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双通道单向传热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3545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通道单向传热热管,其包括:盒型金属片,在盒型金属片上设有凹槽,在凹槽的底面上两侧加工有第一微结构;盖型金属片,在盖型金属片上设有与凹槽配合的凸台,凹槽的底面与凸台之间具有预定间隙,在凸台的表面上两侧加工有第二微结构。此双通道单向传热热管,内部两端分别为蒸发段和冷凝段,预定间隙两侧的微结构能够吸附液体并且使液体发生单向流动,为液道,预定间隙的中间未加工微结构,相当于气道,工作液体在蒸发段和冷凝段之间,经液道和气道循环流动,实现热量的传递,当发生故障情况时,由于单向流动的特性,热管只能单向传热,从而起到保护蒸发段的电子元件的作用,此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热管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通道单向传热热管
本技术涉及热管
,特别是涉及一种双通道单向传热热管。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高功率的电子产品随之增加,用于高功率电子产品散热的元件的需求也逐渐提高。热管作为高效的传热元件,广泛用于电子器件的散热。但是随着电子器件的工作环境的复杂化,常用的热管渐渐不能满足特殊的需求。传统的热管具有双向性,即可以实现两个方向的传热,传热方向决定于两端高温的高低,即由高温段传向低温段。正常工作情况下,发热元件如芯片等处于高温段,散热元件处于低温段,热管将发热元件的温度传送到散热段,并把热量释放。但是,电子器件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会发生散热元件的温度高于芯片的温度,这样会把外界的温度传送到芯片处,会造成重要、昂贵的元件如芯片等损坏,这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双通道单向传热热管,能够实现单向传热,起到保护重要电子元件的作用。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双通道单向传热热管,包括:盒型金属片,在所述盒型金属片上设有凹槽,在所述凹槽的底面上两侧加工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微结构,两侧的所述第一微结构间隔设置;以及盖型金属片,所述盖型金属片与所述盒型金属片嵌合,在所述盖型金属片上设有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凸台,所述凹槽的底面与所述凸台之间具有预定间隙,在所述凸台的表面上两侧加工有与所述第一微结构相对的第二微结构,所述第一微结构的方向与所述第二微结构的方向相同。有益效果:此双通道单向传热热管,盖型金属片与盒型金属片嵌合定位,在凹槽与凸台之间的预定间隙内充入工作液体,内部两端分别为蒸发段和冷凝段,预定间隙两侧的微结构能够吸附液体并且使液体发生单向流动,相当于吸液芯,为液道,预定间隙的中间未加工微结构,相当于气道,工作液体在蒸发段和冷凝段之间,经液道和气道循环流动,实现热量的传递,当发生故障情况导致冷凝段的温度比蒸发段的温度高时,由于单向流动的特性,工作液体不能形成反向循环,热管只能单向传热,从而起到保护蒸发段的电子元件的作用,并且由于热管内部的两侧均为液道,即具有双通道,单个液道的宽度较小,能够提高工作液体的流动效率,从而提高传热效率。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双通道单向传热热管,所述凹槽的底面和所述凸台的表面做亲水性处理,能够提高两侧的微结构对液体的吸附能力,使工作液体更容易附着于两侧的微结构上。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双通道单向传热热管,所述第一微结构包括若干凸粒组,所述凸粒组沿所述盒型金属片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均匀排列,所述凸粒组包括第一凸粒和第二凸粒,所述第一凸粒和第二凸粒间隔呈V字型。凸粒组呈V字型,具有方向性,通过凸粒组的均匀排列实现液体在该表面上的单向流动特性。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双通道单向传热热管,所述盒型金属片的一端设有连接所述预定间隙与外界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连接有充液管。通过充液管向热管内部注入工作液体,并且通过充液管抽真空处理,使液体更容易蒸发成蒸汽。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双通道单向传热热管,所述贯穿孔包括管孔和注液孔,所述管孔连接所述充液管,所述注液孔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预定间隙和所述管孔,所述注液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管孔的直径。管孔直径较大,用于安装充液管,注液孔的直径较小,用于连通距离较小的预定间隙内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双通道单向传热热管,所述盒型金属片的一端设有凸起,所述管孔和所述注液孔设于所述凸起处。凸起能够增加该位置的壁厚,方便加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双通道单向传热热管,所述盒型金属片和所述盖型金属片之间通过耐高温胶密封连接,以保证内部的密封性。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双通道单向传热热管,所述盒型金属片和所述盖型金属片的材质为铜,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盒型金属片和盖型金属片拆解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第一微结构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盖型金属片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盒型金属片的俯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在宽度方向上的剖切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在长度方向上的剖切示意图;附图标记:盒型金属片10、凹槽11、第一微结构12、凸粒组121、第一凸粒122、第二凸粒123、管孔13、注液孔14、凸起15、盖型金属片20、凸台21、第二微结构22、充液管30、液道40、气道50。具体实施方式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双通道单向传热热管,其外部两端分别为加热端和散热端,加热端一般放置发热元器件,如芯片等;散热端一般放置电风扇等散热器件。本实施例的双通道单向传热热管,能够实现单向传热,加热端的热量沿热管传递至散热端,在相反方向时传热效率很低或者完全不能传热。参照图2~图5,本实施例的双通道单向传热热管,包括盒型金属片10和盖型金属片20,其中,在盒型金属片10上设有凹槽11,在凹槽11的底面上两侧加工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微结构12,两侧的第一微结构12间隔设置,即在凹槽11的宽度方向上,按有加工-无加工-有加工的排列形式加工微结构;盖型金属片20与盒型金属片10嵌合,在盖型金属片20上设有与凹槽11配合的凸台21,凹槽11的底面与凸台21之间具有预定间隙,同样地,在凸台21的表面上两侧加工有第二微结构22,第二微结构22与第一微结构12相对,且第二微结构22的方向与第一微结构12的方向相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微结构12与第二微结构22的结构相同。盒型金属片10和盖型金属片20的材质为铜或者其他导热性良好的金属,以利于热量传递,两金属片采用类似盒子与盖子的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通道单向传热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n盒型金属片,在所述盒型金属片上设有凹槽,在所述凹槽的底面上两侧加工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微结构,两侧的所述第一微结构间隔设置;以及/n盖型金属片,所述盖型金属片与所述盒型金属片嵌合,在所述盖型金属片上设有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凸台,所述凹槽的底面与所述凸台之间具有预定间隙,在所述凸台的表面上两侧加工有与所述第一微结构相对的第二微结构,所述第一微结构的方向与所述第二微结构的方向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通道单向传热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盒型金属片,在所述盒型金属片上设有凹槽,在所述凹槽的底面上两侧加工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微结构,两侧的所述第一微结构间隔设置;以及
盖型金属片,所述盖型金属片与所述盒型金属片嵌合,在所述盖型金属片上设有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凸台,所述凹槽的底面与所述凸台之间具有预定间隙,在所述凸台的表面上两侧加工有与所述第一微结构相对的第二微结构,所述第一微结构的方向与所述第二微结构的方向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道单向传热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底面和所述凸台的表面做亲水性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道单向传热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结构包括若干凸粒组,所述凸粒组沿所述盒型金属片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均匀排列,所述凸粒组包括第一凸粒和第二凸粒,所述第一凸粒和第二凸粒间隔呈V字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建化邓亮明段吉安周伟张春良王钻开郑浩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