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瑶专利>正文

一种新能源汽车制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2197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2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制动装置,包括框架,还包括固定架,固定架固定在框架的外壁上;压板枢接在框架内;传动件设置于固定架内;传动件铰接于压板的一端;辅助支撑架固定在框架的内腔的底部;定位件枢接在框架的上侧边缘处且和压板滑动配合;摩擦件固定在压板的另一端的上侧;传动件包括拉杆,还包括第一调节座,第一调节座固定在拉杆的上端;第二调节座固定在拉杆的中部;摩擦件包括安装架,还包括第二侧板,第二侧板固定在安装架的下侧的两端处;第一螺杆旋接到第二侧板内;多个第一螺杆沿着第二侧板的长度方向排列;承载板固定在安装架的内腔的底部;摩擦块固定在承载板的上侧;调节块固定在相邻的两个摩擦块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制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动
,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制动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在制动的过程中,汽车制动装置直接施加作用力到车轮上进行制动,该过程产生反作用力到汽车制动装置上,当出现紧急刹车时短时间内产生的制动力量较大,会对制动部件本身造成较大的损坏,甚至会导致汽车制动部件的折断损坏。但是现有的制动部件和车轮之间的直接产生硬性接触,很难避免相互直接的硬作用力,且现有的制动部件缺少必要的缓冲部件,不能对反作用其上的力进行缓冲,其自身的防护能力有限。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制动装置,在制动过程中产生反作用力到其上时,新能源汽车制动装置能够对反作用力产生缓冲作用,起到很好的自我保护作用,避免过大的直接硬作用力导致自身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制动装置,用以解决新能源汽车制动装置在接受到较大的反作用力时不能自我缓冲保护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制动装置,包括框架,还包括:固定架,其用螺栓固定在框架的外壁上;压板,其枢接在框架内;传动件,其设置于固定架内;传动件铰接于压板的延伸到固定架的内部的一端;辅助支撑架,其固定在框架的内腔的底部;定位件,其枢接在框架的上侧边缘处且并且和压板滑动配合;摩擦件,其固定在压板的另一端的上侧;所述传动件包括圆杆状的拉杆,还包括:第一调节座,其固定在拉杆的上端;第二调节座,其固定在拉杆的中部;所述摩擦件包括凹字形的安装架,还包括:第二侧板,其固定在安装架的下侧的两端处;第二侧板沿着安装架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一螺杆,其旋接到第二侧板内;多个第一螺杆沿着第二侧板的长度方向排列;承载板,其固定在安装架的内腔的底部;摩擦块,其固定在承载板的上侧;调节块,其固定在相邻的两个摩擦块之间。优选地,所述框架包括矩形的底板,还包括:第一侧板,其沿着底板的长度方向固定在底板的边缘处;第一侧板的纵向截面是梯形;第一安装孔,其是穿设于第一侧板内的圆形孔;顶板,其是矩形的且固定在两个底板的顶端;顶板、底板和两个第一侧板围成四棱台状的安装空间。优选地,所述固定架包括矩形的连接板,还包括:第一支撑板,其是矩形的且固定在连接板的上端;第二支撑板,其是矩形的且固定在连接板的下端。优选地,所述第一调节座包括圆柱状的第一筒体,还包括:第一固定孔,其是圆形的且穿设于第一筒体的轴心处;第一调节腔,其沿着第一筒体的圆周方向穿设于第一筒体内的圆环状的孔;连接孔,其穿透在第一筒体的顶部且和第一调节腔连通;第一弹簧,其绑定在第一筒体里面且从连接孔伸出;第一弹簧的上端绑定到第一支撑板上;多个第一弹簧沿着第一筒体的圆周方向分布。优选地,所述第二调节座包括圆筒状的第二筒体,还包括:第二固定孔,其沿着第二筒体的轴向贯穿其中;第二调节腔,其沿着第二筒体的圆周方向穿设于其中;第二弹簧,其一端绑定在第二调节腔的顶部且另一端绑定到第二支撑板上。优选地,所述辅助支撑架包括矩形的支撑板,还包括:底座,其固定在框架的内腔的底部;支撑板的下部枢接在底座上;第二伸缩杆,其滑动的在支撑在支撑板和底座之间;第一伸缩杆,其下端滑动的穿设于支撑板内;多个第一伸缩杆沿着支撑板的宽度方向排列;载物板,其是矩形板;载物板的下侧铰接在第一伸缩杆的顶端,载物板的上侧固定在压板的背离摩擦件的一侧;第三弹簧,其套设于第一伸缩杆上;螺母,其旋接在第一伸缩杆上且压紧在第三弹簧的背离载物板的一端。优选地,所述压板包括板体,还包括:传动孔,其穿设于压板的伸入到固定架内的一端;第二安装槽,其是凹设于板体的上侧的半圆柱状的凹槽;导向槽,其是凹设于第二安装槽内的圆弧状的凹槽;至少2两个导向槽沿着第二安装槽的轴向分布;第一转轴,其枢接在板体内且两端分别枢接在两个第一安装孔内;第一安装槽,其是凹设在板体的上侧的矩形凹槽,摩擦件安装在第一安装槽内。优选地,所述调节块包括边框,在边框的上部凹设有调节槽,调节槽的底部的边缘是圆柱曲面;所述调节块还包括:第一橡胶块,其枢接在调节槽的底部;第一橡胶块的和边框的侧壁接触的一端外壁是圆柱曲面;两个第一橡胶块在水平方向上对齐;第三橡胶块,其枢接在第一橡胶块上且处于两个第一橡胶块的接触处的上方;第三橡胶块的纵截面是梯形;第二橡胶块,其固定在第一橡胶块的上侧且挤压在第三橡胶块和边框的侧壁之间。优选地,所述承载板包括矩形的承载框;耐压块是四棱台状的;多个耐压块沿着承载框的长度方向排列且固定;相邻的两个耐压块的顶面和底面方向相反。优选地,所述定位件长方体状的盖板,还包括:导向辊,其是半圆柱状的且用螺栓固定在盖板上;第一螺杆,其用螺纹旋接在盖板内;滑动带,其是圆弧状的且用螺栓固定在导向辊的外侧;至少两个滑动带沿着导向辊的轴向分布。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当拉杆沿着第二固定孔向着固定架的内部滑动时,第二筒体随着移动,同时压板的和传动件相互连接的一端随着转动,压板的另一端转动且带动摩擦件远离被挤压的车轮的刹车鼓。该过程中,第二弹簧对第二筒体起到牵引作用,第二弹簧在被拉伸过程中出现变形以吸收拉力,起到很好的缓冲保护作用,避免第二筒体在短时间内受到较大的拉力出现较大的位移,甚至出现损坏的情况。(2)在制动过程中,当压板转动时带动载物板,载物板拉动第一伸缩杆,第一伸缩杆拉动支撑板,支撑板随着转动。在支撑板转动的同时,第二伸缩杆从底座内伸出。该过程中,第二伸缩杆对底座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同时,第三弹簧挤压载物板,第三弹簧对载物板起到支撑和推动作用。(3)制动过程中,第三橡胶块和第二橡胶块通过第一橡胶块调整其位置以实现制动并,且确保第三橡胶块和第二橡胶块都能够和刹车鼓之间保持适当的制动力,不至于反作用力太大导致第三橡胶块和第二橡胶块的损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新能源汽车制动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框架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固定架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传动件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传动件的局部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调节座的部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调节座的部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辅助支撑架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压板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摩擦件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调节块的局部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承载板的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定位件的示意图。1-框架;11-第一侧板;12-第一安装孔;13-顶板;14-底板;2-固定架;21-第一支撑板;22-连接板;23-第二支撑板;3-传动件;31-第一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还包括:/n固定架(2),其用螺栓固定在框架(1)的外壁上;/n压板(5),其枢接在框架(1)内;/n传动件(3),其设置于固定架(2)内;传动件(3)铰接于压板(5)的延伸到固定架(2)的内部的一端;/n辅助支撑架(4),其固定在框架(1)的内腔的底部;/n定位件(7),其枢接在框架(1)的上侧边缘处且并且和压板(5)滑动配合;/n摩擦件(6),其固定在压板(5)的另一端的上侧;/n所述传动件(3)包括圆杆状的拉杆(32),还包括:/n第一调节座(31),其固定在拉杆(32)的上端;/n第二调节座(33),其固定在拉杆(32)的中部;/n所述摩擦件(6)包括凹字形的安装架(62),还包括:/n第二侧板(63),其固定在安装架(62)的下侧的两端处;第二侧板(63)沿着安装架(62)的宽度方向延伸;/n第一螺杆(64),其旋接到第二侧板(63)内;多个第一螺杆(64)沿着第二侧板(63)的长度方向排列;/n承载板(65),其固定在安装架(62)的内腔的底部;/n摩擦块(61),其固定在承载板(65)的上侧;/n调节块(66),其固定在相邻的两个摩擦块(61)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还包括:
固定架(2),其用螺栓固定在框架(1)的外壁上;
压板(5),其枢接在框架(1)内;
传动件(3),其设置于固定架(2)内;传动件(3)铰接于压板(5)的延伸到固定架(2)的内部的一端;
辅助支撑架(4),其固定在框架(1)的内腔的底部;
定位件(7),其枢接在框架(1)的上侧边缘处且并且和压板(5)滑动配合;
摩擦件(6),其固定在压板(5)的另一端的上侧;
所述传动件(3)包括圆杆状的拉杆(32),还包括:
第一调节座(31),其固定在拉杆(32)的上端;
第二调节座(33),其固定在拉杆(32)的中部;
所述摩擦件(6)包括凹字形的安装架(62),还包括:
第二侧板(63),其固定在安装架(62)的下侧的两端处;第二侧板(63)沿着安装架(62)的宽度方向延伸;
第一螺杆(64),其旋接到第二侧板(63)内;多个第一螺杆(64)沿着第二侧板(63)的长度方向排列;
承载板(65),其固定在安装架(62)的内腔的底部;
摩擦块(61),其固定在承载板(65)的上侧;
调节块(66),其固定在相邻的两个摩擦块(6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能源汽车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包括矩形的底板(14),还包括:
第一侧板(11),其沿着底板(14)的长度方向固定在底板(14)的边缘处;第一侧板(11)的纵向截面是梯形;
第一安装孔(12),其是穿设于第一侧板(11)内的圆形孔;
顶板(13),其是矩形的且固定在两个底板(14)的顶端;
顶板(13)、底板(14)和两个第一侧板(11)围成四棱台状的安装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能源汽车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2)包括矩形的连接板(22),还包括:
第一支撑板(21),其是矩形的且固定在连接板(22)的上端;
第二支撑板(23),其是矩形的且固定在连接板(22)的下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能源汽车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座(31)包括圆柱状的第一筒体(311),还包括:
第一固定孔(312),其是圆形的且穿设于第一筒体(311)的轴心处;
第一调节腔(315),其沿着第一筒体(311)的圆周方向穿设于第一筒体(311)内的圆环状的孔;
连接孔(313),其穿透在第一筒体(311)的顶部且和第一调节腔(315)连通;
第一弹簧(314),其绑定在第一筒体(311)里面且从连接孔(313)伸出;第一弹簧(314)的上端绑定到第一支撑板(21)上;多个第一弹簧(314)沿着第一筒体(311)的圆周方向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能源汽车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座(33)包括圆筒状的第二筒体(331),还包括:
第二固定孔(332),其沿着第二筒体(331)的轴向贯穿其中;
第二调节腔(334),其沿着第二筒体(331)的圆周方向穿设于其中;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瑶
申请(专利权)人:吕瑶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