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向机外漏油的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45698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向机外漏油的压缩机,包括空气滤清器、进气阀、电机、主机、油气分离器、吹气电磁阀、节流阀,进气阀与主机连接,空气滤清器与进气阀连接,电机通过联接盘与主机连接,联接盘上设置有联接盘进气口和联接盘出气口,主机的驱动轴从主机的后盖伸出,电机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驱动轴连接,主机的后盖上设置有油封间进气口和油封间出气口,主机通过油气混合管路与油气分离器连接,油气分离器通过进气管路分别与联接盘进气口和油封间进气口连接,吹气电磁阀和节流阀设置在进气管路上,联接盘出气口和油封间出气口通过回油管路与进气阀的进口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提高收集和回收泄漏油的效果,防止残油漏到压缩机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向机外漏油的压缩机
本技术涉及压缩机
,具体为一种防止向机外漏油的压缩机。
技术介绍
现有压缩机的伸端往往使用油封密封机器介质外漏,也防止机外杂质进入机器内,但往往因油封的质量、使用后油封、主轴存在磨损,会存在泄漏现象。专利号为:CN200920265941.2公开了通过在压缩机的底部开设连通密封腔的泄油孔,泄油孔通过管道与压缩机的吸气腔或吸气口连通,当压缩机运转时,在吸气腔或吸气口形成负压的作用下,把油封泄漏的润滑油通过与压缩机底部的泄油孔连通的管道回到吸气腔或吸气口,并随主机的运转排出压缩机,回到油气分离器。如若接到吸气口时,当卸载时无吸力;若接在吸气腔内,当机器加载时吸力不足,因加载与卸载是由客户的用气量大小工况来决定,所以称之为被动收集,还有大的机器油封直径较大泄漏较多、或泄漏量较大时,这种被动单次吸油方式造成对涉漏的油回收效果不佳或无法回收,同时有部分油会通过油封泄漏到后盖的外面,对这部分油更加无法回收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可将首次泄漏和二次泄漏的油进行回收,实现被动收集变为主动收集功能,可对各种大小机器、各种泄漏量不同的机器,随时调整回收,适用多种工况运转条件,提高收集和回收泄漏油的效果的防止向机外漏油的压缩机。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防止向机外漏油的压缩机,包括空气滤清器、进气阀、电机、主机、油气分离器、吹气电磁阀、节流阀,所述进气阀与所述主机连接,所述空气滤清器与所述进气阀连接,所述电机通过联接盘与所述主机连接,所述联接盘上设置有联接盘进气口和联接盘出气口,所述主机的驱动轴从主机的后盖伸出,所述电机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驱动轴连接,所述主机的后盖上设置有油封间进气口和油封间出气口,所述主机通过油气混合管路与所述油气分离器连接,所述油气分离器通过进气管路分别与所述联接盘进气口和油封间进气口连接,所述吹气电磁阀和节流阀设置在所述进气管路上,所述联接盘出气口和油封间出气口通过回油管路与所述进气阀的进口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后盖上的两油封间设置有油封间收油腔,所述油封间进气口与油封间出气口分别和所述油封间收油腔相通,所述联接盘内设置有联接盘收油腔,所述联接盘进气口与联接盘出气口分别和所述联接盘收油腔相通。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路包括第一进气管路、第二进气管路、总进气管路,所述总进气管路与所述油气分离器连接,所述吹气电磁阀和节流阀设置在所述总进气管路上,所述油封间进气口通过所述第一进气管路与所述总进气管路连接,所述联接盘进气口通过所述第二进气管路与所述总进气管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回油管路包括第一回油管路、第二回油管路、总回油管路,所述油封间出气口通过所述第一回油管路与所述总回油管路连接,所述联接盘出气口通过所述第二回油管路与所述总回油管路连接,所述总回油管路与所述进气阀的进口端连接,所述第二回油管路上设置有单向阀。进一步地:所述总回油管路上设置有过滤器。进一步地:所述油气混合管路上设置有排气单向阀。进一步地:所述油气分离器上设置有最小压力阀和排油阀。进一步地:所述油气分离器上还设置有泄放阀和安全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将主机通过油气混合管路与油气分离器连接,油气分离器通过进气管路分别与联接盘进气口和油封间进气口连接,吹气电磁阀和节流阀设置在进气管路上,联接盘出气口和油封间出气口通过回油管路与进气阀的进口端连接。空气经进气阀进入压缩机的主机,实现空气的压缩,压缩后的空气经油气混合管路进入油气分离器进行油气分离,打开吹气电磁阀,经油气分离器分离出来的压缩空气通过吹气电磁阀、节流阀节流后经进气管路分别进入油封间进气口和联接盘进气口,利用节流阀达到减流量和压力,把泄漏在油封间的首次泄漏的残油及联接盘里的二次泄漏的残油分别从油封间出气口和联接盘出气口带出至回油管路,并经回油管路回到进气阀的进口端,与空气再次进入压缩机内循环使用,实现将首次泄漏和二次泄漏的油进行回收,提高收集和回收泄漏油的效果,防止残油漏到压缩机外;利用微电脑或其他电气元件控制调节吹气电磁阀的时间长度,通过节流阀调节压缩空气气量的大小,可对各种大小机器、各种泄漏量不同的机器,随时调整回收,适用多种工况运转条件的压缩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A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空气滤清器,2-进气阀,3-电机,31-联接盘,32-联接盘进气口,33-联接盘出气口,34-联轴器,35-联接盘收油腔,4-主机,41-驱动轴,42-后盖,43-油封间进气口,44-油封间出气口,45-油封,46-油封间收油腔,5-油气分离器,51-最小压力阀,52-排油阀,53-泄放阀,54-安全阀,61-吹气电磁阀,62-节流阀,7-油气混合管路,71-排气单向阀,8-进气管路,81-第一进气管路,82-第二进气管路,83-总进气管路,9-回油管路,91-第一回油管路,92-第二回油管路,93-总回油管路,94-单向阀,95-过滤器。具体实施方式图1和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止向机外漏油的压缩机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包括空气滤清器1、进气阀2、电机3、主机4、油气分离器5、吹气电磁阀61、节流阀62,进气阀2与主机4连接,空气滤清器1与进气阀2连接,电机3通过联接盘31与主机4连接,联接盘31上设置有联接盘进气口32和联接盘出气口33,主机4的驱动轴41从主机4的后盖42伸出,电机3输出端通过联轴器34与驱动轴41连接,主机4的后盖42上设置有油封间进气口43和油封间出气口44,主机4通过油气混合管路7与油气分离器5连接,油气分离器5通过进气管路8分别与联接盘进气口32和油封间进气口43连接,吹气电磁阀61和节流阀62设置在进气管路8上,联接盘出气口33和油封间出气口44通过回油管路9与进气阀2的进口端连接。后盖42上的两油封45间设置有油封间收油腔46,油封间进气口43与油封间出气口44分别和油封间收油腔46相通,联接盘31内设置有联接盘收油腔35,联接盘进气口32与联接盘出气口33分别和联接盘收油腔35相通,油封间进气口43位于油封间收油腔46的上侧,油封间出气口44位于油封间收油腔46的下侧,联接盘进气口32位于联接盘收油腔35的上侧,联接盘出气口33位于联接盘收油腔35的下侧。在后盖42上,由两油封45之间或者迷宫密封与油封间组成油封间收油腔46,油封间进气口43与油封间出气口44分别连通两油封45间的油封间收油腔46,通过油封间收油腔46回收油封的首次泄漏油。若油从油封间收油腔46再往驱动轴41伸端往外泄漏到联接盘31的联接盘收油腔35,联接盘31的联接盘收油腔35收集到的油为二次泄漏的油。进气管路8包括第一进气管路81、第二进气管路82、总进气管路83,总进气管路83与油气分离器5连接,吹气电磁阀61和节流阀62设置在总进气管路83上,油封间进气口43通过第一进气管路81与总进气管路83连接,联接盘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向机外漏油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滤清器、进气阀、电机、主机、油气分离器、吹气电磁阀、节流阀,所述进气阀与所述主机连接,所述空气滤清器与所述进气阀连接,所述电机通过联接盘与所述主机连接,所述联接盘上设置有联接盘进气口和联接盘出气口,所述主机的驱动轴从主机的后盖伸出,所述电机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驱动轴连接,所述主机的后盖上设置有油封间进气口和油封间出气口,所述主机通过油气混合管路与所述油气分离器连接,所述油气分离器通过进气管路分别与所述联接盘进气口和油封间进气口连接,所述吹气电磁阀和节流阀设置在所述进气管路上,所述联接盘出气口和油封间出气口通过回油管路与所述进气阀的进口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向机外漏油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滤清器、进气阀、电机、主机、油气分离器、吹气电磁阀、节流阀,所述进气阀与所述主机连接,所述空气滤清器与所述进气阀连接,所述电机通过联接盘与所述主机连接,所述联接盘上设置有联接盘进气口和联接盘出气口,所述主机的驱动轴从主机的后盖伸出,所述电机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驱动轴连接,所述主机的后盖上设置有油封间进气口和油封间出气口,所述主机通过油气混合管路与所述油气分离器连接,所述油气分离器通过进气管路分别与所述联接盘进气口和油封间进气口连接,所述吹气电磁阀和节流阀设置在所述进气管路上,所述联接盘出气口和油封间出气口通过回油管路与所述进气阀的进口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防止向机外漏油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上的两油封间设置有油封间收油腔,所述油封间进气口与油封间出气口分别和所述油封间收油腔相通,所述联接盘内设置有联接盘收油腔,所述联接盘进气口与联接盘出气口分别和所述联接盘收油腔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防止向机外漏油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路包括第一进气管路、第二进气管路、总进气管路,所述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成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正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