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制动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踏面制动系统,包括杆座、由动力机构推动而贯穿并往复滑动连接于杆座的推杆和制动瓦块组件,所述制动瓦块组件包括安装座和固定于安装座的用于与车轮踏面接触产生制动摩擦力的瓦块本体,所述推杆的末端连接于安装座;所述瓦块本体中分布有若干排屑槽,所述排屑槽为凹槽结构并沿瓦块本体的横向贯穿。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利于降低车轮踏面的磨耗,延长车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踏面制动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动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踏面制动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日益发展,目前绝大多数轨道车辆的制动系统使用踏面制动结构,制动时闸瓦抱紧车轮踏面,通过摩擦使车轮停止转动。现有技术中,专利CN206327382U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电动踏面制动器,其包括制动瓦块、随位推头、防尘罩、机壳、动力座、驱动部、传感器、调节杆、限位环、补偿电机、补偿机构、接线函、电控仓、制动弹簧、推杆,动力座与驱动部设置在机壳的开腔内,调节杆的前端插入驱动部的台阶孔直至插入动力座的空腔内,后端与传感器联通,推杆的后端插入调节杆的中心孔内,前端能够自由移动的插入随位推头的中心孔内,制动弹簧套设在推杆上,电控仓设置在机壳上部的空间内。但是实现应用过程中,上述装置还存在以下缺陷和不足:在制动过程中,制动瓦块与车轮踏面之间的摩擦作用容易产生磨屑,这一磨屑若不予以排除的话容易进一步增大车轮踏面的磨耗,降低了车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踏面制动系统,有利于降低车轮踏面的磨耗,延长车轮的使用寿命。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踏面制动系统,包括杆座、由动力机构推动而贯穿并往复滑动连接于杆座的推杆和制动瓦块组件,所述制动瓦块组件包括安装座和固定于安装座的用于与车轮踏面接触产生制动摩擦力的瓦块本体,所述推杆的末端连接于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瓦块本体中分布有若干排屑槽,所述排屑槽为凹槽结构并沿瓦块本体的横向贯穿。更进一步地,所述排屑槽的深度为瓦块本体厚度的1/2-4/5。更进一步地,各所述排屑槽均匀分布于瓦块本体。更进一步地,所述杆座内部上下对称开设有上滑槽和下滑槽,且杆座内部右端侧壁开设有连通上滑槽与下滑槽的弧形滑槽,所述杆座左部上侧与左部下侧分别设置有给油机构和集油机构;所述给油机构包括开设在杆座左部上侧并与上滑槽相通的储油腔、设置在储油腔与上滑槽之间的阻油环、固定连接在储油腔上部内的油环以及通过弹簧连接在油环下侧的阻油球,阻油球底部球侧与阻油环内侧壁相贴合且其最底部位于上滑槽内;所述集油机构包括开设在杆座左部下侧并与下滑槽相通的集油道、开设在杆座左部下侧并与集油道相通且位于集油道下侧的集油腔、设置在集油腔内并与之配合的活塞以及设置在活塞底侧的塞杆,集油道与集油腔之间设置有单向进油阀,所述杆座左部内开设有连通集油腔与储油腔的导油道,导油道与集油腔之间设置有单向出油阀,塞杆底端穿出集油腔并前后设置有导杆;所述推杆中部圆周侧壁设置有与上滑槽、下滑槽以及弧形滑槽滑动配合的滑块,推杆左部通过转环垂直转动连接有连接件,连接件底端垂直设置有导片,导片上开设有倾斜并与导杆滑动配合的导口。更进一步地,所述杆座左部上侧外壁设置有与储油腔相通的注油管,注油管上端螺纹连接有螺纹盖;便于向储油腔注入润滑油。更进一步地,所述阻油环圆周内侧壁设置有与阻油球球面贴合的贴合面;提高阻油环与阻油球之间的密封性,从而达到阻油效果。更进一步地,所述单向出油阀与集油腔之间设置有滤网;防止油渣等物质进入导油道内,并提高储油腔内润滑油的洁净度。更进一步地,所述推杆左部开设有环形凹滑槽,所述转环圆周内侧壁通过若干组转轴转动连接有若干组与环形凹滑槽滑动配合的滚珠;实现转环与推杆的转动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中部开设有限位孔,所述杆座左侧下部设置有限位杆,限位杆左端穿过并穿出限位孔;使得连接件只能沿着限位杆方向移动,从而提高导片移动的稳定性。更进一步地,所述导油道呈弧形。综合上述,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本专利技术通过排屑槽的设置,瓦块本体与车轮踏面之间的摩擦作用所产生磨屑可进入排屑槽并从排屑槽排至外界,从而可减轻车轮踏面的磨耗,延长车轮的使用寿命。第二,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转动推杆的间隔时间,使得滑块间歇性进入上滑槽内,从而推杆的往复移动,实现给油机构间歇性向推杆与杆座之间注入润滑油,从而减少推杆和杆座之间磨损。第三,本专利技术通过集油机构,当推杆往复移动时,实现润滑油的循环回收利用,减少润滑油的损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专利技术除制动瓦块组件外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杆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A’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一种踏面制动系统,参照图1-4:包括杆座1、由动力机构推动而贯穿并往复滑动连接于杆座1的推杆2和制动瓦块组件,所述制动瓦块组件包括安装座31和固定于安装座31的用于与车轮踏面接触产生制动摩擦力的瓦块本体32,所述推杆2的末端连接于安装座31;所述瓦块本体32中分布有若干排屑槽321,所述排屑槽321为凹槽结构并沿瓦块本体32的横向贯穿。杆座1可呈圆筒状,其中部轴向设置有与推杆2配合的滑动孔道;动力机构可以是例如CN206327382U所示电感式结构,也可以是电动推杆式结构(推杆2的头端与电动推杆传动连接),只能实现推杆2的往复移动即可。安装座31用于安装瓦块本体32,瓦块本体32为摩擦件。瓦块本体32的外表面朝下凹陷形成排屑槽321,排屑槽321可呈长条状,其数量可根据需要而设;排屑槽321的深度可为瓦块本体厚度的1/2-4/5;作为优选,各所述排屑槽321均匀分布于瓦块本体,即相邻排屑槽321的距离相等。通过排屑槽321的设置,瓦块本体32与车轮踏面之间的摩擦作用所产生磨屑可进入排屑槽321并从排屑槽321排至外界,从而可减轻车轮踏面的磨耗,延长车轮的使用寿命。杆座1内部上下对称开设有上滑槽41和下滑槽42,且杆座1内部右端侧壁开设有连通上滑槽41与下滑槽42的弧形滑槽5。上滑槽41、下滑槽42和弧形滑槽5均设于滑动孔道。“上”“下”“左”“右”以图1-3所示方向为准。杆座1左部上侧与左部下侧分别设置有给油机构和集油机构。给油机构包括开设在杆座1左部上侧并与上滑槽41相通的储油腔6、设置在储油腔6与上滑槽41之间的阻油环7、固定连接在储油腔6上部内的油环8以及通过弹簧9连接在油环8下侧的阻油球10,阻油球10底部球侧与阻油环7内侧壁相贴合且其最底部位于上滑槽41内。油环8外可固定套设十字架,并通过十字架固定连接在储油腔6上部。集油机构包括开设在杆座1左部下侧并与下滑槽42相通的集油道11、开设在杆座1左部下侧并与集油道11相通且位于集油道11下侧的集油腔12、设置在集油腔12内并与之配合的活塞13以及设置在活塞13底侧的塞杆14,集油道11与集油腔12之间设置有单向进油阀15,杆座1左部内开设有连通集油腔12与储油腔6的导油道16,导油道16与集油腔12之间设置有单向出油阀17,塞杆14底端穿出集油腔12并前后设置有导杆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踏面制动系统,包括杆座、由动力机构推动而贯穿并往复滑动连接于杆座的推杆和制动瓦块组件,所述制动瓦块组件包括安装座和固定于安装座的用于与车轮踏面接触产生制动摩擦力的瓦块本体,所述推杆的末端连接于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瓦块本体中分布有若干排屑槽,所述排屑槽为凹槽结构并沿瓦块本体的横向贯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踏面制动系统,包括杆座、由动力机构推动而贯穿并往复滑动连接于杆座的推杆和制动瓦块组件,所述制动瓦块组件包括安装座和固定于安装座的用于与车轮踏面接触产生制动摩擦力的瓦块本体,所述推杆的末端连接于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瓦块本体中分布有若干排屑槽,所述排屑槽为凹槽结构并沿瓦块本体的横向贯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踏面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屑槽的深度为瓦块本体厚度的1/2-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踏面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排屑槽均匀分布于瓦块本体。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踏面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杆座内部上下对称开设有上滑槽和下滑槽,且杆座内部右端侧壁开设有连通上滑槽与下滑槽的弧形滑槽,所述杆座左部上侧与左部下侧分别设置有给油机构和集油机构;
所述给油机构包括开设在杆座左部上侧并与上滑槽相通的储油腔、设置在储油腔与上滑槽之间的阻油环、固定连接在储油腔上部内的油环以及通过弹簧连接在油环下侧的阻油球,阻油球底部球侧与阻油环内侧壁相贴合且其最底部位于上滑槽内;
所述集油机构包括开设在杆座左部下侧并与下滑槽相通的集油道、开设在杆座左部下侧并与集油道相通且位于集油道下侧的集油腔、设置在集油腔内并与之配合的活塞以及设置在活塞底侧的塞杆,集油道与集油腔之间设置有单向进油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联,
申请(专利权)人:唐联,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