻烦,且润滑脂粘度高,易让齿面沾染杂质,从而破坏齿轮啮合面;稀油润滑主要采用分油器循环供油,齿轮散热性好,清洁度高,一般简单的操作都是在上横梁压盖上接油管,将油管口对着齿轮啮合面,这种安装方式只能实现齿轮啮合点润滑,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主齿轮副滴油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在上横梁板(9)上的进油块(1)以及设置在进油块(1)左右两侧分别与左侧主齿轮副(10)和右侧主齿轮副(8)相对应的滴油管(5),所述滴油管(5)底部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有多个滴油孔组,每个所述滴油孔组均包括沿滴油管(5)宽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滴油孔(11),所述滴油孔(11)通过进油块(1)与主分油器(7)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齿轮副滴油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在上横梁板(9)上的进油块(1)以及设置在进油块(1)左右两侧分别与左侧主齿轮副(10)和右侧主齿轮副(8)相对应的滴油管(5),所述滴油管(5)底部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有多个滴油孔组,每个所述滴油孔组均包括沿滴油管(5)宽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滴油孔(11),所述滴油孔(11)通过进油块(1)与主分油器(7)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齿轮副滴油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块(1)通过螺栓(3)和洛地牢防松垫圈(2)固定连接在上横梁板(9)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齿轮副滴油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分油器(7)连接在进油块(1)的进油口(12)上,所述滴油管(5)与进油块(1)螺纹连接,且滴油管(5)通过进油块(1)与主分油器(7)相连通。


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慧
申请(专利权)人:沃得精机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