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式滑动轴承冷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2195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2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座式滑动轴承冷却领域内的座式滑动轴承冷却机构,包括轴承装载座和冷却器,冷却器呈扁平长方体状,冷却器包括左端板、右端板、上面板和下面板,轴承装载座上设有长方形的装载箱,冷却器插装在装载箱内,冷却器内部设有若干冷却铜管。本发明专利技术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油冷却器在轴承载荷增大后不能提供可靠油冷却作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座式滑动轴承冷却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座式滑动轴承冷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座式滑动轴承冷却机构。
技术介绍
座式滑动轴承在使用过程中有中心高限制,当轴承载荷增大,产生的热量增加,损耗增加时,对油的冷却需求也增加。现有技术中座式滑动轴承的油冷却器为圆柱形冷却器,内部穿设若干轴向的冷却铜管。在油冷却需求增加时,需要提高热交换能力,增加油冷却器的冷却效力,通常包括增加铜管冷却面积、增加铜管数量等,这都需要增大圆柱形冷却器的直径,占用更大的空间。但是现有技术中油冷却器均安装在轴承室内,在载荷增大后,为了保证轴承作用对应的轴瓦外径需要同比增大,但是轴承室的空间固定,并且轴承室内还有其他零部件需要安装和维护,使得轴承室内轴中心线以下供给油冷却器安装的空间更为狭窄,根本不允许油冷却器增大尺寸,无法提供高效可靠的油冷却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座式滑动轴承冷却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油冷却器在轴承载荷增大后不能提供可靠油冷却作用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技术方案如下:座式滑动轴承冷却机构,包括轴承装载座和冷却器,冷却器呈扁平长方体状,冷却器包括左端板、右端板、上面板和下面板,轴承装载座上设有长方形的装载箱,冷却器插装在装载箱内,冷却器内部设有若干冷却铜管。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实际应用时,轴承装载座作为滑动轴承的装载基座,冷却器为滑动轴承的润滑油提供热交换冷却降温,采用扁平长方体状的结构减小了竖向空间的占用,在载荷增大采用更大外径的轴瓦时,这样的冷却器能够更充分的利用轴承室内狭窄的空间进行润滑油的冷却,相比现有技术的圆柱形冷却器对空间的占用需求更小,可在更狭窄、扁平的空间内提供更大的热交换冷却效力,保证载荷增大的情况下仍能保证润滑油的有效冷却,确保滑动轴承的稳定可靠工作。而采用将冷却器直接装在轴承装载座上的装载箱内,实际上实现了冷却器与滑动轴承装载基座的集成化,轴承装载座既作为支撑基座又作为热交换冷却结构的一部分,可进一步提高轴承室内的空间利用,减少冷却器的空间占用。在此基础上设计的冷却器前、后两侧完全开口设置,一方面有利于热交换高效进行,另一方面也使得冷却器的维护清洁更加方便,维护过程中可通过前、后侧对冷却铜管及间隙进行更加彻底的清洁,保证冷却器能够长期保持高效的热交换能力。进一步,冷却器的左端板内设有间隔开的进水腔和出水腔,冷却铜管为双层套管,冷却铜管内层与进水腔连通、外层与出水腔连通。作为优选这样冷却器采用单侧进出水的结构,有利于安装到装载箱内,并减少对空间的占用,且每根冷却铜管中外层水流厚度较小,流动过程中热交换效率更高,同等条件下可获得更好的冷却效力。进一步,冷却铜管的外壁上延长度方向焊接有若干圆环形铝翅片。作为优选通过焊接铝翅片增加了冷却铜管的热交换面积,能够对进入装载箱内的热润滑油更加快速高效的冷却降温,在冷却器体积受限的情况下能够有效保证对润滑油的高效降温。进一步,冷却器的上面板和下面板的侧边均向外侧翻折形成翻边。作为优选这样通过翻边可对冷却器进行结构加强,特别对于冷却铜管长度较长、冷却器整体长度较长的情况,通过翻边可增加冷却器的抗弯强度,有效避免冷却器出现挠曲变形,同时通过翻边作为结构加强可相对减小冷却器的重量,使得整体结构更加轻量化。进一步,冷却器下面板的中部设有出油口,装载箱的底壁中部开设有与出油口对应的开口。作为优选这样形成底面中部排出冷油的油路结构,冷却降温的润滑油可直接进入轴承装载座底部的储油腔内,润滑油在冷却器内从边缘向中部流动充分与冷却铜管接触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冷却效果更好。进一步,装载箱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上均设有进油口,两个进油口呈对角分布。作为优选这样热的润滑油分别从两个对角处进入装载箱,润滑油从角落向中部逐渐流动扩散,逐步与冷却器内的冷却铜管及铝翅片接触进行热交换,提供充足的热交换时间,保证热交换效果。进一步,进水腔连通有进水管,出水腔连通有出水管,进水管和出水管在左端板上呈对角分布且进水管位于下方。作为优选这样进水管和出水管更便于区分。进一步,冷却铜管为U型管,冷却铜管的进水端位于下方,出水端位于上方。作为优选这样冷却铜管内的冷却水呈从下至上流动,与从上向下流动的热油形成对流,热交换效率更高,对润滑油的冷却效果更好。进一步,装载箱位于轴承装载座的中部,装载箱的前侧壁、后侧壁与轴承装载座内壁之间均一体成型有隔板,进油口位于隔板上方。作为优选这样通过隔板和装载箱将轴承装载座底部分隔出储油腔,轴承装载座与冷却器的集成化更明显,对轴承室空间的利用更加充分。进油口可开设在装载箱侧壁的上部,进入装载箱和冷却器内的热油可从上向下、从角落向中部扩散流动,实现更好的热交换冷却效果。进一步,装载箱设有一开口侧,冷却器通过开口侧插装到装载箱内,装载箱顶部一体成型有用于支撑轴瓦的支撑座。作为优选这样冷却器的拆装更加方便,更有利于冷却器的维护,支撑座可直接作为轴瓦的支撑结构,对轴承室空间的利用更加充分。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冷却器的正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轴承装载座和冷却器的左视纵剖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冷却器的左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冷却铜管的断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装载箱的俯视图。附图中箭头线指向为润滑油的流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支撑座1、上面板2、装载箱3、翻边4、进油口5、隔板6、下面板7、出油口8、排油口9、冷却铜管10、内层101、外层102、铝翅片11、轴承装载座13、出水管14、进水管15、左端板16、右端板17。实施例1,座式滑动轴承冷却机构,包括轴承装载座13和冷却器,轴承装载座13上设有长方形的装载箱3,装载箱3左侧端开口设置,冷却器通过开口侧插装到装载箱3内。如图2所示:装载箱3位于轴承装载座13的中部,装载箱3的前侧壁、后侧壁与轴承装载座13内壁之间均一体成型有隔板6,装载箱3顶部一体成型有用于支撑轴瓦的支撑座1。装载箱3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上均设有进油口5,进油口5位于隔板6上方。结合如图1所示,冷却器呈扁平长方体状,冷却器包括左端板16、右端板17、上面板2和下面板7,冷却器插装在装载箱3内,结合图3所示,冷却器的左端板16内设有间隔开的进水腔和出水腔,进水腔连通有进水管15,出水腔连通有出水管14,进水管15和出水管14在左端板16上呈对角分布且进水管15位于下方。冷却器内部设有若干冷却铜管10,结合图4所示,冷却铜管10为双层套管,冷却铜管10一端与进水腔连通、另一端与出水腔连通,冷却铜管10的进水端位于下方,出水端位于上方。冷却铜管10的外壁上延长度方向焊接有若干圆环形铝翅片11。冷却器的上面板2和下面板7的侧边均向外侧翻折形成翻边4,冷却器下面板7的中部设有出油口8,装载箱3的底壁中部开设有与出油口8对应的排油口9。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实际使用过程中,轴承装载座13作为滑动轴承的安装基座位于滑动轴承的下方,装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座式滑动轴承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装载座和冷却器,所述冷却器呈扁平长方体状,冷却器包括左端板、右端板、上面板和下面板,所述轴承装载座上设有长方形的装载箱,所述冷却器插装在装载箱内,冷却器内部设有若干冷却铜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座式滑动轴承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装载座和冷却器,所述冷却器呈扁平长方体状,冷却器包括左端板、右端板、上面板和下面板,所述轴承装载座上设有长方形的装载箱,所述冷却器插装在装载箱内,冷却器内部设有若干冷却铜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式滑动轴承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的左端板内设有间隔开的进水腔和出水腔,所述冷却铜管为双层套管,冷却铜管内层与进水腔连通、外层与出水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式滑动轴承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铜管的外壁上延长度方向焊接有若干圆环形铝翅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式滑动轴承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冷却器的上面板和下面板的侧边均向外侧翻折形成翻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式滑动轴承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冷却器下面板的中部设有出油口,所述装载箱的底壁中部开设有与出油口对应的开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华张良正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赛力盟电机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