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器背板的冲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3447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14
一种显示器背板的冲压模具,包括凸模、凹模、显示器背板、顶升组件、连接板和弹板;凸模底部设有多组支撑柱,凸模位于凹模下方;条形槽的槽底设有第一盲孔;第一盲孔的孔底设有第二盲孔;连杆底部与连接板连接,连杆顶部穿过第二盲孔和第一盲孔伸入条形槽内;限位环套设在连杆上;弹簧一端抵靠在限位环下端面上,弹簧另一端抵靠在第二盲孔的底部孔壁;两组顶升组件关于凸块对称;弹板设置在连杆顶部;连接板位于凸模下方;凹模左右两侧均设有一组固定块;固定块底部设有竖直的压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冲压完成后,同步将冲压件顶起,防止吸附在凸模上,同时结合上模自身的运动进行顶料,节约能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器背板的冲压模具
本技术涉及冲压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器背板的冲压模具。
技术介绍
电脑显示器背板可以起到pcb防止弯曲的好处,pcb加固了显卡pcb的强度,对于较长的pcb,如果没有背板日渐使用会由于重力影响变得弯弯曲曲,而加装了背板后,即可均匀的让显卡力度分散,因而起到加固pcb的作用。同时,背板的加固可辅助显卡热量的散出,起到均热板的作用,背板多为铝质材料,随着曲面屏的广泛使用,背板不再是以前的平板附带凹槽形式,背板也需要是曲面结构来贴合曲面屏,这种曲面结构通过冲压模具进行冲压成型时,出料更加困难,容易造成卡料、局部顶坏以及顶裂等现象,而且现有冲压模具顶料的压边圈体型大需要额外的动力去带动上升,浪费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显示器背板的冲压模具,显示器背板冲压完成后,能够及时将冲压件顶起,防止吸附在凸模上难以取下,同时能够结合上模自身的运动进行顶料,不需要再消耗额外的能源来驱动,节约能源。(二)技术方案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显示器背板的冲压模具,包括凸模、凹模、显示器背板、顶升组件、连接板和弹板;顶升组件包括连杆、弹簧和限位环;凸模底部设有多组支撑柱,凸模位于凹模下方,凸模上的凸块与凹模中的凹槽相互配合,冲压出显示器背板;凸模上设有条形槽;条形槽的槽底设有竖直的第一盲孔;第一盲孔的孔底设有竖直的第二盲孔,第一盲孔与第二盲孔的轴线重合,第一盲孔直径大于第二盲孔;第二盲孔在凸模下端面上形成开口;连杆底部与连接板连接,连杆顶部穿过第二盲孔和第一盲孔伸入条形槽内,连杆上端面与凸模上端面平齐;限位环套设在连杆上,限位环位于第一盲孔内,限位环上端面与第一盲孔的顶部孔壁贴合;弹簧套设在连杆上,弹簧一端抵靠在限位环下端面上,弹簧另一端抵靠在第二盲孔的底部孔壁,弹簧处于压缩状态;顶升组件设置两组,分别为位于凸块左右两侧的第一顶升组件和第二顶升组件,两组顶升组件关于凸块对称;弹板设置在连杆顶部,弹板上端面与显示器背板贴合;连接板位于凸模下方,连接板顶部与两组顶升组件中的连杆底部连接,连接板左右两端均伸出凸模两侧;凹模左右两侧均设有一组固定块;固定块底部设有竖直的压杆;压杆竖直投影位于连接板上端面内。优选的,四组支撑柱上设有水平的支撑板,支撑板位于连接板下方,凹模的凹槽与凸模的凸块完全压合时,连接板的下端面和支撑板的上端面贴合,此时弹板上端面与凸模的上端面平齐。优选的,凸模的凸块中心位置设有竖直的通孔,通孔内设有竖直的顶针;通孔底部设有第三顶升组件,第三顶升组件中的连杆顶部与顶针底部连接;顶针上端面走向与凸块走向相同,连接板的下端面和支撑板的上端面贴合贴合时,顶针上端面与凸块表面弧线吻合。优选的,顶针顶部设有弹性块。优选的,压杆底部设有弹性材料。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显示器背板冲压完成后,能够及时将冲压件顶起,防止吸附在凸模上难以取下,同时能够结合上模自身的运动进行顶料,不需要再消耗额外的能源来驱动,节约能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显示器背板的冲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显示器背板的冲压模具的A-A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显示器背板的冲压模具中的B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支撑柱;2、凸模;21、凸块;211、通孔;3、凹模;31、凹槽;32、固定块;33、压杆;4、显示器背板;51、条形槽;52、第一盲孔;53、第二盲孔;54、连杆;55、弹簧;56、限位环;6、连接板;7、弹板;8、顶针;81、弹性块;9、支撑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显示器背板的冲压模具,包括凸模2、凹模3、显示器背板4、顶升组件、连接板6和弹板7;顶升组件包括连杆54、弹簧55和限位环56;凸模2底部设有多组支撑柱1,凸模2位于凹模3下方,凸模2上的凸块21与凹模3中的凹槽31相互配合,冲压出显示器背板4;凸模2上设有条形槽51;条形槽51的槽底设有竖直的第一盲孔52;第一盲孔52的孔底设有竖直的第二盲孔53,第一盲孔52与第二盲孔53的轴线重合,第一盲孔52直径大于第二盲孔53;第二盲孔53在凸模2下端面上形成开口;连杆54底部与连接板6连接,连杆54顶部穿过第二盲孔53和第一盲孔52伸入条形槽51内,连杆54上端面与凸模2上端面平齐;限位环56套设在连杆54上,限位环56位于第一盲孔52内,限位环56上端面与第一盲孔52的顶部孔壁贴合;弹簧55套设在连杆54上,弹簧55一端抵靠在限位环56下端面上,弹簧55另一端抵靠在第二盲孔53的底部孔壁,弹簧55处于压缩状态;顶升组件设置两组,分别为位于凸块21左右两侧的第一顶升组件和第二顶升组件,两组顶升组件关于凸块21对称;弹板7设置在连杆54顶部,弹板7上端面与显示器背板4贴合;连接板6位于凸模2下方,连接板6顶部与两组顶升组件中的连杆54底部连接,连接板6左右两端均伸出凸模2两侧;凹模3左右两侧均设有一组固定块32;固定块32底部设有竖直的压杆33;压杆33竖直投影位于连接板6上端面内。本技术中,将需要冲压的材料放在凸模2上,凹模3下压,当凹模3与材料接触时,压杆33与连接板6接触,将材料不断下压的同时将连接板6下压,直到凸块21与凹槽31完全贴合,将材料冲压成需要的显示器背板4,此时连接板6被下压到最低处,在限位环56的下移中,弹簧55进一步受压,当凹模3上移时,压杆33对连接板6的压力消失,在弹簧55的作用下,连杆54上移,通过凸块21两侧的弹板7将显示器背板4从凸模2上顶出,从而实现出料。本技术中,显示器背板冲压完成后,能够及时将冲压件顶起,防止吸附在凸模上难以取下,同时能够结合上模自身的运动进行顶料,不需要再消耗额外的能源来驱动,节约能源。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四组支撑柱1上设有水平的支撑板9,支撑板9位于连接板6下方,凹模3的凹槽31与凸模2的凸块21完全压合时,连接板6的下端面和支撑板9的上端面贴合,此时弹板7上端面与凸模2的上端面平齐;通过支撑板9对连接板6提供支撑,从而对连杆54提供支撑,使冲压时弹板7上端面与凸模2上端面平齐,防止条形槽51的槽口上方材料冲压过程中没有支撑导致局部变形。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凸模2的凸块21中心位置设有竖直的通孔211,通孔211内设有竖直的顶针8;通孔211底部设有第三顶升组件,第三顶升组件中的连杆54顶部与顶针8底部连接;顶针8上端面走向与凸块21走向相同,连接板6的下端面和支撑板9的上端面贴合贴合时,顶针8上端面与凸块21表面弧线吻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器背板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凸模(2)、凹模(3)、显示器背板(4)、顶升组件、连接板(6)和弹板(7);顶升组件包括连杆(54)、弹簧(55)和限位环(56);/n凸模(2)底部设有多组支撑柱(1),凸模(2)位于凹模(3)下方,凸模(2)上的凸块(21)与凹模(3)中的凹槽(31)相互配合,冲压出显示器背板(4);/n凸模(2)上设有条形槽(51);条形槽(51)的槽底设有竖直的第一盲孔(52);第一盲孔(52)的孔底设有竖直的第二盲孔(53),第一盲孔(52)与第二盲孔(53)的轴线重合,第一盲孔(52)直径大于第二盲孔(53);第二盲孔(53)在凸模(2)下端面上形成开口;连杆(54)底部与连接板(6)连接,连杆(54)顶部穿过第二盲孔(53)和第一盲孔(52)伸入条形槽(51)内,连杆(54)上端面与凸模(2)上端面平齐;限位环(56)套设在连杆(54)上,限位环(56)位于第一盲孔(52)内,限位环(56)上端面与第一盲孔(52)的顶部孔壁贴合;弹簧(55)套设在连杆(54)上,弹簧(55)一端抵靠在限位环(56)下端面上,弹簧(55)另一端抵靠在第二盲孔(53)的底部孔壁,弹簧(55)处于压缩状态;顶升组件设置两组,分别为位于凸块(21)左右两侧的第一顶升组件和第二顶升组件,两组顶升组件关于凸块(21)对称;/n弹板(7)设置在连杆(54)顶部,弹板(7)上端面与显示器背板(4)贴合;连接板(6)位于凸模(2)下方,连接板(6)顶部与两组顶升组件中的连杆(54)底部连接,连接板(6)左右两端均伸出凸模(2)两侧;凹模(3)左右两侧均设有一组固定块(32);固定块(32)底部设有竖直的压杆(33);压杆(33)竖直投影位于连接板(6)上端面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器背板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凸模(2)、凹模(3)、显示器背板(4)、顶升组件、连接板(6)和弹板(7);顶升组件包括连杆(54)、弹簧(55)和限位环(56);
凸模(2)底部设有多组支撑柱(1),凸模(2)位于凹模(3)下方,凸模(2)上的凸块(21)与凹模(3)中的凹槽(31)相互配合,冲压出显示器背板(4);
凸模(2)上设有条形槽(51);条形槽(51)的槽底设有竖直的第一盲孔(52);第一盲孔(52)的孔底设有竖直的第二盲孔(53),第一盲孔(52)与第二盲孔(53)的轴线重合,第一盲孔(52)直径大于第二盲孔(53);第二盲孔(53)在凸模(2)下端面上形成开口;连杆(54)底部与连接板(6)连接,连杆(54)顶部穿过第二盲孔(53)和第一盲孔(52)伸入条形槽(51)内,连杆(54)上端面与凸模(2)上端面平齐;限位环(56)套设在连杆(54)上,限位环(56)位于第一盲孔(52)内,限位环(56)上端面与第一盲孔(52)的顶部孔壁贴合;弹簧(55)套设在连杆(54)上,弹簧(55)一端抵靠在限位环(56)下端面上,弹簧(55)另一端抵靠在第二盲孔(53)的底部孔壁,弹簧(55)处于压缩状态;顶升组件设置两组,分别为位于凸块(21)左右两侧的第一顶升组件和第二顶升组件,两组顶升组件关于凸块(21)对称;
弹板(7)设置在连杆(54)顶部,弹板(7)上端面与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伟李先拥徐涛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桓耀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